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1999,(3):52-5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发明专利技术,是以水泥速烧理论、燃料燃烧理论、固相反应机理和三传学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和掌握了电厂煤粉炉及旋风炉的热工条件和燃烧特性,以及煤灰的理化性能和水泥熟料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在取得阶段成果后,又进行了大规模工业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的成熟的高新技术.突破了水泥生产和粉煤灰渣利用的传统观念,开创了烟气脱硫的新工艺,创造性地把两个工业系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1999,(11):33-34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炉是以柴油为燃料,经汽化燃烧的烹调设备,适用于宾馆、酒楼烹调和蒸饭.具有无黑烟、耗油少、热效率高、点火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1999,(10):33-34
一、主要技术内容 三相交流电力经硅整流管整流成直流电力,再经炉子上部的电极与具有特殊导电结构的炉底形成直流回路,替代传统的由三根电极构成的三相交流回路.  相似文献   

4.
火力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平台上,实现发电机组、厂用电和网控部分的监测、控制、调节、保护和远动功能.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和发电厂DCS系统进行网络通信的功能,由此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ECS)和机炉分散控制系统(DCS)的融合,最终使发电厂炉、机、电的控制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从而全面提升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使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在云南宣威电厂六期2x300MW机组工程中推广应用了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原理和设备选型.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说明控制系统一体化方案网络构建及现场总线的应用设计技术在火力发电机组中全面研究应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低NO_x排放技术研究的进展,通过挖掘循环流化床燃烧低NO_x排放的潜力,根据宏观和介观两个尺度在强化炉内空气分级和改善炉内气固流态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了工程验证。针对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强化炉内空气分级的低氧补燃技术结合SNCR系统优化改造;对于新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改善炉内气固流态优化锅炉设计,均能满足炉内NO_x排放浓度低于50 mg/m~3的超低排放要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进步以及提升循环流化床锅炉市场免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1999,(10):27-28
一、主要技术内容 炉用高效燃烧器、钎焊翅片管,主要应用于炼油、乙烯、化肥等石油化工工业管式加热炉及工业和民用锅炉,吹灰器、高能电子点火器、火焰监测器、渗铝炉管、小曲率半径弯头等产品的开发应用,提高了加热炉的热效率,对降低能耗和保证装置的"安、稳、长、满、优"的运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1999,(8):31-32
一、主要技术内容 冶金炉种类繁多,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同时受到固态和液态金属的机械撞击、冲刷和冶金反应时的化学侵蚀作用,因此炉衬总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部位很快就无法继续使用,导致整个炉衬的报废而造成重大损失.努力提高炉衬寿命,实现炉衬整体均衡侵蚀,成为了冶金和耐火材料工作者长期和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1999,(19):39-40
一、主要技术内容 废液焚烧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二种措施,第一种是将废液浓缩后焚烧;第二种是用媒体作介质,将废液与媒体有效混和,在流化状态下在炉内焚烧.这两种方法都是将废液预先处理成固态或半固态以废物形式焚烧,其前处理工序消耗动力大、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1999,(17):49-50
一、主要技术内容 BJ系列红外辐射高温涂料,是由耐火骨料、增黑剂、烧结剂、粘合剂和悬浮剂等组成的粘稠悬浮流体.应用于不与熔体直接接触的各种高温工业炉窑内衬表面,通过红外吸收和辐射,而达到提高炉窑内壁黑度、改善炉内热交换、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节能降耗和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热振性和抗气氛腐蚀性,有保护炉衬,延长炉衬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1999,(12):38-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硬质料压入是区别于普通软质料压入工艺的一项最新高炉炉身内衬维修技术,其原理是在高炉内衬中晚期被侵蚀时,利用高炉休风时间用硬质料压入装置把硬质料耐火材料通过管道以高压的方式压到高炉需要修补的部位.该部位先用钻机钻通,使硬质压入料通过炉壳得以压入炉内,并在被蚀炉衬与炉料间扩展开,粘附于被蚀炉衬上,在高温作用下,迅速与被蚀炉衬或炉壳(当炉衬侵蚀到了炉壳时)等粘结成一体,增厚炉衬耐火材料,从而起到了造炉补、修衬局部损坏炉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是单一测定分析技术,对于石墨炉而言,背景校正相对于火焰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测定蔬菜中铅,总结影响其测定准确性的因素,着重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的升温程序、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升温程序和基体改进剂,为消除干扰,准确测定蔬菜中的铅提供有利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围绕钒氮合金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催化剂、反应过程、反应条件及反应设备进行研究。以制备特定形貌的低价钒氧化物为原料,用含氮的中性或还原性气体作为制备炉内的反应和保护气体,并使炉内始终保持微正压,物料采用连续式进出制备炉,在炉内将物料加热到1000℃~1800℃,碳化及氮化反应同步进行,反应2~6h后,将物料冷却至一定温度自动出炉,从而得到氮化钒产品。通过对技术条件及参数设计,设计出既满足上述工艺要求,又能实现产业化规模的钒氮合金反应炉窑。对该项目进行产业化应用,该技术具有设备投入低、工艺流程简单、运行周期短、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其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1999,(10):28-29
一、主要技术内容 声波除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压缩空气或蒸汽所携带的能量转化为声波能量送入运行中的炉体内各种可能的积灰结渣区域,通过声波的往复作用使这些区域中的空气分子与粉尘颗粒产生振荡,破坏和阻止粉尘粒子在热交换器表面或者粒子之间的结合,使之始终处于悬浮硫化状态,以便烟气或重力将其带走,同时由于高声强的疲劳效应,对已经结成的大块焦渣,也能使其断裂为小块自行坠落,有效地起到清除灰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情,利用环保、能源回收型垃圾处理装置,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气化处理,使垃圾中有机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可燃气体再燃烧,并回收富余燃气和燃油.利用垃圾自身的热量,在同一炉内实现垃圾的干燥、干馏、热解、裂解等一系列气化反应过程,简化了现有垃圾处理技术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垃圾的热利用率,不需要添加额外辅助燃料,使投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规模可大可小,彻底解决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成份复杂、热值低、水分多的处理难题,真正实现处理垃圾、变废为宝,是我国今后垃圾处理行业实现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6):59-59
劣质煤气化技术是沈阳市节能监察中心在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时间完成的实用科学技术。该项技术打破了只能使用优质煤的传统的煤气发生炉技术,让使用的燃料更加广泛,适应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属于劣质煤的实际情况。不仅节约国家优质资源,使产量丰富的劣质煤提高了使用价值,同时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卧褥炉也称熏球,它是我国古代社会达官贵人置入被褥或衣袖中用于取暖的一种奢侈品。熏球使用方便,在炉缸中点燃线香或檀香木块时,发出一缕幽香,把它放置于被窝中,不会烧灼被褥,连炉灰也丝毫不会撒出,故也有称被中香炉。  相似文献   

17.
论虚拟技术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虚拟技术是一种对现实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综合技术,虚拟技术扩展了认识对象、加速了认识进程、提高了认识效率.虚拟技术促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即虚拟认识的产生.虚拟认识是一种数字化的运演过程,它不同于现实认识,但虚拟认识要以现实认识为基础,依赖现实认识.现实认识也需要虚拟认识来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丹药里加春药清朝的雍正帝,可算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了。其实早在雍正帝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  相似文献   

19.
广义技术视野中人的技术化问题剖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广义技术界定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人的技术性、人的技术化、技术的奴役性、技术理性主义、技术困境与人类解放等技术哲学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人一开始就是技术的人,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技术化的过程.技术理性主义膨胀源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技术的正效应与负效应、解放性与奴役性并存,人类解放是在技术困境中艰难前进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人性是技术的内在根据,技术是人性的外在展现.技术是人的器官的外在延伸,是一种强化了的满足需要的工具,是人类实现解放与自由的手段;技术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展现;技术也是一种异化,技术的异化是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映,因而完善人性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