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树萌芽更新及持续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杨树萌芽更新特性生产纸浆、能源及刨花板等木材原料是一种轮伐期短、产量高、投资少的重要经营方式。笔从杨树萌条的发生形式、影响杨树萌芽更新能力的因子、影响萌条生长的因子、杨树萌芽更新林分的生产力及萌芽林分持续生产力的维护等5个方面阐述了杨树萌芽更新的技术和生产力的维护,杨树萌条的发生形式以萌芽条为主,根蘖条相对较少,且萌条大多成簇状分布;杨树萌芽更新能力与伐桩年龄、轮伐期长短1伐桩粗度、采伐季节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刺槐人工林无性更新特征,对沂山林场刺槐人工林皆伐迹地上萌芽和萌蘖两种更新方式的幼苗种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刺槐萌芽和萌蘖幼苗分别以聚集分布、均匀分布的形式出现,两种更新方式对刺槐幼苗地径、高度影响不同,萌芽更新的幼苗比萌蘖更新的幼苗生长量大,但是萌蘖幼苗更新频率高于萌芽幼苗.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伐根高度对巨桉二代萌芽更新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伐根高度-5cm-20cm范围内,萌芽更新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伐根太高则不利于萌芽条形成新的根系且易受风折。根据生产实际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巨桉采伐时伐根应在5cm左右为宜,伐根萌芽后,应及时培土抚育,人为辅助其形成新的根系。  相似文献   

6.
 平茬萌蘖是中国沙棘种群更新的有效方式,但其中的生态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以 "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及"样地编年序列法"原理为依据、以生物量投资与分配为指标,探讨了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①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及其构件生物量积累过程均符合Logistic方程,可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但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具有明显差异;② 通过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中国沙棘实现了平茬后的萌蘖更新,尤其是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具有"前置效应"和"主导效应";③ 地上与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具有互补效应,即地下分配比例大时则地上分配比例小.因此,种群实施萌蘖更新过程中,必须在繁殖与生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良青海省乐都区青杨林品质,通过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的方法进行青杨林更新试验,并对其病虫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嫁接苗的当年成活率高、第二年、第三年保存率高,嫁接毛白杨苗高生长量及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新植毛白杨;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嫁接苗具有显著抗杨干透翅蛾、杨树烂皮病、锈病的作用。以青杨伐根嫁接毛白杨插穗改善青杨林的嫁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渐伐更新技术措施探讨,渐伐适宜条件。详尽的叙述了渐伐的种类和方法,渐伐的目的的利用森林和培育一代新林。论述了渐伐与更新的关系和渐伐更新的技术要求。从而达到合理科学及时利用森林资源及缩短森林培育周期及时更新新一代森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石漠化地区先锋树种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特性,以砍伐强度和伐桩高度为因子,研究了茶条木在不同砍伐强度(全伐和择伐)和伐桩高度(20、40和60 cm)处理下的伐桩存活情况,以及萌条的数量和生长量等特征。结果表明:砍伐近1年后茶条木伐桩的萌蘖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9.24%和88.55%,其中伐桩存活率显示择伐大于全伐、高桩大于低桩并与伐桩基径大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茶条木伐桩萌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萌条死亡率较高,单个伐桩的萌条总数和萌条存活率分别为7.3个和54.9%,两者在砍伐强度相同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主萌条的平均株高和平均基径分别为168.7 cm和12.38 mm,伐桩萌条平均生长率为40.8%,三者均表现出全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增大、择伐时随伐桩高度增加而下降的特点。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并结合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需要,择伐和留桩20 cm是茶条木比较理想的砍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欧美杨107号伐根嫁接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杨107号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培育的第四代杨,它具有生长迅速、成材早、绿化见效快,繁殖容易,抗性强,尤其抗光肩星天牛等特点。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理想树种,尤其在杨树天牛危害严重的地区,欧美杨107号是理想的更新树种。我们于2001年从北京中林公司引入种条,在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扦插繁殖成功,成活率达到93.7%。2002年4月初剪取接穗在杨树伐根上进行嫁接试验获得成功。1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兰州果树科技示范推广基地,该基地位于引大灌区中川镇。平均海拔1911m。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平均降水量261mm,平均气温6.7℃。1996年引大灌区通水,1997年国家三北局、市委市政府、市林业局将引大灌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列为林业重点工程。但自1998年起该地区原有的防护林和四旁树上杨树天牛危害初露苗头。这两年,有些地方已不得不大量砍伐虫源木。由于该地区干旱少雨,灌溉条件有限,致使植苗造林成活率偏低,更新速度缓慢。1.2试验材料选择8~15年生杨树天牛虫源木春季砍伐后的伐根作为嫁接砧木;欧美杨107号1年生扦插苗上剪取20cm长枝条作为接穗。1.3试验设计嫁接方法采用皮下插接法。设3...  相似文献   

11.
采伐剩余物活植被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根覆盖与不覆盖试验研究表明,伐根覆盖对尾巨桉萌芽条生长没有影响,但对萌芽力有极大的影响。伐根覆盖处理的萌芽率仅69.4%,6个月时保存率仅60%左右,而不覆盖的萌芽率和保存率可高达90%以上。覆盖与不覆盖间的伐根萌芽条数、桩均条数及萌芽率等萌芽力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伐后萌生前的林地清理以采用伐根不覆盖为宜,即伐后不炼山并将伐根周围40cm~50cm范围内的采伐剩余物及杂草清理干净,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萌芽更新效果,同时又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部杨树的短轮伐期经营理、经营措施及经营管理现状和今后青海东部杨树短轮伐期经营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树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像营造短轮伐期的杨树人工林更受到普遍关注。为提高杨树的栽培水平和利用效率,本文就杨树的品种鉴别、新品种选用、我省杨树栽培存在问题、杨树栽培丰产措施等进行了阐述,为我省的杨树栽培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树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像营造短轮伐期的杨树人工林更受到普遍关注。为提高杨树的栽培水平和利用效率,本文就杨树的品种鉴别、新品种选用、我省杨树栽培存在问题、杨树栽培丰产措施等进行了阐述,为我省的杨树栽培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 (根径D < 2 mm) 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酚酸影响下杨树根系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树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实施“天保”工程以后,营造短轮伐期的杨树人工林更受到普遍关注。为提高杨树的栽培水平和利用效率,本文就杨树的品种鉴别、新品种选用、我省杨树栽培存在问题、杨树栽培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为我省的杨树栽培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树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我国实施"天保"工程,像营造短轮伐期的杨树人工林更受到普遍关注.为提高杨树的栽培水平和利用效率,本文就杨树的品种鉴别、新品种选用、我省杨树栽培存在问题、杨树栽培丰产措施等进行了阐述,为我省的杨树栽培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施用沼液对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利用沼液、优化杨树人工林施肥技术、促进杨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在4种长期施用沼液(施用量0、125、250和375 m3/hm2)的杨树人工林野外实验样地,采用连续土钻法钻取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 cm)土芯样品;在实验室分拣出杨树活细根,经清洗、分级、扫描、烘干、称量,比较不同处理下不同土层1~5级细根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和比根长。【结果】 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杨树人工林各级细根平均直径和长度呈下降趋势,而比根长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土层的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特征对沼液的响应不同:随着土层的加深和细根根序的增加,细根平均直径、平均长度和比根长的变化幅度多呈现减小趋势。【结论】 长期施用沼液可降低杨树人工林细根平均直径和平均长度,提高杨树人工林细根比根长,在土壤表层和低级细根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物量测定和跟踪挖掘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可塑性反应 。结果表明:低水分条件下,植株个体和种群都较小,子株数量、萌蘖根条数和分枝级数较少,而隔离区较长,种群趋向于游击型 ; 高水分条件下,植株个体和种群都较大,子株数量、萌蘖根条数和分枝级数较多,而隔离区较短,种群趋向于集团型。在生物 量分配方面,低水分条件下,枝条、叶片、根系和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较大; 高水分条件下,树干、萌蘖根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比 例较大。土壤水分条件差异引起中国沙棘个体大小和种群大小的分化,进而导致了种群适合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永忠  张琼 《甘肃科技》2012,28(13):132-134,121
影响高海拔云、冷杉林皆伐迹地更新成功的原因很多,以甘肃省白龙江沙滩林场高海拔云、冷杉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皆伐地更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技术要点,为高海拔云、冷杉林更新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