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考察一些用于好义的“被”’字句.总结了用于好义的被字句的动词、动词的宾语、介词“被”的宾语及被字句的语言环境的一些特点,还探讨了用于好义的“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连"字句的研究,主要论及句法构造、认知阐释、句式意义和信息结构特点、关联作用等,着重关注"连"字句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首先,根据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的不同对"连"字句进行了分类,给出"连"字句的全新分类系统,共分出18类;其次,逐类详尽描写"连"字句的预设触发功能,概括出各类"连"字句的预设分析模式(规律);再次,逐类揭示"连"字句的断言义、隐涵义,并概括其分析模式;最后,简略梳理并阐述"连"字句的交际义。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构式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的探析,可以促进汉语语用学、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4.
朱熹论"义"     
马继武 《潍坊学院学报》2004,4(1):100-101,104
本文以“义”为题。简略论述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义”这一伦理范畴的诠释,认为朱熹所论之“义”。大致上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1)义者,天理之所宜;(2)义者,心之制。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气质之性”与“理”、“气”相混杂。进而杂揉以阴阳五行观念,对人所具有的“义”之品性加以限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词义这个共时的系统中也存在历时的问题,所以属于历时范畴的“本义和派生义”及“历史义和现存义”也同样适合于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而成为现代汉语词义着眼于“历史时-词义学”角度的两种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基本义和一般义”及“贮存义和使用义”也是现代汉语词义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着眼于“共时-语义学”的角度,后者则着眼于“共时-语用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歧路灯》中“把 名 谓语”其谓语可以是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根据“把”后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歧路灯》中“把”字句划分为处置义、使役义、处所义、工具义等类;“把”“被”融合、主语后置、宾语加长以及谓语空缺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的被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论述了《金瓶梅词话》中被字句中“被”的意义 ,认为书中“被”的意义是单一的 ,并没有表原因的意义 ,分析了被字句中的谓语构成情况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认为当时的被字句对动词的要求无论是性质上还是功能上都不是很严格 ,并且认为被字句与补语关系趋向于越来越紧密 ,各类补语的出现是被字句走向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给"字句可表达给予义、使役义、处置义和被动义,可与"把"字句、"被/让/叫"字句套合。诸多学者对"给"字句的语法化过程和套合用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指出了今后需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来,“被”字成为白话中最常见的被动标记,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由于印欧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汉语的“被”字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被”字句语义色彩的变化和“被”字句使用频率的增加。这是一种欧化语法现象,反映了间接语言接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现代汉语中的“偏偏+VP”格式在语义方面所表达两种语义:一是表背离性的“结果义”;二是表一致性的“行为义”。该格式在语用功能方面有两种:一是“凸显”的功能;二是“反驳”的功能,同时反驳具有程度差异。另外,表行为义的“偏偏+VP”格式能形成取舍句,而表结果义的“偏偏+VP”格式不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2.
对复句内部分句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汉语语法理论注重从结构层次、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忽视了对分句间关系的本质属性和逻辑意义的认识。其实,复句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也是思维活动的物质表现形式,同样受到全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和逻辑方法的制约;只有在结构、语义层面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从复句内部分句间诸关系中确定本质属性的关系,正确理解关联词语的逻辑意义,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复句内部分句间多元关系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中,运用动态的语境观和意义推导的有关理论,分三个层面阐述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词义推导,句子结构意义推导,以及语篇意义推导,从而达到最佳关联,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同时从课堂教学实用性出发,设计并分析了相关阅读练习,旨在为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科技信息》2009,(14):111-112
Reading isessential in English abilities, while many studentssuffer inconvenience in reading. In the passage to follow up, we try to illustrate on how to make you improve in the read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5.
陈蕾菁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35-137
任何一种语言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语言的变化主要涉及语音、词义以及句法结构。其中以词义变化最为显著。引起英语词义变异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主要是译义,形式风格次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对意义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其中概念义和情景义、描述义和感情义、本义和喻义、主动义和被动义、主题义和次要义是五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意义。辨析这几对意义直接涉及到翻译中对意义的正确理解及恰当表达。在翻译中译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动态的策略。否则,就会影响到语际间信息意义的转换,影响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语法意义与复句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语法意义使复句与单名相区别,语法意义是复句分类的依据;另一方面,复句通过关联词语把蕴涵在句中的语法意义“显现”化,同时,联系到复句的特定语境, 有的关联词会临时改变原先句式所标明的语法意义,在“真言”与“假言”,“相承”与“相反”之间转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科技英语翻译中,由于有时会出现语言歧义而导致模糊语义的出现的问题,提出要采取引申词义、正确判断句法结构、仔细分析万能动词含义、合理把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准确分析语篇等方法,化虚为实,将原文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给我”加动词,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意义:“为我”、“替我”;表示说话人意志,加强命令语气。其中,后一个意义上的“给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已虚化为语气副词;它只能在祈使句中出现。从句法、语义、功能的角度对后一个意义上的“给我”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