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以前,广西境内为壮族先民所居住。秦汉以后,汉族才逐渐迁入,并于明清以后在人口规模上超过壮族,形成了广西汉壮民族融合的独特形态。历史上汉壮人口比例(相对规模)的变化是影响广西汉壮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用2021年9月至12月的手机信令数据、POI及网络数据等多源数据,以前人对北京城市职住空间研究的结论为参照系,对空间错位指数进行测度与比较,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挖掘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中心城区出生于1995—2010年的“Z世代”群体居住—就业空间的职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北京“Z世代”的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总体呈现多集聚小组团的特点,且与北京城市居住—就业中心的总格局基本一致,但空间错位指数要高于全年龄段;2)所在地区的生活设施配置、交通条件是影响“Z世代”对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房价也是影响居住地选择的重要因素;3)“Z世代”的职住空间选择影响因子均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说明居住地和工作地选择受到多个条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留住乡愁记忆”是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阆中市五龙村为案例地,通过构建乡愁记忆影响肌理概念模型,运用感知测度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居民视角的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乡愁记忆的总体感知水平较高,但个体感知水平差异显著.影响居民乡愁记忆感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等属性特征,其中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文化程度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其影响大小序次为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这说明地方失忆危机以及乡愁主体的属性特征对乡愁记忆感知的共同影响作用较强.因此,应从“主体-客体-表达方式-响应路径”四维一体的实践模式复兴或重构乡愁记忆的空间场域,实现乡愁记忆再生产,激励世代在地居民的主体性,进而促进五龙村乡愁文化旅游的内生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峰 《科技信息》2012,(6):331-331,334
通过对农村新居民区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得出农村新居民区居民体育消费类型、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动机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同。农村新居民区的农民生产生活不会只是从前简单的继续,其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变。所以本文通过对“农村新居民区”体育消费的状况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为带动该区体育消费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民族走廊”与边界交汇的口岸地区成为国内和国际多元族群聚集的社会空间,呈现出多元性、交集性、区隔性、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口岸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叠加空间。在口岸建设与开发的初期,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受生计互动模式、地域认同策略以及文化逻辑的影响,形成了居住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互嵌、公共交往和文化结构区隔的格局,呈现出“马赛克”化的结构特征。文章通过剖析吉隆口岸社区案例,认为在面对口岸建设新议题,不仅应注重口岸地区的地缘经济战略,更需要注重地缘文化战略意义,增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力,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交往空间和文化交流空间,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和载体,实现国内和国际双重维度的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迅速打破了少数民族原有的"小聚居"型居住格局,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各民族杂居的多民族社区。这些社区居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角色失调、社区参与障碍、社区互动不畅等情形,对社区族际交往和发展新型族际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构建各民族认同的社区文化是多民族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对于构建现代化背景下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多民族社区文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利用景观学的研究方法,以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了闽南长泰地区耕地、林地(包括果因)、草地、水域、城镇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了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分维数等景观指数,显示出该区域多样性程度不高,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单元为主,整体优势度较大,均匀度较低及“南耕北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特征,并指出了影响景观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征和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研究居民幸福感视角下的政府绩效水平,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运用DEA分析方法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行为的效率,得出在2000~2012年乌市政府绩效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水平的下降所导致的结论。之后分析政府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税收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反向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呈现反向关系。研究政府绩效水平有利于政府为提高居民幸福感而有效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福州市居民用电情况和负荷曲线的特点,对最高负荷与各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着重分析了居民日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并计算了单位温升效应.分析表明,居民负荷的晚高峰对全网负荷晚高峰有较大的影响;气温对居民负荷的影响较直接和明显,夏季居民最大负荷与气温之间呈三次关系模型;单位温升效应约为3%-4%.  相似文献   

11.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历史文献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在对壮族的书写中大致塑造出了六种壮族形象,它们都是书写者根据汉族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模式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壮剧的语言多姿多彩,丰富生动,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点。壮话、当地汉话、广话的综合运用,特殊的语言结构和押韵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15.
壮族的鸡卜信仰,起源于其古代先民的日鸟崇拜,鸡卜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是在汉代以前。至汉武帝时,鸡卜曾一度被西汉王朝推崇为“国卜”。唐宋时代,随着壮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道家思想融入了原有的鸡卜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更臻完善,并产生了古壮文书写的《鸡卜经》手抄本。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年间,鸡卜信仰及其演绎的《鸡卜经》仍在广西西南和云南东南部地区广为流传,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对其进行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一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家林 《广西科学》1994,1(4):48-56
根据1991年5203名7~22岁壮族学生的全国统一性调查资料。发现壮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立位体前屈(男)低于全国汉族学生水平,50m跑高于全国汉族学生水平。与1985年调查比较,壮族学生身高、体重的增长,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肺活量城市学生呈下降趋势,乡村学生呈上升趋势;50m跑城乡男女生均呈上升趋势,立位体前屈均呈下降趋势;壮族男生突增高峰年龄和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提前0.2~1.5岁和0.08~0.38岁,开始呈现“生长发育长期加速”的现象。与同期汉族学生比,壮族乡村学生处于“赶上生长”的阶段。壮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近视患病率低于汉族学生水平;蛔虫卵检出率和乳、恒龋患病率高于汉族学生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与壮人都属于壮系民族,但是 歌与壮歌在审美情感、艺术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得从当时 人与壮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社会心理以及与汉文化的交融深浅程度来加以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广西文化区域的形成肇始于唐宋,确立于明清,在地形、移民和政区等因素作用下,广西总体上形成了东部的汉语区与汉族风俗区以及西部的壮语区与壮族风俗区,其中东部汉语区从方言上可分为东北部的官话亚区和东南部及南部的粤语亚区,从风俗上可分为桂柳平、梧郁浔南和钦廉三个亚区。可以说,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奠定了今天广西文化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广西柳州市1 164名大学生(汉族705人,壮族459人)卷舌、翻舌、眼睑、前额发际、发旋、耳垂、拇指类型、小拇指弯曲等8项遗传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地区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广西汉族、壮族间,卷舌、发际、小拇指弯曲民族间差异显著,而拇指类型、翻舌、眼睑、耳垂、发旋民族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汉族、壮族间遗传距离最近,广西汉族、壮族分别与贵州仫佬族间的遗传距离(0.470 6,0.512 5)最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