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适合评估硬膜材料抗磨粒磨损性能试验的新方法,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硬膜抗磨粒磨损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发现,硬膜的磨损量与磨损时间以及试棒转速成正比;当磨料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磨损量与磨料的粒度成正比;当磨料的粒度超过某一临界尺寸后,磨损速度变化不大。在粒度为180目时,磨损磨难的效果最佳。在有饱和水溶液的磨料中,同时存在着磨料磨损和气蚀磨损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SV模型的一个简捷高效的估计方法——模拟广义矩估计方法,以上证综合指数为样本,考查了涨跌停板制度对沪市股票收益波动的影响,并将SV模型的实证结果与GARCH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SV模型的估计更符合实际;最后,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股票收益序列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MATLAB语言设计编写了Monte Carlo法处理化学反应动力学问题的通用程序,将所编程序用于模拟邻苯二甲酸二甲醇的碱性水解反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及按照常规化学反应动力学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表明Monte Carlo法模拟对于预测反应动力学过程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基于Heisenberg模型的非晶磁性材料的磁相变.考虑到系统的非晶结构,采用Monte Carlo随机发生器使交换耦合常数J和配位数Z具有一定的涨落,遵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交换耦合和配位数的涨落对系统的相变起重要的影响作用.系统的相变温度与平均交换耦合常数及平均配位数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正弦力场下的随机行走问题,是解释系统对于简谐微扰的响应的关键。在基本的自由随机行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假设简化扰动问题,提出了可解析求解的理论模型。另外,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正弦力场下随机行走问题,并得到与理论计算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考虑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对切削力系数的影响,用Gamma过程描述了切削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建立了车削颤振时变可靠性模型.提出了主动学习的Kriging模型与基于首次超越的子集模拟相结合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AK-SSFP).对某一车床建立车削颤振稳定性模型,分别采用Monte Carlo方法(MCS)、基于主动学习Kriging的Monte Carlo方法(AK-MCS)和AK-SSFP方法计算车削颤振时变可靠度.AK-SSFP方法的结果与MCS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很好,且AK-SSFP方法减少了真实极限函数的调用次数并缩短了运算时间.AK-SSFP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解决了车削加工系统颤振时变可靠度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强散射、弱吸收介质,提出了一种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获得二维分布,脉冲响应函数的改进算法,利用该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与直接Monte Carlo模拟相比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磨料流光整加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磨料特性及其加工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速范围内,流动指数较小的磨料加工效果较好。磨料粘度及磨粒含量增加,均能提高加工效果,但流动性变差。磨粒粒度增大也可提高加工效果,其选择应取决于初始表面糙度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地对不同形状磨粒的加工过程进行仿真,基于统计学的原理,利用打靶法模拟多颗不同形状(圆锥形、正四棱锥形、正三棱锥形以及半球形)的磨粒表面的随机分布,实现了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粒度、出露高度、圆角半径、锥角),生成位置随机的三维磨料表面模型,并对结果做了相应的统计学验证,结果基本符合工程上的要求.模拟结果表明,磨粒尺寸的参数误差控制在1‰范围内,磨料地貌图中不存在磨粒重叠现象和空位现象,且磨粒分布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级返混流系统,比较了Markov过程模型与Monte Carlo方法的区别。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返混的波动对反应率的影响,给出了几种常见反应过程中返混对颗粒反应率影响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砂带磨损是影响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加工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只局限于普通砂带磨削的磨损,而强力砂带磨削磨损研究尚未见诸报导。本文对接触轮式强力平面砂带磨削的砂带磨损过程、砂带磨损形式、磨损机理及磨削参数对磨损的影响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测定了此种磨削上的相对金属切除率、磨削法向力、磨削条件下砂带的金属去除机理和磨损机理,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三体磨损中材料塑性变形磨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三体磨损是典型的随机过程这一特点,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在球形磨料的作用下,材料塑性变形磨损的磨损率。模型结合接触力学、低周疲劳损伤力学原理,计算了对不同金属材料进行配偶时被磨材料的磨损率。为了验证模拟的正确性,采用近似圆球形的石英砂磨料,在与模拟计算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三体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模拟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周勇  杨晨晖 《太原科技》2008,169(2):75-76
对超音速火焰WC-12Co涂层进行了磨粒磨损试验,研究了磨粒磨损试验参数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对涂层表面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了WC-12Co涂层的磨粒磨损失效机制.结果表明:涂层的失重随试验载荷及磨料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载荷或磨料粒度较大时.涂层的磨损失效形式为晶粒剥落及犁沟切削相结合;当载荷或磨料粒度较小时,其失效形式主要为晶粒剥落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应用广泛,但属于难磨材料.砂带磨削具有良好的磨削加工性能,笔者采用4种磨料砂带对不锈钢材料进行磨削试验.研究了磨粒与工件在磨削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机理,讨论了影响材料去除率的因素,用SEM分析了加工表面显微形貌特征,揭示了材料的去除机理和砂带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动态机械设计,对预测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在三体磨损状态下,建立了摩擦副表面轮廓高度概率分布密度的预测模型.算例表明:表面形貌的变化不仅与磨程而且与所考察的轮廓线沿2 个表面相对运动方向的位置有关,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磨料水射流旋转切割岩石深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下洞库结构防护设计,需对洞库围岩实施人工致裂,从而在围岩中构建人工裂隙群以达到抗爆消波的目的,提出利用环形磨料水射流切割围岩施工方法。根据磨料颗粒去除非岩石材料体积模型,推导了磨料粒子对岩石的体积去除量与磨料速度关系模型;基于磨料射流切口形状假设了环形磨料射流切割深度估算模型,并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定义磨料射流在外流场的流量衰减系数,提出了磨料射流岩石极限切割深度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了特定工况下磨料水射流切割砂岩及花岗岩的理想极限深度,得到磨料水射流对岩石的切割半径满足围岩人工割缝半径目标。研究表明:磨料水射流对花岗岩的制缝深度约为切割砂岩的55.7%;使用磨料水射流进行围岩割缝在工程应用中具备施工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蓝宝石工件,跟踪检测磨粒以点、线、面等三种接触形式划擦蓝宝石过程中的磨损体积、表面形貌、划擦力与力比等的磨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方式对金刚石磨粒的耐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三种情况下都可在金刚石后部观察到片状解理形貌;磨损的加剧使金刚石磨粒划擦力与力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位传感器进行接触力学分析,基于数值离散方法建立了油位传感器的磨损模型,经过干式耐久性磨损实验得到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对触头与导带的磨损寿命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所建数值模型和磨损寿命可靠性预测结果可应用于油位传感器的磨损仿真.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抛光过程中SiO_2磨粒与蓝宝石的摩擦化学反应机理,结合摩擦化学理论和纳米压痕试验方法,采用有限元法模拟纳米压头压入与卸载后蓝宝石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SiO_2磨粒与蓝宝石的接触应力为5~15GPa时,发生固相反应所需活化能约为14.46kJ/mol,反应速率常数约为0.07~0.23μm/min;在摩擦化学反应过程中,SiO_2磨粒与蓝宝石的接触半径为15~21nm,其变形量为6.88~10.22nm.低载荷纳米压痕试验结果表明:忽略压头与SiO_2磨粒的硬度、几何形状等影响因素,单颗SiO_2磨粒上的作用力小于0.7 mN,其微观表面粗糙度R_t=38.19nm及R_a=3.62nm.  相似文献   

20.
Zr-4合金管砂带随形磨削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种不同磨料的砂带对Zr-4合金管进行了磨削工艺试验,探究了磨粒与工件间的交互创成机理,得到了Zr-4合金材料砂带磨削过程中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借助先进的测试设备,对磨削后的砂带磨粒磨损形貌、工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并对Zr-4合金表面烧伤层金相组织及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做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砂带线速度、磨削压力、接触轮硬度和磨料种类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砂带线速度影响最为显著;锆刚玉和氧化铝磨粒的粘附磨损较为严重,碳化硅磨粒主要以磨耗磨损为主;工件烧伤时材料表层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使得Zr-4合金物理机械性能下降。试验及研究结果为寻求高效、高精度Zr-4合金砂带磨削加工工艺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