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海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可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有、无粘结预应力筋影响的纤维模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方法建立了东海大桥引桥桥墩的分析模型.发现东海大桥引桥桥墩中采用的有粘结预应力筋对初始侧向抗弯刚度有影响,对侧向承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并且该种类型桥墩残余位移较大.为了改善桥墩震后残余位移,针对桥墩特点比较了几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证明在箱形墩的截面中心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既可以满足正常使用阶段性能,又能提高桥墩的抗震性能.但是预应力的施加水平、预应力筋含量等关键参数的取值,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研究及建议远不够系统,本文强调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抗震能力概念,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别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晓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22):187-18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高层、大跨建筑不断涌现,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以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这些建筑中。本文首先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和优点,进而对预应力混凝土空间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给予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了弹塑性时程法对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判断该预应力框架在不同罕遇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反应以及整体结构的耗能机制,并依据现行相关规范对其抗震指标作出评价,最后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震害表现及抗震设计要求,并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及水平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合耗能机制"能够得以实现;最后对2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章介绍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定的耗能机制,且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够得到控制,因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5个大比例尺桥墩模型的往复加载实验,研究了低配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如荷载—位移关系、延性比和累积耗能等.着重讨论了剪跨比和配箍率对破坏模式和延性动力参数的影响,并且得出了一些对桥梁延性抗震分析和设计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可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分析同类问题的有限元算法,研究了预应力大小对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预应力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FRP片材预应力度的增加,被加固柱的滞回曲线趋于饱满,滞回环的外包面积增大,延性增加,其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地震区的工程应用现状.综合现有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已有试验研究现象出发,探讨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成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分析讨论结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及所得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反应及其破坏机理并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4个钢筋混凝土箱形高墩模型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并重点研究结构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性能及相应的变形指标.采用夹式引伸计监测了裂缝开展全过程,指出采用卸载至位移零点时的裂缝宽度会严重低估结构的残余裂缝损伤,同时允许震后结构产生不需要修复的残余裂缝比完全基于弹性响应可以多出10%~30%的强度折减空间.试验中还观测了混凝土压溃、严重剥落等损伤,并基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PEER)数据库等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发生混凝土压溃时的各样本墩顶偏移率分布较为集中,约为2.39%,试验结果与样本统计结果符合较好.各试件的最终破坏均表现为纵筋断裂,分别采用Priestley和Berry的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erry公式对高墩极限位移的符合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能量评估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采用能量方法,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对其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算例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对较规则的多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所得的结果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工程所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高强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10根高强钢骨混凝土框架柱与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及普通钢骨混凝土框架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全面分析了高强钢骨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和普通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比较的基础上,对高强钢骨混凝土框架的变形能力、耗能性能、累积损伤模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钢骨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墩身高阶振型对高墩地震反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的方法,全面讨论了墩身高阶振型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现有规范中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应用于高墩的局限性;随后采用了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在考虑墩身高阶振型效应的情况下,对高墩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墩身高阶振型贡献,高墩在强震作用下可能沿墩身产生多个塑性区域;墩顶位移与墩底曲率不再同步变化,高墩墩顶极限位移不能采用规范中的方法进行计算;高墩墩身的地震剪力及弯矩需求也会由于墩身高阶振型的显著影响而变得十分复杂.最后提出了针对高墩抗震设计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8根分别配置PC钢棒或HRB500级钢筋作箍筋的高强混凝土桥墩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抗震性能仿真分析,研究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累积滞回耗能、能量延性系数等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轴压比、配箍种类、箍筋间距、混凝土强度等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PC钢棒或HRB500级钢筋作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均较饱满,滞回环包络面积大,延性和耗能能力好,且相比之下PC钢棒的抗震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6.
工字形截面延性剪力墙肢抗震抗剪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弥补我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抗震剪力墙肢抗剪公式至今未经试验验证这一缺陷,作者承担了该规范编制组组织的对抗震延性剪力墙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任务.在对所用的特定试验控制条件及试件设计原则作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了所完成的第1组尺寸较大的试验轴压比为0.2的工字形截面剪力墙肢试件在低周交变加载下纵筋屈服后的抗剪性能试验结果,并对此结果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RPC箱型桥墩的延性抗震性能,采用截面纤维模型编制了压弯构件非线性分析程序,程序考虑了轴力的二阶效应,能模拟水平荷载不同的加载方向角,可对包括卸载过程在内的全过程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通过3个施加常轴力的RPC箱型桥墩水平反复加载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对比,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编制的程序分析了轴压比、纵筋率、截面长宽比和截面开孔率等参数在不同水平荷载加载方向时对RPC桥墩延性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不利水平加载方向与截面长宽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轴力下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榀1∶2比例框架模型(普通混凝土框架1榀,再生粗骨料掺量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框架2榀)在不同的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制、承载力、滞回特性、延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以及不同轴向力作用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框架对比分析,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从理论上探索再生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应用.试验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门架模型和一榀普通钢筋混凝土门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整体抗震试验,对强柱弱梁型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的破坏过程、破坏机制以及变形能力、强度、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预应力混凝上门架结构的非线性滞回全过程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本文成果为预应力混凝土门式刚架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