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学的勃兴是20世纪末俄罗斯文学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学现象。玛丽妮娜的创作最为鲜明地体现了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变迁。她的创作既呈现出消费化、媒体化、通俗化的大众文化属性,又是对多种文学元素的并置综合,更是对文学与现实审美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苏联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文学经历了坎坷的历史命运。苏联文化政策的高度政治化导致了"苏维埃大众文学"的出现,后者将大众文学的教育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到极致。文化工业的官方性使苏维埃大众文学耗尽了体裁审美潜能,最终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经济社会的市场化变幻开始逐渐渗透到文学领域。文学作品的市场效益产生了媚俗的大众文学。为了从物质欲、权利欲以及性欲等多个方面满足社会的利益享乐欲望,大多数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作品只能在极为消费化的趣味上取悦于大众,并且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创造出与其作品相适应的读者。因为受到现实愿望的强大牵制,这些作  相似文献   

5.
透视《狮声》这一文艺副刊 ,可以准确地把握二战前新马华文文学发展的时代脉搏 ,洞察战前新马文学运动从力倡本土文学、大众文学转向高扬民族爱国主义文学旗帜的曲折历程和多彩画面。正是因为二战前新马华文作者们的趋时更新 ,才有可能在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中 ,几经蝉脱 ,终于建立起具有独立意义的新马华文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固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农业文化传统的国家,商业被标上"投机行业"的标签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而文学作为仕途正道与商业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距离。然而随着宋元以后市民阶层的崛起,市场需求的出现以及近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被引入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作为传统的贵族文学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文学在向大众文学挺进的道路上就必须借助商业的力量。从文学本身带有商品特性的方向论证来看,文学创作完全具有走商业化道路的潜质,尽管有作品质量质疑、创作态度质疑的存在,都无法阻挡文学走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深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精英文化 、固 有的传统农业文明文化与民间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现代中国的新文化格局。精英文化作 为主流文化不仅培植了精英文学,而且也左右了新文学的发展流向。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 识形态文化的霸权,改变了既成的文化态势,现实乃至政治的需要促成了新文学主体向民间 文化的靠拢,并逐渐奠立了大众文学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文艺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学由文字叙事逐步转变为图像化叙事和视觉化叙事,以文学为主要的审美方式也逐步转变为以视像为主要的审美方式,作为阅读对象的文学文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与危机,分析当下文学的生存状况,探讨在视觉文化冲击下的文学发展策略对当下文学生存状态的改变以及文学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华文学正在进行着自身的典律化过程。通过对热带雨林的描写、传统文化的追忆、土地的眷恋、历史的回忆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感悟,马华文学历史记忆在新一代马华作家的努力开拓下,显示出了马华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已经形成广阔的文学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现象日益凸显。兼具文学与传媒双重特性的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相比,在文学性上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与传播方式、传播要求以及接受方式、接受对象等因素密切相关。影视文本文学性的转变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是利弊兼具,对此我们应审慎对待,择优引导,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使文学的审美趣味发生了转向。并且,在传媒背景下,文学呈现出了市场化、信息化与新闻化、娱乐化、作家明星化等倾向。文学的分化与消解在所难免,但传媒也为文学重返中心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媒体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而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热潮成为其最突出表征。这一文学现象,除了表现出文学传播方式的变化,在更深层意义上反映出作家、作品、受众这三大文学要素同时发生了重大变化,应高度重视当前文学作品的影视化热潮这一现象,充分认识文学文本与影视化后的媒体文本的“互文本”关系,及时把握当前媒体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并扬利去弊。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与文学结缘,主要融合了文学修辞手法、文学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形式等。修辞手法主要运用于新闻标题;文学描写手法体现在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现场化、现场细节化、细节形象化;通讯类新闻及其栏目设置,主要运用了篇章结构形式;联想和想象是新闻的禁区,是导致假新闻的主要渠道。新闻与文学的结缘是受众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是今后新闻传播发展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诗歌以其浓厚的古典韵味在现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其诗歌很好地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创造及自由和谐的优美韵律,使得现代诗歌中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因子。这无论对于当代的精英文学创作还是大众文学创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兴起的俄国形式主义在对传统文学观的反叛中成长起来。他们不满传统的传记理论和象征主义艺术论等文学批评模式,把焦点主要投放在文学自身的语言与结构方面,提出了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性及"陌生化"理论。这是现化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对以后兴起的文学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之一员 ,其创作既根植于日本文学传统美的世界里 ,又借用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 ,开拓了自己的文学新路。纵观其小说创作 ,具有阴柔之美 ,刷新文学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情境小说 ,自然的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