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我国大教育家就注重教育者的品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高校辅导员处在高等教育工作第一线,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因此作为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言传身教,教育和管理好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形势及我国国内形式的发展多变,全国国防教育的任务显得愈加突出,当然,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随着教育进程脚步的加快,大众化教育,作为人才集聚的大学生群体,如何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效果更是成为众高校近几年来比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高职院校,具有区别于同类院校的国防教育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结合边疆地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边疆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最早记载夜郎的文献,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以后东汉人班固的《汉书·酉南夷传》,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以及南朝刘宋时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都沿用《史记》的记载并略有补充。但这些记载对夜郎历史都是十分简略的。由于文献资料的局限和简略,给我们进一步探索夜郎国的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司马迁在《史记》中叙:“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后汉书》说:“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军庄豪从沉水伐夜郎,军至且兰,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工滇池。以且兰标船…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才难,不其然乎?”(《论语·泰伯》,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他认识到造就人才对治国安民的极端重要,因而结合政治活动,兴办私学,毕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在我国历史上破天荒地培养出一大批很有才能的学生,“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他创造性地为我国古代的人才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供了一系列值得珍视的理论原则。孔子确实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史记正义》反切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材料来源和处理《史记正义》的作者张守节于史书无传,《四库提要》云:“始末未详”1,我们只能从他的《史记正义序》中知道他当过诸王侍读,率府长史,而不得知其为何方人氏.据张氏此序,《史记正义》书成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论(公元736年),上距《切韵》问世135年.《史记正义》原来单独成书,后人将其与裴《史记集解》、司马贞《史记索隐》一起各自拆散,置于《史记》相应句下,合刊成今通常所称的《史记》三家注.三家注.在拆散刊行中,《正义》被妄加规削2.如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其底本虽经张文虎精校,于《正…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葡萄是西汉张骞(?—前114)从西域带回内地的.查“葡萄”一词最早见于司马相如(前179~前117)的《上林赋》,原词是“蒲桃”。这是否根据张骞传入葡萄并在上林苑栽种后而在赋中记下的呢?还需要认真研究,张骞是公元前126年从西域回到长安的,而《上林赋》的写作年代虽无明确记载,但是根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体可以推测出一个年代下限。他于景帝  相似文献   

8.
察势的状态     
<正>领导者要着眼于对客观形势的判断。势有惯性,势有可变性,势也有可用性。古人讲:"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善战  相似文献   

9.
《史记》列传中异时合传可以看作是做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一种方法。《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六篇异时合传的传主之间,生活的年代相去甚远,将不同时代的人物合为一传,后人多有訾议,然而仔细分析合传的原因、价值与意义,就会发现司马迁著史眼光的独特,以及史公思想情感所系。  相似文献   

10.
在详细调查《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程度补语作了细致分析。"(主语)+动词+程度补语"格式出现频率最高,未出现"动词+程度补语+宾语"格式。充当程度补语的有副词"甚"、"笃"、"极"、"愈",动词"酣",形容词"困",其中,"甚"和"酣"出现频率较高;未出现后代常用的"死"、"透"等词语。现代汉语程度补语格式"动词+得+程度补语"在《史记》列传中未有用例。  相似文献   

11.
庄蹻西征行军路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将庄蹻西征夜郎是文献记载中华夏各国最早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军事活动。这次西征的时间和路线,文献有两种不同记载:《史记》、《汉书》所记是“楚威王时”“循江上”《后汉书》所记是“楚顷襄王时”“从沅水伐夜郎”。在时间问题上,目前我国史学界多数学者主张以《后汉书》所记的“顷襄王时”为淮;而进军路线问题则迄今仍无定论。木文主张应肯定《史记》的记载,兹考证如下: 庄蹻此次出征,《史记·西南夷列传》写道:“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踌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  相似文献   

12.
《少儿科技》2014,(7):46-46
<正>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援引文献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史记·汲郑列传》解析经典西汉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也敢当面提出意见,但说话过于直率,因而少有升迁的机会。汲黯看到那些曾经担任不起眼的小官吏的人中有一些人已经位居自己之上,心里不舒服。有一次,他对汉武帝说:"陛下任用大臣就像堆放柴火一样,后来的放在上边呀!"  相似文献   

13.
“其李将军之谓也”属“其……之谓”句型,其确诂在于准确理解太史公所述《李将军列传》之旨及该句中“其”字的应有语法意义。列传全文决定该句的译意,而非用“其……之谓”句型的定论去硬译,高考答卷及某些权威所拟译答,与笔者和其他权威所拟译答比较、相去甚远。哪种译答更切司马公的原意,让二说并存,展开讨论。有助于文言翻译之研、教、考、学诸项活动的深入。仅就笔者所见,不管哪一说,尚未有对该句之译作出具体说明,拙文所拟,姑算作道个“所以然”吧!  相似文献   

14.
《史记·酷吏列传》的叙事结构独具特色,它具体表现为:一、司马迁正确处理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使文章详略得当;二、《酷吏列传》的外形结构酷似一传,其中的纹理特征又包含有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14,(6):46-46
<正>司马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援引文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解析经典"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化用了《老子》第五十八章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福"与"祸"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许多成语都体现了这样的观点,如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居安思危等。  相似文献   

16.
西楚辨     
《史记·货殖列传》道:“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沛,徐州沛县也。陈,今陈州也。汝,汝州也。南郡,今荆州也。言从沛郡西至荆州,并为西楚也。”至于为什么“并为西楚”,则未作解释。后人对《货殖列传》的西楚说,多有质疑者,为了节省笔墨,我们不一一列数,仅举《辞海》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了“通辑令”的雏形。《国语·楚语》和《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楚国到了楚平王年间,因为楚平王荒淫无度,国势日衰。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候,将入为乱”,伍子胥及其亲属被裹入这场政治斗争,后因亲属尽被杀  相似文献   

18.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第一次把经济方面的史料收入历史书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阐明了自己的经济思想 ,对于当今制订经济政策、发展经济 ,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膑,一般认为是战国中胡齐国人,也有说法称“孙膑楚人,为齐臣”(《吕氏春秋·不二》高诱注)。其生卒年月史籍无载,只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披露了他的家世渊源:“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武是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田齐王室宗族,那么,也可以说孙膑其人“系出名门”了。《通鉴·周纪》综合各家史书,把孙膑生平基本浓缩如下:“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威王谋救赵,欲以孙膑为将,膑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据说孙膑其名就是因为“以法断其两足”的膑刑而获致的。《史记)还详细地记述了孙膑助田忌赛马赢威王、齐魏争强斩庞涓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古籍中孙膑的基本生平材料。  相似文献   

20.
《伯夷列传》是史记中列传第一篇,不难看出它在司马迁列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为人物传记但是更多的抒发司马迁的本人的思想。这篇《伯夷列传》中体现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包括出世理念,社会理想等。通过分析文中司马迁的人生感慨,了解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