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接发球是网球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接发球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业余运动员注意力因素对网球接发球技术的影响,认为运动员的注意力是影响接发球效果的重要因素。并相应提出对提高接发球注意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阐述了影响接发球注意力的几大因素,包括网球比赛的特点和规律,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体因素。同时探讨了常见的接发球心理障碍的表现以及克服心理障碍的途径。最后提出了提高接发球注意力的方法,包括扎实的基本功,针对性的模拟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肖英 《科技咨询导报》2009,(11):203-20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观看高水平网球比赛的直播和录像资料,紧密结合当前网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分析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诸多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接发球技术.运动员心理因素,运动员的注意力是影响接发球质量的四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网球接发球起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接发球起动速度取决于起动动作技术,分析了网球接发球起动动作技术,分析出目前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起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使网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时能更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提高接发球起动速度。  相似文献   

4.
把网球运动员的球场技术分为发球,接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截击球,削球,放小球,高压球,与挑高球等九大要素,并确定出相应权数.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定量分析,建立评价网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方法与模型,进而对运动员的水平进行量化,为训练、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5.
丁兰琴 《科技信息》2010,(32):I0274-I0274
本文运用数据分析、文献资料法,根据心理训练的基本理论,结合排球比赛与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心理变化对接发球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从影响接发球的因素、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接发球运动员心理因素变化对接发球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网球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落点更准、力量更大、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是当今网球发展的主流,各种技术都是以争取时间、掌握主动来制约对手的。运动员的制胜武器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对运动员各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本文较为全面的论述,会有助于网球运动员更好的掌握接发球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析心理因素变化对排球比赛中接发球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综述和理性分析法,根据心理训练的基本理论,结合排球比赛与训练过程中心理因素变化对排球比赛中接发球的影响规律与作用。从影响接发球的因素、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探讨和研究接发球运动员心理因素变化对接发球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段煌琪  刘涛  郭静 《科技信息》2010,(34):I0256-I0256
网球球感是网球运动员,在长期的网球训练和比赛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球、场地与时机的观察、思维判断及控制支配网球时对网球良好的肌肉感觉的综合感知能力。球感是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是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的前提。本文对影响网球运动员球感发挥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心理学因素、生物力学因素、运动素质因素进行了分析论征,力求找到各因素内在的积极影响,旨在为网球运动员的球感提高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网球接发球技术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科技信息》2008,(1):33-33
网球接发球技术的掌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从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球接发球技术,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网球接发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球接发球技术的掌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文从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球接发球技术,提高学生判断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网球接发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吉玉良 《科技信息》2010,(27):142-143
运用体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校网球运动社会服务职能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以我国"教育市场化"为背景,以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理论依据,提出并界定"高校社会服务"。强调高校网球运动社会服务职能拓展和可行性,提出高校网球运动社会服务职能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观众效应是运动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体育专业的36名从未接触过网球的新生为被试,通过3个月的网球教学训练,检验观众效应对其训练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手原地击球、反手原地击球和正反手移动击球的阶段主效应显著;发球阶段主效应接近显著,即后期阶段的训练效果好于早期阶段.2)正反手移动击球训练的“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F=34.596,P〈0.01;3)“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可以作为检测网球动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指标.因此,在网球训练特别是动作技能基本熟练掌握后的训练中应该注重观众效应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观众效应的促进作用,避免观众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网球发球技术与腰背损伤之间的关系,探寻导致腰背损伤的技术性原因,采用三维高速摄像法和图像解析法,以健康业余网球运动员为对照,对患有腰背部损伤业余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搔背期末躯干扭转过大可能是造成业余网球运动员腰背损伤的直接原因,腰腹肌力量素质较差和抛球较偏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性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教练员和业余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雁 《科技信息》2013,(9):179-180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乒乓球普修课,本文拟针对乒乓球普修课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以便综合合理的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高等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球肘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六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球肘的成因,以及运动处方干预后网球肘损伤的转归机制及其效果。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素质跟不上技术要求、运动量过大和局部负担过重、准备活动不适当等因素,可导致网球肘的发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发病率为67.8%,而网球肘的发病率为25.6%...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苏州市的大众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苏州市大众乒乓球运动的参与对象具有广泛性和群体的不平衡性.在教育系统、大型企事业等单位开展得较好.基层社区和民间自发组织的乒乓球运动由于其场地设施的不足和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建议,为促进城市大众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南京市经营性网球俱乐部的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网球教练员多以男性,多以年轻人为主,从业时间较短;2)网球教练员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教练员来源途径多样,有45.5%是业余爱好者组成;3)取得网球教练员资格认证的人员很少;4)网球教练员普遍缺乏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培训;5)网球教练员在服务细节上做的还不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州市社区网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制约温州市社区网球俱乐部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认识滞后,经费来源单一,场地得不到保障,缺乏自身的文化内涵,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服务意识淡薄等。以温州市伯爵网球俱乐部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温州社区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城市社区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制约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网球场地设施缺乏、青少年网球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重庆市大部分区县和学校网球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培养网球运动员模式单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网球运动群众基础薄弱等,是制约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发展战略: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重庆市青少年网球运动的支持力度;并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中小学推进网球进校园,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增加青少年网球运动资金投入;增加网球场地设施,帮助有条件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的中小学修建网球场;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鼓励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