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于君 《科技咨询导报》2010,(26):240-240,242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要求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企业的职业行为规范,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载体,搭建职业行为养成的训练平台,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职业素质是影响高职生就业竞争力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探求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高职生的职业素质现状,高职院校可以从改革人才培养计划、改革教学、启动阳光心理与就业指导工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职教育开始由以规模发展为主转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职业素养是我们从事职业活动的行为规范,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职药学专业特点突出,技术性强,强调培养药学高职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技能有着重要意义。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验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阐述了培养药学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些探索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积极发现和研究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伽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56-158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高职商务英语必须以职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实践体系的构建方式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毅 《科技资讯》2011,(26):243-243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零距离"就业。这里"零距离"不仅是指职业技能方面,也是指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规范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在高职学生中加强以就业乐业为导向的职业素质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汤妮南 《科技资讯》2013,(15):172-173
本文通过分析外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教育的弊端,探讨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开展高职英语职业能力教育的新思路,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高职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董雁 《科技资讯》2009,(18):182-182
本文结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医药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需求,探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医药行业发展和高职教育特点的高职医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摸清辖区主要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接触人群分布,职业损害及职业病发病状况,从而为制定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企业120个,发现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有85个,占70.8%。企业的环境抽查合格率为83.6%,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苯、粉尘、噪声和其它化学毒物,接触危害因素总人数有2961人,占一线工人的36.3%,职业损害发生率为0.8%,暂未发现职业病患者。结论该县工业企业不发达,以中小企业为主。主导工业为电声、木具业,职业危害情况暂不严重,职业损害发生率仅占0.8%,暂没有发现职业病患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以小型为主,其职业卫生管理较差。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在强化对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同时,应持续强化企业责任人的职业卫生管理意识,引导企业树立职业健康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企业自觉防制,员工自觉防护,达到减少职业危害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职业分类的内涵出发,简述了中国职业分类的发展历史,着重探讨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基于区分不同工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用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构建国家标准性质的中国现代职业分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职业生活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论述了择业方式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分析了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因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因素等。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因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来源于社会、学校,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因素等.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靳江波  杨继平  顾倩 《山西科技》2005,(3):61-62,69
职业价值观是反映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们对于职业目标、职业生活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影响着人的择业态度和行为,是决定人们职业行为的心理基础。为了研究山西人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00名山西人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山西人职业价值观居前五位的是同事关系、利他主义、独立性、成就、经济报酬。具体的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师范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问卷法对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认为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由5个因素构成:安全感和贡献、地位和声望、自主和发展、成就感、经济报酬;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以往相关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文理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从人口发展“质”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族群的社会进步程度.本文以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我国百万以上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各职业的性别结构以及近十年来(2000~2010年)的变化特征.通过计算职业性别隔离系数与职业流动率并采用职业性别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反映并分析了各职业的性别差异与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需求出发,阐述了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立足国家职业标准,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既着力于发展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性方向,同时注重课程体系教学中的教育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就业质量内涵和评价出发,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职业意识及职业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职业意识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