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南昌传统民谣是南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具体的例证,较全面地论述南昌传统民谣的演变历史,试图揭示南昌传统民谣与南昌民俗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保护、传承和管理芦溪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我们对其现状进行摸底调研,结果表明:婚丧文化成为芦溪乡村普遍流行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是村民最感兴趣,它最能丰富村民生活、能传递正能量;宗教文化在村民中亦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民间戏曲文化和民谣文化成为了最能推动乡村旅游的"排头兵";祠堂、谱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乡村安定团结;医筮文化和命相文化在调查中被认为是消极作用最大的乡村传统文化。摸底调研对弘扬优秀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秀美芦溪乡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一个地区民俗的载体,它是民俗文化赖以留存、传承的媒介,它不仅是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它也是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南昌方言"大娘"为例,拟从音韵、媵制婚俗与大娘的关系二个方面来追溯南昌方言中这一表称谓的词的由来,得出"大"字在这一独特的称谓中含有"重叠"之义,并且简单谈谈这一特殊义在南昌方言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重庆作家王雨的力作<水龙>是一部极富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巴渝景观、建筑曲艺、宴饮婚丧和号子民谣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地域民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应当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引导扶植政策,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强化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辛勤 《科技信息》2010,(10):53-53
民俗文化旅游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民俗文化的存在、繁荣与传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旅游地及民俗艺人创造经济价值,而且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先进的民俗文化,应当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并放眼世界优秀文化.在保持和发扬民族优良民俗文化传统、努力培育和振奋民族精神的同时,要加强中外民俗文化的交流整合,以建设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俗文化,从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民俗文化是具有独特教化手段的教育资源、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媒介、民俗文化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民俗文化有利于道德境界的提升等入手,论述了民俗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探究民俗文化的教育学意蕴,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优秀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旅游也正兴旺,而民俗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民俗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有效的旅游形式。它既可达到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目的,又能使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及旅游业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民俗文化开发与民俗文化主体的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的开发,必须真正了解民俗的文化内涵,明确民俗文化主体在民俗文化开发中的位置,唯有如此,才能较好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弘扬民俗文化传统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有关壮族歌谣习俗的历史文本,认为传统书写文化观照作为口承文化的壮族歌谣习俗时表现出多重话语内涵和不平等性的特征。这种视角的根源是文化在发展规律上客观存在强势文化轻视、忽视弱势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及传统书写文化在重文轻言、以文构权的思维定势下形成文化中心主义的主观局限性。由此提出应重视从口承文化的视野观照歌谣民俗,进而重新审视书写文化语境下口承文化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12.
姜彬半个多世纪的民间文化研究 ,虽然在歌谣研究、故事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但他对中国民俗学的最主要突出贡献是在区域民间文化研究方面 ,其成果集中在吴歌采录和研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研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革命战争时期,黔西北地区的苗、布依、汉、彝、仡佬等各族人民创作和传唱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实、深情、隽永、时代性强的特点。黔西北红色歌谣是黔西北民间文化与革命意识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文化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人文学科 ,徐华龙是其学者群体中的一位佼佼者。徐先生研究的民间文化学领域 ,主要表现在民间歌谣、神话与鬼话、民俗学三个方面。在徐先生身上有着敢于开拓、善于思考、注重实证等体现着新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的鲜明个性。徐先生还为中国民间文化出版事业奉献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李霖灿怀着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热爱,依据东巴典籍中所述的纳西民族迁徙路线,跋山涉水探访文化的起源地,对纳西族的语言文字、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婚丧习俗等进行调查,其许多论著堪称纳西文化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巴尔虎是蒙古族古老的游牧部族之一.巴尔虎人创造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韵味的巴尔虎民间文化艺术.巴尔虎民歌即是其中最富特色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文化呈现衰退趋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危机.通过对其历史与现代传承方式的分析,探讨巴尔虎民歌保护与发展应采取的策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川陕苏区曾经产生过大量惊天动地、气贯长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谣。作为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它生动地记录了那一段光耀史册的巨大社会变革;率真地讴歌了民众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热爱之情;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这些歌谣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耳熟能详的民间歌谣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的时政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评价与批判。  相似文献   

18.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18年北京大学发起歌谣征集运动,知识分子开始大规模研究歌谣,关注民俗,借用民间文学和民俗,在学术的历史想象和文学的建构中构筑新型的国家秩序.然而,随着朱自清、周作人等知识分子对民众的文学和国民性的深入思考,他们对民间的矛盾态度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在如今市场竞争的时代,对国家来说它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争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城市的内在吸附力,是城市魅力和品位的体现。南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基础,抓住当前江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契机,做大做强南昌的文化产业,挖掘南昌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南昌文化生产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南昌文化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