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北美重要的汉学家,刘若愚在对中西诗学共性的找寻过程中首先十分清醒地看到了存在于中西文论之间的哲学和理论差异。他关于形上理论、决定理论和表现理论的论述最具中西比较的眼光,渗透着其对于西方文艺理论中关于模仿等再现理论的独到理解。刘若愚对"再现"理论的借鉴和转化对中国文论的汉学架构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小说家刘恪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深耕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先是从小说技巧入手探究现代小说与先锋小说的秘密,继而沿着心理→语言→艺术→法则→境界的诗学秩序,对文学关键词进行具有个体色彩的诗学阐释,进而从美学角度讨论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发生、进展、现象、状况以及当下写作的可能性,多年来不断实践着前瞻性的理论建构,为当下小说理论研究与文学理论建构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于赓虞是一位被忽视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短短十年创作诗集达七部之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生命诗学,艺术诗学,诗与灵感及修改,诗与科学,诗的静境,诗的读者鉴赏以及理论自身的遮蔽性七大内容构成了其诗学理论的主体。它经历了萌芽、自觉化、系统化与科学化以及修正与完善四大阶段,最终发展形成为理论体系。于赓虞的诗学理论对当时中国诗学观进行了有力的补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刘恪的《现代小说语言美学》开启了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的新视角、新路径,从而使中国的文学理论切近到当下文学实践的内部,对中国文学理论摆脱当前困境给出了可行的出路:可以解决文学理论与当下文学现象脱节的问题;“语言诗学”为承认文学的独特性、探索文学奥秘提供了可能性;“语言诗学”是沟通“审美诗学”与“文化诗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宗岱诗学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完成了象征主义诗学的中国化进程。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在形式、意义、意境诸层面全面超越了20世纪20年代诗学,提升了早期白话诗的美学品质,促进了新诗纯诗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创作界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在会议开幕式上,重庆三峡学院副校长胡继明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简要阐述了举办这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与意义。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主席吕进教授和中南财经大学世界华文文学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情景"论在其诗学体系中主要讨论的是诗学意象论,其诗学意境论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象外"论的研究来体现.正是以情景关系的全面阐释而构建的意象论为基础,形成了以"象外"论为核心的意境论,实现了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继承、突破和超越,使得王夫之意境论具有特殊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象”作为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诗学中主要表现为“意象”,而在西方诗学中主要表现为“形象”。中国诗学中的“象”以“意象”的表现形式实践了一条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重“意”远远胜过重“形”的道路;而西方则刚好走了相反的路子,它以“形象”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一段重“形”轻“意”的历史。近现代西方美学中“意象”概念的广泛使用和文艺实践,为中西诗学的对话和未来发展昭示了广阔的交融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诗学的演变首先都是基于其主要知识范式的,当"今文学"的权威和神圣光环还没有退却前,它仍旧是晚清"今文学"家诗学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晚清"今文学"出现了衰落,并由此造成了"今文学"诗学话语的现实困境以及诗学美学话语的呈现,进而实现了诗学经学话语向诗学美学的裂变,最终导致了晚清诗学知识范式的嬗变。至此,中国诗学也由传统开始彻底走向了近代。  相似文献   

11.
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2.
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儒家诗学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源一直影响并制约着中国文论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是不彻底的。王国维以"本真人格"为汇通"文如其人"说、"赤子之心"的内在依据。同时,他又根据尼采的"血书"论,突破了传统"人格"中国家和人民的内涵而上升到生命人格的高度。他将儒家诗学和西方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现代转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惠特曼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草叶集》,从内容到体式皆给中国现代诗坛带来勃勃生机,甚至掀起了自由体诗歌的创作热潮。惠特曼的诗集和诗学理论,成为中国诗学深入地颠覆古典诗学的驱动力,对中国现代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文章深入探寻作为他者代表的惠特曼,在被中国现代诗人所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和有创造性的误读,以及此种误读现象存在的成因,阐释中国知识分子对其诗学精神和诗歌体式的重塑,以期为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惠特曼诗歌精神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下的传播状况和变化现象,为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鉴镜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伴随新文学发展过程出现的一种新特征、新术语,从五四新文学发展到21世纪多维度的文学现状,现代性是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为适应中国新诗变革的需要以及外来诗学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诗学在五四时期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梵语诗学是世界三大古代诗学流派之一,其六派理论具有当代运用价值。本文即以梵语诗学六派理论为工具,对土家族作家冉仲景创作的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从语言运用到情昧神韵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诗歌表达中的合适性问题和“诗病”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是由我主持申报并获立项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西方现代接受美学和阐释学为理论参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中蕴涵着的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接受诗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清理和阐释,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发生、演进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对中国古代接受诗学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进行深入的发掘,为建构有民族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艺学寻找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起,国内外技巧比赛启用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技巧新评分规则和难度表。“以难制胜”是上世纪中国技巧女三项目称雄世界的制胜法宝,新世纪该法宝将面临新规则的挑战。只有深刻领会新规则的内涵,用新的思路对“以难制胜”注入新的内容,其仍将会是新的绝招,从而依然成为中国女三称雄世界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9.
诗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问题历来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艺术表现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独特新颖的意见,其中之一即是著名的"一意"一笔"说.这个诗学见解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是别具一格的,是联系船山诗学"以意为主"和"诗道性情"两个命题的内在枢纽,旨在创造一种纯净的诗美.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论》心理分析色彩浓郁,蕴含丰富的情性思想。其通过剖析诗篇文辞背后的深刻情性内涵,形成了以情性范畴为核心的诗学体系。同时,对诗歌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也有十分精彩的论述。从诗歌创作时诗人的内部心理世界,到诗歌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审美思想情感,《孔子诗论》充分体现了战国诗学情性观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