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鞍钢钢材成分与其力学性能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由鞍钢100炉次钢材试样的化学成分全分析,、显微组织参数和力学性能测定的结果,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钢材成分(包括痕量元素),组织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得出了成分、组织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将鞍钢钢植物 的成分与宝钢钢材成分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计算机推定焊接CCT图的原理及模型,深入分析了130多种钢材的焊接CCT图形特征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在建立钢材化学成分、CCT图及临界点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回归技术求出了推定公式中的有关参数,进而开发了程序系统WCCT-CAD,应用这一程序系统,实现了给定钢材化学成分并通过一定的人机对话,由计算机自动制定出焊接CCT图组织转变曲线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20CrMnTi齿轮裂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裂纹属于钢材存在皮下裂纹,严重的硫化物和大颗粒氧化物夹杂,造成应力集中,是齿轮裂纹的原因之一。热处理工艺不当是造成齿轮裂纹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建筑钢材再利用的可行性,提高利用效率。对钢结构再利用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从钢材再利用评估、绿色拆除技术、建立仓储数据管理平台等方面对建筑钢材循环再利用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筑钢材再利用的实践情况,总结了建筑钢材再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可靠的钢材再利用评估方法,建立易于拆卸、标准化、模块化结构设计系统,才能有效促进建筑钢材再利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类24种钢材,将其化学成分和t8/5性能的数据作为样本,构造学习空间,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BP网络预测模型,并讨论了网络参数对网络收敛速度及误差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钢材在实验室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的2类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说明了不同试验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然后阐述了钢材在电化学、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的腐蚀机理,梳理了电化学法和失重法这2种钢材腐蚀速率的测定方法及其相互校正关系,分析了钢材腐蚀后的形貌、产物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及影响,并整理了包括时变模型、灰色模型和BP网络神经模型在内的钢材腐蚀预测模型,介绍了覆盖层保护、电化学保护等抗腐蚀措施及其缓蚀剂.最后,对钢材腐蚀行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验证了IF钢的温度一变形抗力规律的特殊性,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原子间结合力的变化是产生特殊性的直接原因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对IF钢的化学成分特点进行了分析,IF钢化学成分不干扰温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为降低铝箔套筒的生产成本,用QT700-2球墨铸铁代替钢材以及相关化学成分,热处理及铸造工艺和相应研究结果,为本项研究的应用提供了全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钢中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尺寸、形状与分布的控制技术原理及实际应用技术,通过对钢材化学成分及第二相的沉淀析出过程和Ostwald熟化过程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第二相的种类、体积分数、尺寸、形状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丛澜  袁赫  孙哲哲 《科技信息》2012,(20):377-377
本文首先对常温下方钢管混凝土中的钢材和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应的恒高温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中钢材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对比较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行研制的 30 4不锈钢A TIG焊活性剂进行了焊缝外观形貌、熔深效果、接头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及接头力学性能分析的焊接工艺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活性剂可以使焊缝熔深比常规的TIG焊增加 1~ 2倍 ,对 8mm以下的不锈钢钢板对接无须开坡口 ,可一次焊接完成并且单面焊双面成型 ,焊缝表面成形良好 .使用活性剂后接头微观组织、焊缝的化学成分和接头力学性能均不受影响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计算得到的CCT曲线,计算出工件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分布,进而预测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奥氏体锰钢和45#钢的焊接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焊接工艺措施及焊接规范,并对接头进行了金相组织的分析和力学性能的测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便于研究高速线材轧制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与组织、力学性能之间关系,在物理冶金学原理基础上,开发了针对现场生产的模拟软件.该软件可计算轧制过程中轧件温度的变化、微观组织的演变和最终的力学性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变形量、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变形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有三种典型微观形貌,而这三种典型形貌又赋予了双相钢不同的强韧化机制和力学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了780 MPa级以Mn,Si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要求的级别,并且断后伸长率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热轧后双相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双相钢微观组织中各独立相的体积分数. 根据多相材料中间混合法则和Swift方程,建立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并用DP590和DP780钢单向拉伸曲线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微观模型基本阐明热轧双相钢微观组织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能够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同时很好地预测热轧双相钢宏观的拉伸曲线.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双相不锈钢焊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现代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及有关焊接方面若干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有代表性的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MIG焊接试验,研究了热输入量对焊缝的金相组织、铁素体含量、硬度及冲击韧性的影响,以及混合保护气体(Ar30%He1%O2)对焊缝成形及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了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进行铁素体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采用MIG焊在不同的规范下均可以获得性能优异的焊缝;混合保护气较纯氩保护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熔深和更好的焊缝形状;计算机图象分析可以更迅速、精确地测定铁素体含量,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 Ti含量和锻造工艺对 C-Mn-V 非调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把实验钢的性能与调质中碳钢进行比较。分析了含Ti 钢的显微组织特点,讨论了钢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 Ti可以改善钢的显微组织,提高韧性,但加入过量(>0.044%)反而会使韧性下降。钢的强化因素是以 70%—80%的珠光体为主。钢中 Ti的最佳含量为0.02%。此外还计算了各组织因素对强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780MPa级工程机械用钢进行了现场批量生产试制,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采用控制轧制和超快冷+层流冷却的两阶段冷却路径控制,获得了良好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终轧后采用超快冷+层流冷却工艺,超快冷的出口温度在650℃,卷取温度在570℃,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大于685 MPa,抗拉强度大于785 MPa,并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试验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同时,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存在大量10nm左右的弥散析出或相间析出(Nb,Ti)(C,N),有效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