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形制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特征。其内部结构及墓葬形制复杂多变,墓葬的方向也不一致,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叠压关系,各有阶段性特征。初步结论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带有自然崇拜色彩的祭祀中心。这是因为随葬品只有玉器和筒形陶罐而没有生活用具,墓向混乱,表明墓主人如生前般各司其职。它还是当地原始农业发达的表现和缩影,其形成时间延续了四五百年。  相似文献   

2.
洛阳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概况,墓葬形式,丧葬习俗,随葬品情况都有其特征.而且这两种文化墓葬存在一些异同.研究者尤其对墓葬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如二次葬、屈肢葬、俯身葬,涂朱习俗、墓向等诸多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发现的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等发掘的墓葬资料,可反映出三峡古人类的埋葬习俗(直肢葬、屈肢葬、能肢葬等),出土的随葬品可判断同时期人类生活、生产情况、以及宗教意识、母系氏族社会的社会形态等,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真实地复原当时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尧冢是尧的臣民们裹土堆成,有人说尧冢是一天然土丘.带着此问题我们对尧冢进行了专题考察.尧陵座落在临汾城东35公里的郭行乡乔村的涝河支流杨村河畔,前祠后冢,背山面河,周有残墙围线.冢高50米,周长300米.北部为黄土陡崖雍卫,东西有两条黄土冲沟拱卫,南面杨村河经东南、南、西南似新月抱冢绕流,陵上松柏苍翠,郁郁葱葱.传说帝尧死后埋葬于此,故称陶唐氏陵,因树多而古,俗称神林.  相似文献   

5.
大理州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火葬墓地现墓地保存有火葬墓1000多冢,梵文碑100多通,梵文经幢7座,是迄今在云南省境内发现保存梵文碑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多彩的火葬墓群。本文对该墓葬区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影像志     
正万寿桥,坐落于闽江之上,呈南北走向,北起楞严洲,南至中洲,可步行亦可通车马。宋元祐年间以木船、石柱造浮桥;元大德年间修为石木混合梁桥,取名"万寿桥";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改建,清初改建为全石结构桥梁。民俗建筑。土葬是福建地区应用最广泛的埋葬习俗,一般富裕人家或达官士族在墓葬形制上会营建砖室墓。墓前有望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羊等目标建筑物的,其墓室年代也更为久远。爱德华·邦斯德鲁(Edward Bangs Drew,1843—1924年)拍摄于福建,1876—1895年间。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史前文化发达,为礼仪文化起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黄河中下游地区礼仪制度形成于龙山文化中晚期,完备于夏商时期,在埋葬制度、祭祀礼仪、王权制度等方面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城头山遗址从大溪文化到石家河文化,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根据城头山遗址的最新考古资料,从墓葬习俗和生产工具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初步证明了大溪文化时期的城头山住民,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繁荣末期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并在大溪文化后期率先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这对大溪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传统观点是个冲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半叶,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学界最重大事件。甚至可以说,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颠覆中国历史学诞生以来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元说”公论的历史性、革命性力量。红山文化逐渐成为历史学、民族学方兴未艾的显学,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然而,从考古到考古、从历史到历史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在红山文化研究中逐渐显现。包和平、黄士吉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的出现,不仅具有修缺补罅的学术意义,而且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拓展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传世文献之外的古代实物与图像资料因其凝聚古人最为真实可感的文化精神与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民俗现象具有独特的视觉说服力。文章考察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墓群、许三湾等地墓葬考古资料,结合流传在甘肃民间丧葬风俗"领羊"的仪式、文化结构、审美意向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与羌族图腾、文化习俗等相比较,最后得出"领羊"是古老羌族文化在西北地区遗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21年4月至5月,为配合焦作科技职业学院一号楼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焦作博爱县水运村发现的两座墓葬M1、M2进行考古发掘,其中M2为宋墓,保存完整,形制较为特殊,为研究焦作地区宋墓形制、丧葬习俗、建筑文化、艺术特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黔中地区唐宋时期墓葬中不仅有铜镜、铜钱等中原文化元素,更有浓厚的土著文化因素;与此同时,墓葬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已很严重,少数上层社会成员占有比较多的财富。在唐宋羁縻制度和朝贡体系双重作用下,以汉移民和土著大姓为核心,汉移民与土著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和深度融合发展,延续和丰富了魏晋南朝以来的夷汉关系。这种夷汉关系和政治文化格局,成为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黔中长期实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原因。其中汉移民大姓宋氏的发展模式代表着黔中历史的这种走向。  相似文献   

13.
阐释了习俗定义及习俗文化的特征,并依据跨文化交际学、国情学和伦理学的理论,从习俗文化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层面揭示了导致中国与欧美国家习俗文化差异的要素。认为习俗文化差异是客观形成的,没有谁优谁劣,它们的存在必将推动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最后指出要吸取欧美习俗文化的优秀因素,认同多元文化共存的趋势,尊重异域文化,忠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春秋晚期至西汉的诸侯王墓和帝陵封土一直在延续覆斗或方锥形的形式。而洛阳东汉的帝陵却一反对西汉王朝制度多方承袭的做法,在封土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平面圆形,外观类似馍头的形式。其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帝陵形制,以及同一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贵族墓冢的变化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这个变化涉及陵寝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圆形封土的考古学文化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墓葬封土最早起源于江南地区土墩墓,具有浓厚的社土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文化涵义。北方周文化带有浓重的母性色彩、社稷的地母崇拜及祝殖文化意义,与南方墓葬封土的文化涵义契合。在南北文化交流中,西周文化接纳了北传的墓葬封土文化因子,使之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并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16.
《边政公论》是蒙藏委员会主办的刊物之一,主要关注边疆和民族问题,对边疆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也有相应的介绍,为全面了解边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解决边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章从《边政公论》所介绍的丰富多彩的康藏文化习俗中,节选"喇嘛制度"、"饮茶风尚"、"藏戏和民歌"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文化时期遗址早有所发现 ,相当于夏时期的资料较少 ,而商代墓葬有较多发现 ,其墓葬形制大致上与远古时期尤其是与相当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形制资料情况基本相似。并显示出当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市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通过对她历史文化的研究,将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民族群的古代体育原貌还原,来对古代北方民族群体育类型的定型,及与古代中原地区体育交流的媒介、途径的梳理,从而加强当前民族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论洛阳古代墓葬的价值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重要地区之一。洛阳古代墓葬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有助于推动艺术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丰富中国的文化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创造效益;洛阳古代墓葬古老而奇特,具有潜在的、重要的开发价值。洛阳古代墓葬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推动洛阳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