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报导13例左束支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着重提出左束支一二度传导阻滞多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提示了此类病例中心肌病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2.
<正>我科曾收治一例病毒性心肌炎致阿斯综合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人×××,女性,66岁,住院号4860。于1991年1月14日下午入院。主诉近一周感冒,二小时前突发间歇抽搐四次,每次持续1~2秒钟。有冠心病史4~5年。门诊以感冒,心肌炎致阿斯综合征、心律失常收治。病人神志清楚,呈急性重病面容,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HR60次/分,律不齐,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体检:T36℃,P104次/分,R24次/分,BP10.7/8.0kpa。血象;WBC15.10~6/L、RBC3.85.10~(12)/L、Hb10.8g/L。心电图: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ⅢqR→Qr,ST段Ⅱ、Ⅲ、avF,V_3均轻度斜型下移,T波V_5低平。  相似文献   

3.
4相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并魏登斯基现象较为罕见,现报道一例如下: 患者,女,44岁,住院号15757,因全身大关节肿痛一周,头晕,心悸两天于1985年11月18日急诊入院。体检:P136次/分,B.P21/13KPa,咽充血(++),心界不大,听诊未闻杂音。全身多处大关节轻压痛,左踝关节肿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总数18700/ml,中性80%,抗“O”1500u,血沉96mm/h,CRP7.3mg%。临床诊断:(1)急性风湿性关节炎。(2)风湿性心肌炎。 ECG表现:多次做ECG先后出现过: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Ⅰ型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4.
例1:王某某 男,26岁,住院号:91-7689,因与他人打仗剧烈奔跑数分钟后突感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大汗三十分钟入院。入院后血压:14/8Kpa,心率:90次/分,体温:36.5℃神志清,痛苦病容。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律不规整,呈二联律,无杂音。心电田提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频发室早,二联律(附图见后)。化验:CPK 1199.4u/L,G.O.T 75.3u/L,1.D.H 421.9u/L。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心功能Ⅲ级,频发室早,二联律。住院39天,多次复查心电,酶学等均支持上述诊断。U.C.G提示室间隔中下部,前壁,部分前侧壁呈低或无动力状态。于91年11月26日临就要症状消失,心电呈心梗亚急期,酶学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对冠心痛转归的影响.方法:68例合并抑郁状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冠心痛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34例;Ⅱ组为对照组,仅冠心痛常规治疗,34例.疗程2年,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恶化率、急性心梗、充血性心衰、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及动态心电图(Holter)中24h ST段压低>0.1mv的总时间(ΣT),及Holter中STavF、STvs压低平均值(STavF、STvs).结果:Ⅰ组心绞痛恶化率P为44%,急性心梗发生率P为6%,充血性心衰发生率P为12%,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P为3%;Ⅱ组上述各项P值分别为:76%、24%、18%、6%,在心绞痛恶化率及急性心梗发生率上,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充血性心衰及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上,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中的∑ST、∑T、ATavF、STvs在治疗前后,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经治疗后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治疗,能有效预防心绞痛的恶化及急性心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 女,7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呕吐一次入院。临床诊断:多发性脑硬塞并脑疝形成;高血压病Ⅲ期;高冠心。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见附图):P—P间距基本匀齐,窦性频率83次/min,房室传导呈3:2下传,其中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Rv5=4.9mv,Q—T间期最长达0.70s,Ⅱ、Ⅲ、aVF、V5、V6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余导联T波直立,各导联T波电压呈交替性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下传),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41岁、工人.92年月4月13日突然右上腹持续性剧痛8小时.病人无心前区疼.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普外治疗.查体:BP16/11.8kpa、T37.2℃。发育好,语畅.呼吸促。两肺(-).心界不大,律齐,率135次/分,S_1略弱.腹软,左上明显触痛.无肌卫及反跳痛.移动浊音(一).化验:WBC14.0×10~9/L,sg93%;血淀粉酶21.76MKaT/L(0~2.66);尿淀粉酶10.83Mkat/L(0. 67~10. 66);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学明显增高: AST2. 16Mkat/L(1.67);ck-NAC4.24Mkat/L(0.42~3. 17);α-HBD7.05Mkat/L(0.87~3.07);LDH6.55Mkat/L(1.90~4.13).B超:胰腺增大,回声低,表面起伏不平,符合急性胰腺炎.心电图:下壁Ⅱ、Ⅲ avF,正后壁 V_(7.8.9)及 V_6右室 V3R. 4R.5R.6R.ST段呈损伤性弓背抬高;并出现病病理性Q波.系列心电图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规律,经禁食、青霉素静滴、解痉、尿激酶溶栓、消心痛扩冠镇痛、极化镁液改善心肌代谢,23天酶学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史某,男。因心悸,气短30年,加重伴头晕4天入院。30年前自觉劳累后心悸、气短、伴咳嗽、咳少量粘液痰,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末经诊治,病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曾到医大就医,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窄漏,未系统治疗,常口服利心丸等药物,症状可缓解。4天前工作中突然心悸、气短、头晕、门诊以风心病,二尖瓣窄漏、房颤、心衰Ⅲ°收入院。 查体:神清语明,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音清,心音强弱不等,律不整,二尖瓣区可闻及Ⅰ级收缩期及二级舒张期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辅助检查:心电图:房颤合并Ⅱ°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 入院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窄漏、房颤、Ⅱ°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扩冠,营养心肌药物及电复律除颤治疗。8月2日9时开始口服硅尼丁0.1,无不适反应,8月3日6时开始口服奎尼丁0.2,8月4日10时电击除颤,功率为100焦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伴房早,继续口服奎尼丁0.2/6小时一次维持,8月11日减为0.2/8小时一次口服,8月15日改为0.2/12小时一次口服,8月18日又为房颤,立即改为  相似文献   

9.
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实属罕见,我科曾于1992年7月发现1例。现报导如下: 患者胡某某,男性,30岁,住院号F00324号。该患入院前一周体检时发现纵隔肿块。查体:体温36.2℃、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0.6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节律规则,各弁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HBsAg(θ)、尿常规正常。血常规:HB 135g/L、RBC 4.8×10~(12)/L、PC104×10~9/L、WBC9.4×10~9/L、Sg0.64L/0.36。CT检查为右上纵隔实质性肿块,CT值为46Hu~51Hu及240Hu,内有钙化。肿块外缘光  相似文献   

10.
患者杨某某,女,72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住院号:9020176 入院后心电图检查,连续描记V_f导联体表心电图。该图P波消失,代之以振幅不一、节律不等的小f波,频率为495~505次/分,为心房纤颤。心电图中的QRS波群表现为四种图型,R_1、R_5、R_6、R_(15)为四种图型的代表。R_(1-4)、R(8-10)、R_(12)和R_(16)表现为rS型,QRS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R_(6-7)、R_(11)、R_(14)和R_(18)为R_sR型,QRS波时间大于0.12秒,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_(15)形态正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患者,男,33岁,广州某高校教师。主诉:突发胸闷气促、四肢麻木2 h。在当地医务室测血压为70/40 mmHg(1 mmHg=0·133 kPa),查心电图(EKG)提示下壁心肌缺血转来我院。既往体健,有抽烟史18年(1~3包/d)。体查:体温36·2℃,脉搏70次/m in,呼吸28次/m in,血压110/60 mmHg,急性病容,呼吸促,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70次/m in,律齐无杂音,腹部体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示:STⅡ、Ⅲ、AVF、V4-V6下斜下移0·03~0·10 mV,心肌酶(CPK、AST、LDH)正常,胸片未见异常,彩色B超示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未见夹层,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入院后按急性冠脉综合…  相似文献   

12.
以选育的XN-1型紫花苜蓿种子发育5~7天的无菌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材料预处理技术、渗透压稳定剂、质膜稳定剂等因子对其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在CPW13g/L液中预质壁分离1h最为有效,可明显提高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完整产率达到14.02×106个/g;渗透压稳定剂以0.6mol/L葡萄糖最好;质膜稳定剂以0.1%2-(N-吗啉)-乙烷磺酸(MES)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房颤除外)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2 500例动态心电图中65例R-R间期延长者(且R-R间期均﹥2.0 s为标准),统计导致长间歇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2.60%(65/2 500),50岁以上者占92.30%(60/65)。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多见。导致长间歇的心电图改变从高到低依次为窦性停搏43.08%(28/65),房性早搏未下传20.00%(13/6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8.46%(12/65),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0.77%(7/65),二度窦房传导阻滞3.08%(2/65),房速后代偿3.08%(2/6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54%(1/6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检测的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认识导致长R-R间期发病的病因,以及了解引起各类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对临床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患者王某,女,13岁。因反复发热伴阵发性右上腹部疼痛15天,黄疸12天,于1991年7月13日入院。查体:T:37.4C、P:114次/分,R:23次/分,Bp90/60mmHg。体重24kg。神萎,呈痛苦面容,瘦弱,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部稍膨隆,右上腹部肌紧张,压痛明显,但无反跳痛。右上腹部扪及一个约如鸭蛋大小肿物,呈囊性,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转移性浊音(-)。化验室检查:血常规;Hb9.0g/L,RBC:3.27×10~(12)/L,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HMGB1(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对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HMGB1在心梗后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CFs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0(对照组)、0.01、0.1、和1 mg/L 浓度的HMGB1进行干预,6、12、18、24和48小时后进行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48小时后,不同浓度的HMGB1组新生SD大鼠CFs增殖水平和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2.HMGB1浓度为0.1mg/L时CFs增殖水平和I、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处理组均升高(p<0.05)。结论:HMGB1能促进SD大鼠CF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其作用显示在低水平时可能呈浓度依赖性,并且浓度为0.1mg/L时效应最明显,结果显示HMGB1参与了心梗后的心脏重构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26岁,住院号72941,因引产术后6小时,剧烈腹痛2小时于1993年2月13日入院。该患因停经8个月,自觉胎动消失一天于2月10日到当地卫生院就诊,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音消失诊为“死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应用雌激素三天,于2月13日上午行羊膜腔内注入雷水引产。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患者自觉腹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近2小时疼痛加重,不能忍受,故急转入我院。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于胎动消失腹部坠痛,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卧床休息后,上述症状消失。入院查体:KT37.4℃、P80次/分、BP14/10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子宫底剑突下三指,胎心率未闻及,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死胎。临床诊断,胎盘早剥,死胎。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后壁底部及部分前壁,约子宫体面积的4/5呈紫色,剖宫取胎后,见胎盘位于子宫底部,胎盘后有血肿,取出疑血  相似文献   

17.
患儿颜某,男4岁。因流涕、鼻塞、咳嗽三天,母亲给予滴鼻净(1∶1000)滴鼻,两侧鼻孔滴入药液约2ml,20min后入睡,90min后发现患儿全身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昏睡,约4h到本院急诊拟滴鼻净中毒收入本科。体检体温36.8℃,呼吸25次/分,脉搏65次/分,血压12/8kPa,嗜睡、面色花白、四肢出汗冰冷,两侧瞳孔约4mm,对光反射存在。心率65次/分,心律不齐,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低纯,无杂音。肺部检查无特殊。其余体征无异常。既往无心脏疾患。急查心电图: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工型)。实验室检查:血象Hb125g/L,WBC8.0×10~9/L,分类中性0.60、淋巴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研究表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状况都有很重要的意义[1,2]。QTd的增加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我们通过对QTd的监测分析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0例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男35例,女5例,年龄48~73岁,平均60±11.2岁。前壁10例,前间壁12例,下壁6例,复合壁12例。室性心律失常31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扑室颤3例。在院期间死亡2例。下列情况不在入选之列:(1)合并房颤;(2)有室内传导阻滞;(3)电…  相似文献   

19.
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发现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患者 ,女 ,76岁。因高血压 2年 ,加重伴胸痛 10余天于 1999年 12月 18日入院。患者于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 ,最高时达 2 5/14kPa ,自服络活喜、洛丁新降压 ,血压波动 ,近 10d来 ,血压进一步升高 ,伴胸前区隐痛 ,活动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 ,但无大汗。体检 :BP :2 6 /14kPa ,心界向左扩大 ,HR :98次 /min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余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心电图示 :心肌肥厚、t波改变。入院诊断 :1)高血压病Ⅱ期 ;2 )冠心病。住院期间 ,给患者行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运动 +静态心肌血流灌注断…  相似文献   

20.
金水六君煎治验二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姚某,男,68岁,住院号27135。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5年多,心悸、少尿3个多月,于1990年9月5日入院。查体:T37℃、P102次/分、R28次/分,BP16/10.7Kpa。患者神清合作,半卧位,头颅五官无畸型,口唇轻度发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增粗,无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方扩大,心率102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触诊不满意,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水肿。检查:EKG 示:(1)心房纤维颤动 (2)左心室肥大并劳损 (3)Ⅱ°房室传导阻滞。心三位片(64524)示:(1)冠心病 (2)肺气肿、肺心病、全心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