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水性聚氨酯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性聚氨酯(WPU)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胶,探讨了影响乳胶粒径、黏度、稳定性、涂膜附着力和光泽度等性能的因素.此外,还将PUA乳胶和由小分子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胶的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WPU为乳化剂制备的乳胶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优于用小分子乳化剂制得的乳胶.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类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来酸酐、十二醇聚氧乙烯醚-9(AEO9)和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采用三步法合成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磺酸盐可聚合乳化剂,其结构经1H-NMR和IR表征.将可聚合乳化剂与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别应用到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半连续式乳液共聚合,此时发现,使用可聚合乳化剂可以得到更高的转化率,并且乳胶液具有较好的电解质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水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为含氟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单体,以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含氟单体DFHMA和交联单体NMA用量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EM、DSC、TG对乳液及乳胶膜的结构、形态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DFHMA用量为6%、NMA用量为3%时,得到的乳液稳定性好,乳胶粒粒径小,分布窄,平均粒径为48nm.适量NMA的加入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低乳化剂含量的核壳结构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粒子,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热重分析仪(TG)和水接触角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粒子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核,聚丙烯酸酯为壳;复合乳液中乳化剂含量为丙烯酸酯质量的0.9%,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凝胶率增大,反应转化率降低,纳米二氧化硅大量存在于凝胶物中;核壳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与水的接触角变小,复合乳液胶膜热稳性优于纯丙胶膜。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化乙烯基醚(OP-10)按质量比为2∶1复配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0.75%~1.5%时,所制复合乳液稳定性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为3.64%~5.72%.与共混乳液(硅溶胶和苯丙乳液的共混物)和苯丙乳液的乳胶膜相比,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果表明:与共混乳液相比,复合乳液中游离的纳米SiO2粒子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反应单体,在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条件下,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含氟拒水整理剂.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单体已成功引入到共聚物链段中.用合成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对纯棉织物进行织物的拒水整理,得到该整理剂的最佳应用工艺为:整理剂用量50g/L,轧余卒80%,100℃预烘3min,170℃焙烘180s.  相似文献   

7.
SBS改性阳离子乳经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6%的SBS改性沥青为原料,以JY-2型及YJ-2型阳离子为乳化剂:以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氯化钙等为助剂,进行乳化沥青原研制,经实验验证以1.0%JY-2型及1.25%JY-3型阳离子乳化剂、0.3%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0.2-0.25%的氯化钙可制得相以稳定的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以便为生产、应用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提供新技术、新配方、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流变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固含量约45%的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该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阴离子乳化剂含量从0.2%增加到1.0%时,体系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遵循幂律定律。幂律指数在0.47-0.74的范围。当阴离子乳化剂合量大于或等于0.8%以后,聚丙烯酸酯核-壳液的流变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乳液的制备和乳液的流变性,电解质稳定性以及膜的力学性质,并用透射电镜检测了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形态。发现随着体系中S_t含量的增加,共聚乳液表观粘度、电解质稳定性和张力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合成了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以此乳液为基料配制的乳胶涂料具有性能好、无污染、价格低等优点。介绍了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乳胶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也共聚物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相互关系,HEMA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共聚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HEMA和DMAEMA用量增 利于获得亲水性大的乳胶粒和电解质稳定性高的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12.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聚合温度降低,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聚合获得的乳胶直接浇铸制取乳胶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乳液聚合中各成分如:单体配比、分散介质、交联剂、乳化剂及引发剂对乳胶膜机械性能及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为理想的配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乳化法制备了杜仲胶乳,考察了乳化配方及乳化工艺对乳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如下制备条件:以杜仲胶的环己烷溶液(杜仲胶的质量分数为6%)为油相胶液,采用1% Brij-52、0.5% Tween-2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三相复配乳化剂体系,油水体积比为1:1.5,乳化方式为高速搅拌(8 000 r/min,10 min),除溶剂方式为旋转蒸发(-0.09 MPa,40℃),浓缩方式为离心浓缩(10 000 r/min,10 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杜仲胶乳的固含量可达54%,粒径约为330 nm,Zeta电位的绝对值可达57 mV。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制备的杜仲胶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没有破坏杜仲胶的结晶性能,杜仲胶乳中仍存在大量的微结晶,杜仲胶乳的晶型中以β晶型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核壳比例对乳胶粒形态及聚合物成膜性能的影响;将上述乳液经过喷雾干燥制得可再分散胶粉,对乳胶粉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发现,当乳化剂占单体质量分数大于0.5%,核/壳单体质量比在7:3以上,制得的乳液稳定性较好,TEM照片显示存在清晰的核壳结构,测得乳液成膜温度在30℃以下,制得可再分散胶粉直径小于40μm。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体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功能性单体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以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通过控制聚合物乳液玻璃化温度合成丙烯酸乳液,与水泥复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研究了液粉比对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拉伸性能和低温柔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共存下的乳液聚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种增粘树脂溶解在丙烯酸单体中,预乳化后参与乳液聚合。并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保护胶体、增粘树脂选择以及其最佳用量,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贮存稳定性高、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用IR和DSC分析表征了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乳液聚合物,可以证明的是单体都参与了聚合反应,加入的增粘树脂种类不同会影响聚合物的Tg值。通过试验发现当两种增粘树脂配比达到最佳值时,可以得到性能最好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的制备及其驱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绘制的Span80/Tween80-煤油-水(丙烯酰胺水溶液)拟三元相图为依据,选择高单体质量分数微乳液体系,在反应温度为4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0.2%的条件下,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制得了w(PAM)=39.0%、相对分子质量为7.6×106的透明、稳定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并对其驱油性能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的驱油性能较好,在相同条件下,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胶水乳液比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驱油效率提高约7.4%.  相似文献   

20.
以羧甲基纤维素为保护胶体代替传统的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一种性能优良的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几种不同乳液的比较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有很好的耐离子强度和耐有机溶剂性,得到的聚合物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并可得到固体质量分数50%的稳定乳液。乳液的交联度测试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酯结合在一起,参与了聚合反应;羧甲基纤维素的加入可以提高单体的转化率,但高黏度和低黏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都不利于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