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科技》2023,(1):6-7
<正>近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杭州居第3位;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杭州居第5位(如图1、2)。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苏州、长沙、合肥和青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综合指数显示,马鞍山排名全国第38位,较2019年排名上升1位.  相似文献   

3.
2021年,湖州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居全国第29位、"创新指数"提升幅度跃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达3.09%,居全省第3位.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排名第2位。《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权威发布年度研究报告,自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19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报告》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是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之一,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年度监测评价报告.近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安徽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地区第2位,增幅排名全国第5位.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由安徽省社科院主编的《安徽经济蓝皮书: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5)》,芜湖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出版创新型城市蓝皮书的地级市。《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4~2015)》由总报告、区域篇、产业篇、企业篇、协同创新篇组成。该书分析了2014~2015年芜湖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探索了芜湖科技创新的地方特色和发展模式,并通过与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推进芜湖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思路。在"一带一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长春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城市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确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引领和支撑长春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和《长春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3个重要文件,并在组织领导、科技投入、政策支撑、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实现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美日欧引领全球创新,中国仍属于"第二集团",但中国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由2014年的19位上升至18位,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创新能力遥遥领先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报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朱晓蕾  谢艳艳 《甘肃科技》2014,30(22):17-19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居19位,比上年提高1位。报告指出,中国创新基础仍比较薄弱,提升创新能力仍需长期持续努力。文章基于我国与全球创新型国家及地区的差距和原因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探讨创新驱动实施重点,以期为我甘肃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排名位居第16位,较上年上升2位。《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客观性、动态地给出各省(区、市)的创新能力排名与分析,是一份综合性、连续性权威发布的年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1.
11月29日,由科技日报社、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08创新型城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论坛首次发布了《中国城市创新评价报告》,公布了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中国最具创新环境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2020年以来,杭州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花落"杭州,杭州迎来了引领浙江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2020年,杭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重点城市第7位;全球创新指数科技活动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5位,位居国内地区第5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居第3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1位;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在谈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了第一位,并且明确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理应在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中突出自己的特色,率先把北京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那么,把北京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的途径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北京实施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研究并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针对40个国家开展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跻身世界第一集团行列,但是在投入强度、产出质量和效率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展望未来,提出中国创新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提升创新成果质量和创新效率,服务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科技》2010,(2):53-53
<正>2010年4月,石河子市科技局收到兵团科技局转来的科技部《关于同意石河子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批准石河子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城市要素聚集和创新活跃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0》,2010年安徽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3位,较2009年下降2位。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5个分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17位、第27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科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支撑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1.85%,超越湖北省,居全国第9位,首次跃居中部第1位。科技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3》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国家知识产权局《2013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显示:安徽省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强。  相似文献   

18.
自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高规格领导组,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示范区建设方案和路线图、施工图.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工作部署,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科技创新已成为芜湖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城市特质.截至目前,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同时拥有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国字号创新招牌的非省会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芜湖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居第9位,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中居第29位.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12,(5):14-19
(2012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29号)以及《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开展了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并发布了综合评价结果。杭州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2017年7月和11月通报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分别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由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