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荷兰莱顿天文台科学家报告了迄今观测到的最大星系,该星系距离地球30亿光年,对它开展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弄清星系是如何生长变大的。研究人员在仔细研究了“低频阵列”(LOFAR)收集的数据后,首次发现了这一新的重量级星系。LOFAR是一个由分布在欧洲52个地点的约20000台射电望远镜连接而成的网络。研究人员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阿尔库俄纽斯”为这个新星系命名。该宇宙“巨兽”宽1630万光年,  相似文献   

2.
<正>梅森素数是目前发现最大素数的有效途径。它推动了数论研究,也促进了计算技术、密码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2300多年来,人类仅发现49个梅森素数。2016年1月7日,美国数学家库珀发现第49个梅森素数,即2的74207281次方减1。这个超大素数有22338618位,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素数。如果用普通字号将它连续打印下来,它的长度可超过65千米!  相似文献   

3.
J1407b是一颗距离地球433.8光年的系外行星,也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拥有最大行星环的行星.这颗行星的环半径为9000万千米,是土星环半径的大约200倍.目前还不能确定J1407b是气态巨行星还是褐矮星.地球已经存在了至少45亿年,而J1407b只存在了大约1600万年.  相似文献   

4.
类星体是天体物理重大疑谜之一,质量是其重要的物理参量。本文试从“爱因斯坦天文台”发射后第一批X射线类星体资料提出对类星体质量的一种估计。首批资料共42个,其中6个给出上限X光度。分析X射线与光学波段能谱指数α_(ox)与红  相似文献   

5.
一个由四名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设在智利的欧洲南天天文台3.6米望远镜,在一颗距地球较近的类星体周围,发现了巨大的电离气体云,他们根据电离气体云的运动,推断出这颗类星体的质量,这是第一次测定类星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近期通过对宇宙中一些最明亮天体的研究,绘制出了一幅迄今最详尽的宇宙3D图景。这项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宇宙是如何膨胀的,并可能提供暗能量的研究线索,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推手。这一项成果来自斯隆数字巡天项目组(SDSS),该项目  相似文献   

7.
天宇 《科学》2013,(5):23
正[本刊讯]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研究员的研究小组合作,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贼兽(Haramiyida)化石:金氏树贼兽(Arboroharamiya jenkinsi),该兽体重约350克,其较长的指(趾)骨和可以缠卷的尾巴显示了其树栖的习性。研究成果发表于2013  相似文献   

8.
类星体之谜     
类星体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天体。从发现时起,它就带有某种难以解释的神秘性。随着十多年来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它的探索虽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迄今它的本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新奇的光谱为了了解类星体的神秘之处,首先看一下,类星体究竟“新”在哪里?人类认识天体,早年是凭借目力“仰观天文”,后来是借助望远镜拍摄星象,总之是通过光学观测去认识的。而类星体则  相似文献   

9.
曹盛林 《科学通报》1980,25(20):937-937
要解开“类星体之谜”,研究类星体红移的性质一直是个关键问题。由于类星体的视星等与红移间的关系表现十分离散,因此以往关于类星体红移性质的研究中,大多数从对类星体的分类出发去寻找“标准烛光”,从而建立视星等与红移间的哈勃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从类星体发现到现在差不多有20年了,但是关于这种引人注目的天体的真正本质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然而对于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天体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点是没有异议的.除了类星体外,活动星系核的成员有:赛弗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某些强的射电星系、N型星系和窄发射线型星系.这些星系  相似文献   

11.
星系的碰撞 有许多射电源看来与银河系内的大体无关。但是,如果微波来自其他星系,那么要使这些微波到达地球而仍能被我们探测到,这些星系输出的微波就必须远较我们银河系发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人们仍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并早在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7,(5):48-48
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的科学家们利用搜集到的几块远古树木化石,拼凑出了迄今地球上最早的树木模型,称之为瓦提萨树。瓦提萨树外型类似现代的棕榈树,并已初具现代树的形态,如出现了树枝结构,但它的树叶呈刷子形状而非我们现在通常所见的片状形态。  相似文献   

13.
卞毓麟 《科学通报》1981,26(3):159-159
一、引言文献[1]对946个类星体的红移和视星等作了统计分析。其要点为:以0.1为步长将类星体红移分为0.0—0.1,0.1—0.2,……3.5—3.6共36个间隔,算出各间隔内类星体视星等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σ_v,并据和z的关系讨论了宇宙学模型。本文以文献[1]为基础,对几种宇宙模型计算了各不同红移间隔内类星体绝对星等的平均值,并讨论了类星体光度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许梅 《科学》2005,57(1):48-48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4,183(2465):11报道,对类星体能源之形成,美国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比现在流行的学说简单得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标记为IRAS 13348+2438的星体,是被红外天文人造卫星发现的红外线源之一.它被加州理工学院、国家光学天文观测台和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些天文学家确认为红外线类星体.这颗类星体发射的能量,90%以上是红外线.而原来发现的大约3,500颗类星体,发射的大部分能量处于紫外线、可见光或无线电波段.对这个类星体的形成提出的解释是,由于两个星系碰撞的结果,将大量的质量提供给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位于这两个星系之一的中心.当物质汇入黑洞而释放出巨大的辐射能时,它并不容易成为可见的,因为它会被碰撞中释放出的星际尘埃所遮蔽.在另一方面,这些尘埃又  相似文献   

16.
在1960年12月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著名天文学家阿仑·桑德奇(Allan R.Sandage)宣布发现了一个恒星状天体,它具有很强的射电辐射,且可证认为射电源3C48.然而,当时却没有人能识别其光谱中那些奇特的发射线.1963年,马丁·施米特(Maarten Schmidt}又发现一个性质与3C48十分相  相似文献   

17.
建一 《科学之友》2002,(7):13-14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了一些光谱很特别的有强烈射电辐射的射电源对应体,却弄不清是一种什么天体。1963年时,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密特拍摄了编号3C273的光学对应体光谱,经过反复琢磨推敲,发现这些光谱线的相对排列顺序与氢原子的光谱颇为相似,不同的只是巨大的红移量,于是他大胆判断这些奇特的谱线就是氢元素的发射线。3C273光谱的0.158红移值意味着它距地球大约20亿光年,如此之远的天体,其亮度比任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一些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相继建成,其中威力最大的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建造的“甚大天线阵”(VLA),它设在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这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委托NRAO主持的一项长期科学发展计划,经历了十年时间,耗资近亿美元,这个大型尖端设备于1981年11月如期完工。正如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名字那样,“甚大阵”(very large array)的确是一个包含当代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的大型科学设备。它由27面、每面25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组成,按Y形排列在70公里的范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来自北京大学、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携手,创造出了迄今世界上最轻的镁同位素镁-18,有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原子是如何形成的。为制造出镁-18,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位于密歇根州立大学国家超导回旋加速器实验室的回旋加速器,将一束镁-24的原子核加速到光速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宇宙大爆炸后10亿年以内的高红移(红移大于6)类星体为我们研究早期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探针,这也使得对高红移类星体的观测研究成为星系宇宙学前沿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高红移类星体观测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宇宙学意义,利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的观测发现早期宇宙中光度最高和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高红移类星体,以及利用亚毫米、毫米和射电波段观测对高红移类星体寄主星系所开展的研究等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