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航天器进驻太空,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实质性"施工"。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是中国空间站的奠基礼,以此为标志,一座由中国人独立建造的、长期有人照料的重大航天基础设施将在茫茫宇宙空间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建设并运营空间站与建设并运营全球导航系统一样,都反映了航天科技能力和综合国力,被看作是航天强国的标配。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不久将升入太空代替超期服役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为建成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在把它的零部件运上太空后,宇航员要走出航天器在太空中把它组装起来。至少要在太空中工作上百次才能完成组装任务,日后还要出舱维修,因此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太空工作服是必不可少的。 太空工作服的正式名称是舱外活动设备。它不同于宇航员在航天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坠毁引起全球关注;4月19日,又是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升空30周年。这两个日子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要理解这一点,就要明白什么是空间站。 人类现有的载人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其中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而空间站不返回地面,在太空长期运行,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科学研究、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由此不难看出,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是人类进入太空的交通工具,而空间站则如同一艘不落的航天母舰,是开发太空的人造“天宫”。它与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相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比如规模大、电源充足;在轨道上运行时间长;其上的实验设备可以更换和维修;航天员能轮流分批作业;其功能可以不断扩展,等等。实际上,空间站综合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的各自优点,既能长期在轨运行,又可以载人航天飞行,因而一问世便受到了世界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 空间站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大厦,能由运输器为在其上面长期生活的人提供生活用品等。 利用空间站能长期载人的优...  相似文献   

4.
自1957年人类开始航天事业以来,世界各国共发射了4000多个形形色色的航天器。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开拓太空作出了重要贡献。航天器可分为无人和载人两大类。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空间平台等。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人造卫星是最早也是目前发射数量最多、用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至今,人类已研制出3种载人航天器,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它们各有所长,功能互补,其中前两种主要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后一种不返回地面,而是在空间轨道上长期运行。载人航天器现已把500多人送上太空,其中12人登月。 在这3种载人航天器中,宇宙飞船是规模最小、技术最简单、费用是低廉的一种,因而也是被最先使用的一种载人航天器。在送人上太空后,宇宙飞船被用于对地观测、航天员出舱作业和生物学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和各项航天技术试验。 宇宙飞船…  相似文献   

6.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7.
正从第一座空间站(1971年的苏联"礼炮号")到至今依然环绕地球的国际空间站,这些太空营地为人类(还有植物、昆虫和啮齿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冒险提供了安全港。简言之,空间站的科学研究是围绕太空中所缺乏的东西——重力而展开的。如今已进入太空时代几十年,但科学家依然不清楚的是——从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到钢笔和打印机里的油墨流动,微重力会造成哪些伤害和带来哪些好处。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原本能提供一次持续两星期的太空测试,而空间站能提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7日,长征二号F—T1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一举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拉开了序幕。在今后两年里.它将先后与神舟八号、神州几号和神州十号三艘飞船分别对接,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研制和建设空间站积累经验。面对这一航天动态,人们不禁要问:空间站的建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国际空间站的建造简况。  相似文献   

9.
在太空和地面对手同下国际象棋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格雷格·查米托夫于2008年6月乘坐航天飞机进驻国际空间站,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新的日本实验舱,以供科研人员进行太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进入本世纪以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单个航天器的能力越来越强,如空天飞机、空间站和复杂大卫星等;二是为弥补单颗航天器经济风险大、可利用空间基线短等先天不足,由多颗小型航天器在轨构成协同航天系统,完成"单兵"作战无法胜任的工作。基于微小卫  相似文献   

11.
"天宫"奇迹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西游记》中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天宫,是中国人心目中最美妙的仙境.随着各类空间站的建立,总有一天,普通人上天宫的梦想也会成真. 当今太空科技的发展,完全印证了航天理论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空间站的伟大设想.今天,国际空间站用科技和理想照亮了太空,各国科学家正在设计、发射和建造各种空间站,作为人类登陆月球、火星和小行星,进入宇宙空间发展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2日升空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2月25日再次在太空释放系绳卫星。它引起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的广泛注意,因为这种新型航天器别致新颖,是一种用系绳或链与航天飞机、空间站或宇宙飞船相连,可以施放和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很像在太空放风筝。1992年8月4日,美国航天飞机曾首次在太空释放了美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 TSS—1系绳卫星,用于研究地球磁场、等离子电动力学、系绳发电等科学项目。实验项目是使系绳卫星在高速穿过地球磁场时产生5000伏电压,研究高压条件下空间材料与电离层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该星重517公  相似文献   

13.
人们探索大自然的目标是上天、入地和下海。目前,各国都发射了不少长期性航天器到了太空中,却很少有长期性的大型海洋探测器。为此,法国研究人员将打造一艘国际海洋站,希望它能像国际空间站那样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各国的海洋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以长期进驻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常会问,耗资巨大的空间站,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空间站有什么好处?科学家总是微笑着说:"如果一个农民种下去的是小麦,收上来的是金子,你说好吗?"空间站代表了人类的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水平。中国航天人已经站在太空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口。继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我国将于今年9月中旬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升空后将分别与今年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人都想去空间站玩玩!那一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2006年7月,美国女宇航员、海军上尉莉莎·诺瓦克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前往国际空间站。她说:"航天飞机像一只猎鹰冲进太空。我就像一只猎鹰的蛋,在里面一点感觉也没有。突然,我生出来了,在太空。"莉莎是个很幽默的人。当记者问起一位男宇航员是不是她的情人时,她非常清晰地定位:"比朋友近一点,比情人远一点。"她创造的这个句型精确简练,后来被宇航员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在,布哈得·爱德华不管是应邀去演讲还是去见投资商,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塑料箱,内装一段3 cm长、4 cm宽的黑色带子固定在钢架结构上,这就是太空电梯的灵魂--含有碳纳米管的纤维与钢结构.爱德华的口头禅是:"太空电梯建成后,游客只需3 h便可到达384 km高的国际空间站,可是要让人弄明白太空电梯,我需要讲解5 h."  相似文献   

17.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实验.但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日前透露说,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9.
人类像乘飞机那样方便地乘太空交通工具巡游外层空间在近几十年的未来可能还实现不了,但在此期间我们将孜孜不倦地为达此目的而攻研多项重大课题:倾全力设计新型发射运载工具、建立国际太空空间站、寻索太空能……l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表决,拯救了国际太空空间站项目的立项,这是发生在人类征服太空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此项意义特殊重大的关键可能将要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事实已经证明,建造国际太空空间站实际上对西方国家探索日益增长的大量科技领域新知提供了促激动力。若人类不希望成为仅立足于地球上而面临人口日益拥挤的被…  相似文献   

20.
空间站竞赛     
在国际空间站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员可以针对尖端研究方向展开各种各样的合作.国际空间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但在运作了二十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即将关闭,几个新的空间站会取而代之.虽然这些新站点可以使更多的人得以访问太空,但它们也必然会造成新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