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日寻花     
在冬季,人类总会寻找各种方式保暖,植物也是如此.大多数植物会选择隐匿在土壤的保护下,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但仍有一些植物选择在寒风中绽放,给萧瑟的冬季带来一些生气.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里的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杏风":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那就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神秘隐者鲎     
正湿润的土地,是生灵的家园,是远古生物的基因库。其中就有一种已经存在了两亿多年,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它们时而成对出现在海岸边,时而退隐在海里不见踪影,这就是湿地里的活化石—鲎,也叫马蹄蟹。"鲎"字的由来据称古人在涨潮的海岸边看到有一种生物一对一对(一雌一雄)紧紧抱在一起,便给这种生物起了个名字叫"夫妻鱼"。后来又观察到这种生物能等候潮水,于是称其为"候"。至于现在"鲎"字的来历,可能是中文造字上用了粤语的同音字"学",而鲎又是水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8,(6):82
农历四月、五月和六月为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盛而阴气弱。《黄帝内经》将这一季气候对生物影响的特点,概括为"夏三日,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六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  相似文献   

4.
在夏秋的夜晚,人们经常会看到无数的点点彩光,美妙若天上闪烁的繁星,这就是带翅膀的“小灯笼”——萤火虫。 萤火虫,古人称之为“夜照”,是一种小型甲虫,属鞘翅目萤科,有6腿4翅,还披着色彩斑斓的护身  相似文献   

5.
前些年,人们对待草就象把麻雀列为"四害"时一样,必欲除之而后快。其实,草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一面。有了林草就能蓄水,就能缓解旱情。俗话说"寸草遮大风"。草能减少风沙、保持水土;草能吸附飘尘、净化空气、调节气温;草可以肥田、改良土壤,如稻田里的红花是"天然氮肥厂";草可以作饲料,发展畜牧业生产;草可以覆盖裸露的地面,给人一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感……现在我们有了植树节,却没  相似文献   

6.
正7月23日是农历节气"大暑",也是二伏的第一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吃面美味鲜。二伏为何要吃面?面条不是稀罕物,可你知道最早的它长什么样吗?面条的身影遍及大江南北,既经济可果腹,又能登上大雅之堂,本期"舌尖食话",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面条的"七十二变"。因地震保存了4000年的面条一个倒扣的陶碗,掀开一看,里面竟然还有吃剩的面条。是谁将这碗面条扔在了4 0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7.
农历四月、五月和六月为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盛而阴气弱.<黄帝内经>将这一季气候对生物影响的特点,概括为"夏三日,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六月是夏季最热的时候,<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南方生热,热生火."  相似文献   

8.
早期人类少有牙病,这是因为他们吃肉多,吃碳水化合物少。人类发展农业后,开始吃更多粮食。细菌在口腔里肆虐,制造大量的酸腐蚀牙齿。首批农民比狩猎-采集者更容易患蛀牙。然而,当科学家查验来自苏丹的一个大约2000年前的墓地--埃尔卡西代2号墓的古人牙齿时,发现只有不到1%的人患有牙病,而多种迹象表明这些人很可能是农民。对牙菌斑(已经硬化)的检测显示,这些古人摄入了一种有毒的草--香附草的块茎,有可能作为食物,也可能作为药物。埋葬于埃尔卡西代的至少8700年前的古人也食用香附草块茎,但很可能只作为食物。除了气味芳香之外,香附草的块茎可能还有其他优点:科学家之前通过实验发现,香附草提取物能抑制可能引起蛀牙的细菌生长。通过烹制,可以减轻香附草块茎的苦味。而如果是药用,则无需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钱定平 《科学》2003,55(6):61-62
打孔夫子以来,指引"怎么从文学学科学"的古人,代代都大有人在.三国时吴国的陆玑撰写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实在可算是世界文学史、科技史上少有的著作,指引着莘莘学子从文学里面亲近科学.到了清末,更出了一位高丽妙人冈元凤,他老先生编撰了一本<毛诗品物图考>,凡是<诗>里出现的草、木、鸟、兽、虫、鱼都收罗无遗.而且,每一品物还批配有图画,让人可以同时颂读<诗>歌之美又看图识物之实,真是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7月,人类航天的宏伟史诗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章。就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有三个国家的火星探测器相继启程前往这颗红色行星:阿联酋于7月20日发射"希望"号,中国于7月23日发射"天问一号",美国于7月30日发射"毅力"号。本期专稿《奔火:三国探测器同台竞技》对此的介绍要言不烦。中国"探火"启幕,"绕、落、巡"一步到位的决策尤令世人瞩目。天问一号轨道器将环绕火星运行,作为火星的人造卫星在空间执行探测任务;它施放的着陆器将降落到火星表面,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固定工作平台;自  相似文献   

11.
夏季,"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很多人在这个季节都没有食欲,然而古医学却有"补在伏"之说。所谓"三伏",是指7月下旬与8月上中旬这段节气。7月下旬为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亦最高。三者统称"三伏",为一年炎热最甚之机,  相似文献   

12.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一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关,尤其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虽熟知它的每一个名称,却未必了解它每一个名称下的深刻含义。本刊将带你一起走进这熟悉的"二十四节气"。立春形成于春秋时期,是最早形成的八个节气之一,到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全部形成,立春就成为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乃开始之意,"立春"意为从这天开始,时序就正式进入春季了。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我国古人十分重视立春,在这一天举行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如扎春牛、扮芒神、供祭品、焚香迎奉、演戏酬神、插花踏青、迎春接福等,以此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逐渐形成了"岁节"。因立春为一岁(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故被古人视为"岁始"。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20,(6):68-69
正中国古人的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我们走在被时辰划分的分秒里,与春天告别,迎来朝气蓬勃的夏季。古人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老祖宗认为,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经脉"当值",养生也需要顺应身体节律,注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期绿色氧吧,小编带大家感受十二时辰养生法,读懂了时辰,就读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相似文献   

14.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一曲《虫儿飞》是否勾起你扇扑流萤的童年回忆。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所以得名萤火虫。光听它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就感觉很浪漫、很美妙,可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们,已很难看到夏日傍晚萤火虫提着盏盏小灯、在空中飞来舞去的景象,孩子们更是不知萤火虫为何物。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昆虫,人们对它情有独钟,并在各地相继举办了"萤火虫之夜"活动,但萤火虫回归都市之路却走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中国人对三峡、桂林、浙东这三个地方最为痴迷。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有10 000多首;《唐诗三百首》中写三峡的诗就有12首之多;而浙东,仅是写于唐代的诗就有1 000多首。三峡和桂林受到推崇,很容易理解,因为它们至今还受人青睐,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浙东。今人可能不解古人为何喜爱浙东,这里虽然风景依旧,但人们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痴迷。这里说的"浙东",是指今绍兴、宁波、台州所在的区域。这个区域里有三条主要山脉: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一条名为"剡溪"(今"新昌江",下游称"曹娥江")的河流及其一条条支流,  相似文献   

16.
塔克里纳克迷魂香,是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的变异鼠尾草,这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植物漂移到南美洲后,经过数百年的神秘进化,进而转变成为一种危险的腐食性植物,俗称“迷魂草”。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把一些"草裹泥"的标本送到北京大学进行年代测定。不久后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些草裹泥距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这一重要信息,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入围"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加分不少。草裹泥究竟是什么,为何令人如此兴奋?它与良渚古城外围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目前正在为2000年向月球发射飞船作准备,还希望有志的青年能上天去开发月球。到广寒宫去作客月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远在奴隶制的商代,劳动人民就利用月的圆缺,创造出"太阴历"了。古人在"举头望明月"时,又幻想出许多神话故事。如传说武艺高强的后羿,在射下9个太阳之后,就跑到昆仑山去找西王母,讨来两颗长生  相似文献   

19.
正你还年轻吗?我也曾这样自问过。也许历经的岁月还不够,我至今仍不确定年轻究竟是一种生理状态,还是一种心理状态。长者说:"我们也曾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曾过着跟你们一样的生活。"《艋舺》说:"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边倒。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我是风,直到最后我遍体鳞伤,老了以后才知道,其实,我们都只是草。"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钱学森同志在《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体功能态学说,为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了进一步阐发这一学说,本刊三位同仁在学习、探讨人体科学的基础上,草就《人体功能态学说初识》一文,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