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的自转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旋转.人类藉以生存的地球就在自转,月球也周而复始地在转动.行星、恒星、星团、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等都在旋转.太阳也不例外,也在不断地自转.由于太阳是一大团气体(更确切地说,是等离子体),它的自转比固态的地球、月亮和行星要复杂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太阳的活动规律与自转运动密切相关,甚至围绕广义相对论的一场论战也与太阳自转有联系.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2.
精准计时     
一秒有多长? 计时工具的精度与科技并肩提升.日晷将一天分割为若干个时或时辰,机械钟进一步将一天分割成1440分或86 400秒.作为计时工具,不同厂家制造的钟表必须用同一个计时标准校准,因此,人们想到了地球的自转.然而,地球每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都会比上一圈增加几微秒,也就是说,地球会越转越慢,1秒也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4.
1 极移的地震激发研究三维的地球自转变化可分为两个分量,即(1)一维的自转速率的变化,常以日长的变化来表示;(2)两维的地球自转轴指向的变化,亦即极移.在角动量守恒的前提下,地球内部地球物理过程会导致大尺度的物质运动造成“地球物理变化”,这包括固体地球及海洋的潮汐形变、大气波动、水圈的变化、洋流、地震的位错、冰川期后的回弹、地壳和地幔的移动以及地核的活动.本文论述的是极移与地震的关系.地震活动性与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自从100多年前极移发现以来就可能已被注意到了.一方面,非均  相似文献   

5.
自然信息     
地震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速度并非恒值,这已为人们所熟知。在自转速度变化的诸多因素中,地震往往被看作是改变地球惯性矩的原因之一,但这也仅仅停留在定性的角度。目前,美国科学家Chao和Gross对这一问题作了定量的研究。他们认为,地  相似文献   

6.
人们习惯上称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称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我们知道一天是24小时,一月约30天,一年约365天。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上,上述结论并非一成不变。比如说地球诞生之初,一天只有4小时,一年则为2191天,所以说地球的自转是逐渐变慢的。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那么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使地球越转越慢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地球自转变慢的历史事实吧!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触发地震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国 《科学通报》1981,26(5):293-293
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文章评述。在统计两者之间关系时,有用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对变化率与地震频度、应变值、能量值的,也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与地震频度的,还有用地球自转季节性加速度进行比较的;在认识这两者之间关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4,26(3):151-155
通过对1950~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资料、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资料、环南极海冰变化资料、臭氧变化资料、气候振动和大气环流准两年周期资料的模拟验证,我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与厄尔尼诺事件对应关系的发现和最终确认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海洋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周永宏  郑大伟  虞南华  廖新浩 《科学通报》2000,45(24):2588-2597
地球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态以及固体地球与大气和海洋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在维持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下,,构成了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系统,近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地球自转与大气和海洋活动相互作用的研究。着重综述地球自转运动与大气和海洋活动以及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理论研究的课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强国 《科学通报》1987,32(13):1003-1003
在国际地球自转联测期间,美国McDonMd天文台用76cm的激光测月系统(MLRS)代替了2.7m望远镜上的测月系统,因此所获得的观测数据不多.为此国际地球自转联测工作组又在1985年5—7月期间组织了一次VLBI,SLR,和LLR三种新技术的加强观测,以便相互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Ni(?)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芳 《科学通报》1974,19(2):88-88
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外的引力场、电磁场和地月系的演化都有关系。由于涉及的领域很广,虽然经过一百多年来的研究,地球自转变化的规律和机制,还没有弄清楚。地球自转有长期变化、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这已经得到公认,但其他的周期项,还研究得不多。近年来,利用原子时(AT)与世界时(uT)的比较,找到地球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信息     
地球自转运动的国际联合观测计划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从1980年8月1日至1985年期间将共同组织一项称为MERIT的国际协作项目,以监测地球自转并对观测分析技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见微知著——话地球自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自转,看似一成不变,实则变化多端;这些变化虽然微波微小,却是曲折悬疑,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15.
<正>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的自转周期(约为24.6 h)及自转倾角(约为25°)都与地球的接近.火星公转周期为687 d,有稀薄的大气(主要成分为CO2),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表面温度(夏天)最高时可达20°C.火星两极被冰(干冰和水冰的混合物)所覆盖,并有着消融和冰冻的季节周期变化.火星表面布满河道、峡谷、沟壑、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在太阳系行星系统中,火星的气候环境最为接近地球.研究表明,至少在30多亿年前,火星可能是一颗具有全球磁场、丰富液态水、  相似文献   

16.
临近强震发生前,震源区变得极不稳定,在震中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或许会对微小的应力变化敏感.为了考察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Ms7.8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是否存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显著相关的地震活动,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根据1970年1月~1976年6月期间发生的ML≥2.0级地震,研究了地球自转与唐山Ms7.8级地震前发生在其破裂区及其附近地区中小地震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用P值来评估,P值越低表示相关性越显著.就不同震级范围内的地震分析了P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级地震前ML≥2.5级地震存在低于1%的P值,80%的地震发生时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处于加速状态.进一步分析了较大空间范围(33°~44°N,113°~122°E)内,在研究区内P值处于最低值期间的空间分布,发现低于2%的P值集中分布在唐山Ms7.8级地震破裂区的东北端部.另外,唐山Ms7.8级地震发生时,地球自转速率刚经历了1次季节性变化的加速过程,处于极大值附近.因此,地球自转加速对唐山Ms7.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它对地球地轴指向、自转稳定性、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义。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为之付出了一定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也就是潮汐锁定。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永远只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最近采用一种新的估算方法推测,南极西部冰层坍塌融化后将会造成海平面灾难性地上升,甚至减弱地球的重力场,从而影响地球的自转。不过这样一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海平面上  相似文献   

19.
小行星大多是形状不规则的天体,它们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其视亮度经常在变化,这不仅取决于它们到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以及它们表面的反照率,还与它们由于自转而以不同的表面呈现于我们视界有关.小行星的亮度变化是有规则的,通过光电观测可以揭示出它们的自转周期.迄今为止,已定出50~60颗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绝大多数都很短,一般小于24小时. 最近发现有两颗小行星——第128号(Nemesis)和第393号(Lam-petia),它们的自转周期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据报道,第128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为39.0小时,第393号小行星的自转周期稍短些,为38.7小时.报道说,第128号小行  相似文献   

20.
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与El Niñ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延本  李志安  赵娟 《科学通报》2001,46(22):1858-1861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大气角动量、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及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球自转速率的年际变化对大气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及El Ni~↑no事件的孕育有较快的响应,当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由快向慢转变,即日长值中的年际变化分量由负极大逐渐增加为正值并持续增加,在约半年或稍多时间后,El Ni~↑no事件将显现出来,依得到的规律和对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的分析,预测约在2001年底将可能出现El Ni~↑no事件,同时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出现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