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3.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纪宽川铺组中产出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上大量保存了一种微型管道结构,被解释为异质体拖曳迹(ambient inclusion trails,AITs).同时报道并讨论了与化石相关的3种AITs新现象:(1)AITs及与其共生的钻孔蓝细菌和钻孔真菌化石.通过直接对比揭示了三者在形态和保存模式上的不同,进一步澄清了区分类似结构的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的标准.(2)罕见的有机碳质的AITs末端推进颗粒.常见的AITs一般是由黄铁矿颗粒的运移造成,碳质末端颗粒的发现可以进一步丰富AITs成因和形态多样化的解释,还得以通过碳质物的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推测出化石群埋藏后经过了极低变质作用.(3)AITs在原牙形类化石上呈环绕分布.根据AITs的形成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从侧面佐证了原牙形类化石刺体的原始成分为有机质,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经历次生磷酸盐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1,(8):4-4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好的奇虾化石。在大约54亿1年前~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所有主要动物种群突然出现,复杂生态系统建立,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来自这一时期的化石显示,作为海洋掠食者的奇虾身长为0.6--2米,口部周围有一圈盘状物。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大灭绝的二叠纪至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2亿年前.科学家通过研究在阿尔卑斯山南部发现的腕足类动物所留下的贝壳化石,发现它们记录了海水中的pH值(海水pH值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忠英 《科学通报》1980,25(18):850-850
真核细胞的出现,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上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事件.因此,寻找地球上早期真核生物的化石记录,已成为当前前寒武纪生命研究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地球上最早的真核细胞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的真核生物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目前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寒武纪大爆发中的磷酸盐化胚胎化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岳昭  ()S. Bengtson 《科学通报》1998,43(17):1858-1862
在扬子地台寒武纪最早期(梅树村期)发现的磷酸盐化保存的后生动物Olivoides具发育的不同阶段,从胚胎细胞分裂的囊胚期经可能的原肠胚期至胚胎的组织分化期最后直至幼体孵化。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的研究为古生物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化石胚胎学,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学研究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中的生命的个体及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6枚橄揽形蛋化石排列在一个蛋巢盘上,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蛋巢最大、蛋体最多、蛋形奇特的一窝恐龙蛋化石。1995年3月,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柴中庆等在西峡县阳城乡刘营村范营村民小组进行恐龙蛋化石调查时,发现一处山坡上裸露出恐龙蛋壳化石。为妥善保护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科学遗产,经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科研部门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古胚胎化石——寒武纪大爆发的历史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崇玉 《科学通报》1998,43(17):1793-1794
在动物学中,通常把动物个体发育中从受精卵到孵化的这一阶段称为胚胎.现代胚胎学系研究生物胚胎的学科.而化石胚胎学在以往的古生物学研究中尚未被重视,其原因在于除脊椎动物外,无脊椎动物的卵及胚胎个体微小,且无矿化的外壳包封.因此,它们难以保存为化石,更难以为研究者所发现和认识.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少数几例无脊椎动物卵化石仅为微小球状体,缺乏可鉴定的特征[1].胚胎化石更为罕见,已报道的一例为中寒武世的微小球体.其表面具多边形结构,该结构被解释为节肢动物胚胎的囊胚细胞[2].但是,这一报道由于化石数量较少,且保存质量较差,未能反映…  相似文献   

10.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蠕虫状遗迹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健民  孟庆任  李文厚 《科学通报》1996,41(20):1868-1870
前寒武纪生命的演化与发育状况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伊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以及比较年轻的前伊迪卡拉期动物(如淮南动物群)的种类繁多和构造复杂,加之1000Ma左右遗迹化石的发现,许多古生物学家相信,地球上后生动物的起源可能超过1000Ma。然而,由于当时生物机体特征和保存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实体化石几乎没有被保存下来。因此,遗迹化石就成为探讨早期后生动物演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幼安  赵文金  盖志琨  李强  乔妥  卢静  朱敏 《科学通报》2023,(17):2144-2145
<正>只有厘清“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生命演化,才能解答人类的生物学属性从何而来.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大飞跃是颌与有颌脊椎动物的出现.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包括上颌与下颌),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人类的身体构型和很多重要器官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颌的出现与有颌的类崛起具体发生在何地、是如何及为何而发生?已经灭绝的一些有颌类位于脊椎动物之树的什么位置?这些问题需要化石证据及古生物学研究来回答.  相似文献   

12.
正以色列出土的人类颌骨化石使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比此前预计的提前了至少5万年。2017年年末,科学家宣布,在以色列一个坍塌的洞穴里发现了人类的颌骨化石,推测化石的年龄在17.7万年至19.4万年之间。如果得到确认,这个发现可能将改写人类早期迁移史,把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大陆的时间提前约5万年。"这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离开非洲的现代人类。"威  相似文献   

13.
现今生物学家认为,蛋白质折叠成其特定的形状的途径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形式,并在达到其最终稳定形态之前折叠成特定的中间形态。然而,由于这些中间形态是这样的短暂,以致研究中间形态不是一件易事。为了分析这些中间形态的结构,科学家或者要减慢折叠的速度或者在折叠时截获中间形态。现在研究者利用一种测定蛋白质折叠时有多少质  相似文献   

14.
正被历史锁闭长达27亿年的澳大利亚岩石气泡表明,当时地球大气层重量只有不到今天的一半,比之前科学家以为的要稀薄得多。这一发现纠正了一种普遍的误解:早期地球大气层比较稠密,这样就补偿了当时阳光的不足(当时的光照强度只有现在的大约1/5)。这一发现表明,早期地球的稀薄大气层富含温室气体,大气压随地质时间的波动幅度超过科学界此前的想象。27亿年前的地球上只生活着单细胞微生物,当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早期被子植物花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森 《科学通报》1993,38(17):1588-1588
中国被子植物花的化石仅在山东省临朐县中新世的山旺组地层里有过报道,被定名为大萼始苹果(Archimalus calycina Tao,1992)和拟槐蓝蝶形花(Papilionacea indigoferoides Tao,1992)。它们生活在距今1000—1500万年前.1991年夏,我们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的乌云组地层里发现一块较为完整的花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花化石。乌云组的时代暂时划归在马斯特里赫特斯至达宁期,距今约有7000万年。乌云组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建立40周年,英国New Scientist杂志(1987年5月21日)为此聘请了7位英曾经或正在在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这7位科学家中的6位都由于他们在该实验室的杰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们的文章回顾了自己从事研究的艰苦历程,以及在剑桥的生活。本刊现已组织把七篇纪念文章全部译成中文,并把它们献给本刊的广大读者。这七篇文章将分期刊登,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7.
正令人惊讶的是,白矮星的内核——也就是以氦为燃料的烈火的残留物——富含氧元素。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已经在地球跟踪轨道中,环绕太阳运行了将近9年,它最为人知的身份是"行星猎手"。它通过观察固定视野中15万颗恒星的亮度变化,探测到穿越系外行星所导致的周期性暗淡现象。对于星震学家来说,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观测也是一笔宝藏。星震学家分析恒星的固有脉  相似文献   

18.
正对来自早期美洲人的古DNA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研究证实,欧洲殖民对古代美洲原住民造成了毁灭性影响。通过调查采集自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92具美洲木乃伊和骨架(它们的年代在500~8600年前)的DNA,科学家重建了早期美洲原住民的遗传史。科学家发现,现代美洲原住民的遗传宗谱中,惊人地缺乏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前的美洲人的遗传宗谱。不仅如此,这些古代遗传宗谱的灭绝与西班牙人进入美洲的时间匹配。对研究结果的唯一解释是:当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周忠和 《科学通报》1992,37(5):435-435
1990年9月,本文第一作者在辽宁中生代九佛堂组地层中,采到两件十分珍贵的鸟类化石标本。本文择其中一块保存近完整的标本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了鸟类一新目,暂包括一属一种。辽宁发现的这两件鸟类标本及随后在同一地点采得的大量标本,在时代上仅比德国的始  相似文献   

20.
正被子植物或称有花植物,在近2亿年前起源,然后迅速辐射到世界各地,成为优势陆生植物。目前,被子植物已繁衍至约25.7万种植物,主要分为真双子叶、单子叶、木兰类和早期开花植物类群,其中早期被子植物类群主要包括睡莲目(Nymphaeales)、无油樟目(Amborellales)和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睡莲即为睡莲目中睡莲科睡莲属植物。已有研究表明,睡莲目处于被子植物的基部分支,分化早于单、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