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朋克是看待社会的钥匙,它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读过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赛伯朋克"作品《血钱博士》。本季"小小科幻家,来了"的三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朋克科幻作品的精神内质。朋克宇宙的开启要真正了解朋克类科幻作品,需要认识它的起源。19 8 4年,"朋克"一词被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使用在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中,这部被誉为"赛伯朋克"鼻祖的作品为读者呈  相似文献   

2.
1984年,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同时夺得当年科幻小说界的三大主要奖项: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该小说标志着吉布森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即“赛博朋克”,或称之为数字科幻小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就是吉布森描绘的“赛博朋克”的荧幕呈现。  相似文献   

3.
1984年,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说《神经漫游者》同时夺得当年科幻小说界的三大主要奖项: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该小说标志着吉布森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即“赛博朋克”,或称之为数字科幻小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就是吉布森描绘的“赛博朋克”的荧幕呈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种被称为“赛伯朋克”(Cyberpunk,由“控制论”前缀Cyber和反文化生活方式者朋克Punk构成,意指具有反传统及未来主义观念的电脑工程师)的科幻流派于80年代应运而生。新作品在高科技信息化的背景下对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新的反思,代表人物是美国作家威廉·吉伯森和布鲁斯·斯特灵。  相似文献   

5.
虚拟     
网络无所不在,网络包罗万象,网络风先独特。总之,网络已经彻底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 当中了——不管你是否高兴。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科幻——十分走俏,涌现出一大 批优秀作品,并最终形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赛伯朋克(Cyberpunk)——甚至可以说是一种 文化生活方式。 欧美的“赛伯朋克”作品始于威廉·吉伯森的布鲁斯·斯特灵,前者的《神经漫游者》轰动一时,后者的几部系列也为世人所瞩目。国内由于条件所限,网络科幻尚不发达,但毕竟也有少许可喜的成就,至少我们有星河的《决斗在网络》、宋宜昌、刘维佳的《网络帝国》和杨平的《MUD——黑客事件》——后者对于网络的发展做出了极为细致和逼真的描述。 超越别人是不易的(当然超越自己也许更难),在已有了上述作品的前提下,让我们以一种难免苛刻的眼光来审读一下这篇《虚拟》。  相似文献   

6.
谈到电影与科技的关系,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特技制作。不过,这些并不是电影与科技关系的全部。电影编导天马行空的想旬和科技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使电影与科幻成为一对分割不开的“情侣”,创造出形形色色又具有高等智慧的“科幻人”。  相似文献   

7.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14,(6):36-38,41
<正>早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设想过大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能源。然而,直到21世纪的今天,工程师们才有底气说蕴藏在海洋里的热量可为世人提供电力。以下介绍的是"海底两万里格"是如何变成现实世界的"海底两万兆瓦"。如果说,有哪种能源配得上"蒸汽朋克"称谓的话,那就非海水温差发电(OTEC)莫属了。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幻小说吗?没错。早在1870年,儒勒·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时期:萌芽与草创时期、黄金时代、“新浪潮”运动以及“赛伯朋克”流派。 近代科幻发端于19世纪初的英国。 1816年夏天,天气阴冷,淫雨连绵,而颇具浪漫气质的英国诗人雪莱和拜伦,却各自携带着自己的妻子女友在风景壮丽的阿尔卑斯山中流连漫游。每当夜阑人稀之际,他们便围坐在篝火边聚谈,时而讲述一些离奇和恐怖的故事。大家商定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但后来只有雪莱的妻子动笔完成了。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科幻系列又来了!(本刊曾连载过这一系列的《奥林奇那星》和《嵌合体,早上好》) 这一次,读者将跟随勇敢的女宇航员瑶腊来到一片神奇的沼泽。在那里,人类科学家对目标X的探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0.
<正>曾以一部网络虚拟现实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真名实姓》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弗诺·文奇,在美国科幻界早已声名显赫,他用令人震惊的想象力和快速推进的情节,革新了读者头脑中对赛伯朋克科幻小说灰暗、隐晦的片面认识,引发了"弗诺·文奇热潮"。《彩虹尽头》(Rainbows End)是弗诺·文奇最新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在这部科幻小说中,文奇将我们的目光从深远浩渺的宇宙拉回了现实世界。你将会被带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医疗技术高超,可以攻克过去难以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太空探险、星际宇航、发现生命,甚至与其他世界的智慧交流……这些都是科幻小说中永恒的主题。而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科幻文学传统中,这些题材又格外受到垂青。 早在1878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开始创作有关宇航的科幻小说,他的作品科学可信性极强,但在文学上难免失之枯涩。十月革命后别里亚耶夫成长为苏联著名的科幻大师,其《跃入虚空》(1933)从外太空的侧面记录下当年的社会变革。而叶菲莫列夫在其《仙女座星云》(1957)中更将共产主义推广到宇宙的尺度上,即便是西方科幻界也不得不赞叹这是一本对未来社会给予理想描述的好书。 “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是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一系列宇航探险作品,其《奥林奇那星》(自本期开始连载)中的科幻构思令人拍案叫绝:早年的宇航探险艰辛而缓慢,在旅途中还充满了危险;可在这些英雄离去之后,地球上的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科学进步使得新型的宇航技术被发明——于是,后来的探险队员居然超过前期的探险队员,先行来到奥林奇那星等候他们……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科幻元素周期表>是美国科幻作家迈克尔·斯万维克(Michael Swanwick,1950-)的系列作品,作者别出心裁地以化学元素为线索,捕捉住各个元素的不同特点,用短小精悍的笔法,撰写出一篇篇精彩的科幻小故事.不过这种全部蕴含式的写法,也使得有些篇目难免牵强,故本刊仅撷取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用意念操控机器仍然只是科幻作品的情节,但是科学家的研究正在将幻想变为现实。一个由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主任兼神经生物、生物医学工程、心理与脑科学教授尼可列利斯为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向世人宣布,人类实现用意念操控机器的那一天并不遥远了。  相似文献   

14.
500年前,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候,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探险者们纷纷毫不犹豫地驾船前往新大陆探险.如今,科学家们则将探索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外太空,星际旅行成为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正如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其科幻著作<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感叹的那样,"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真是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因为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 000万次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68年,英国科幻大师A.c.克拉克就创作出一部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  相似文献   

16.
7月28日至31日.主题为"科学·科幻·和平与发展"的’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副主席张玉台、常志海到会并讲了话。80多位中外嘉宾、代表共聚一堂,研讨了世界科幻文艺状况。本社两名记者  相似文献   

17.
从科幻到现实 人可以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如今,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从科幻到现实 人类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但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恰逢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诞生一百周年,英国作家安德鲁·罗宾逊撰文赞颂了这位预见未来、充满独创的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在2008年过世的时候,《自然》杂志刊登的讣告撰写者——天体物理学家及科幻作家格雷戈里·本福德——称赞克拉克是"世上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好莱坞的传记电影《史蒂夫·乔布斯》的制作人看起来很赞同这句评价:电影一开  相似文献   

20.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5,(13):23-2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