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沼泽地里,一朵美丽异常的花朵散发着阵阵诱人的芳香.一只蜜蜂禁不住这香味的诱惑飞向花朵.然而,当它落到花朵上后,才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花朵迅速闭合,将蜜蜂关在里面.  相似文献   

2.
蜜蜂,不但为人们酿造了甜美的蜂蜜,它那卓越的建筑技巧,也给了人们很大的启发. 18世纪初,一个名叫马拉尔奇的法国人,精确测算了蜜蜂蜂窝的大小.他发现,构成每个蜂窝底的三个菱形面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马拉尔奇把这些测算的数据公布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1600年左右输入北美的蜜蜂迅速地扩展到整个大陆。这些蜜蜂为欧、亚、非洲所产。但对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却有着极强的适应力。今天,温带的蜜蜂已遍布世界。但是,蜜蜂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在美国,工农业和城市的发展已对蜜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蜜蜂群体的数量已出现了缓慢的稳定的下降。城市的无计划地蔓延,公路,工业的日趋复杂化,野草的受抑制。开花前即被刈除的牧场和干草地,以及大面积的单一作物的播种等等,已使得蜜蜂来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花,和它们借以藏身的树穴的数量大为减少。农药威胁着蜜蜂,杀虫药毒害着它们,除莠剂消灭着他们生存所需要的叶子。  相似文献   

4.
有些低等动物,如昆虫和个别鱼类,性结合之日也是雄性个体的死亡之时,生物学家将此现象称为"死婚".螳螂、蜜蜂、蜘蛛等,都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视点     
《科学之友》2013,(7):12-13
蜜蜂机器人这种只有80 mg重的小型装置被称为"蜜蜂机器人",它由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设计,有一对飞行时嗡嗡作响的翅膀,每秒钟拍打120次。蜜蜂机器人拥有极薄的翅膀和由压电致动器制成的"飞行肌肉"。每个翅膀都被固定在线腿上方一个细长的碳纤维躯干的顶部。和真正的苍蝇一样,这些翅膀可独立活动、旋转和拍打。拍打翅膀时产生向下的气流,使蜜蜂机器人升到空中。它向前和向后飞行都是靠倾斜身体来完成的。将来它的潜在用途包括搜索与营救、监视、环境监测,甚至引领真正的蜜蜂给农作物授粉等。  相似文献   

6.
植物能"吃"--食虫植物维纳斯捕蝇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朵美丽异常的鲜花在云遮雾罩的沼泽地里盛开着,发出一缕缕诱人的香气。一只蜜蜂禁不住花香的诱惑,急速扇动着翅膀,发出嗡嗡的尖叫声,扑向眼前的猎物。当它落到花朵上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但为时已晚--叶子迅速闭合,就像食  相似文献   

7.
蜜蜂之秘密     
争议:蜜蜂是否有智慧人类对蜜蜂从不吝啬表达赞美和钦佩之情,这一现象从古希腊时代就开始了。古希腊人在养蜂的过程中观察到它们具有勤劳、合作和利他的品质,因而对蜜蜂赞赏有加,然而蜜蜂是不是果真聪明却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单个蜜蜂并不聪明,相对于群体,单个蜜蜂只能算一个庞大制蜜机器中无足轻重的一员,它们靠本能行动,谈不上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智慧。拉丁文中的一个谚语"一只蜜蜂就不算蜜蜂",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首先考察到蜜蜂智慧的人是德国动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大约在二战期间,弗里希观测到寻找花蜜的蜜蜂在飞过蜂巢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摇摆",于是,发现了蜜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好莱坞的恐怖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怪兽,不久前热映的《金刚》也不例外。片中出现了一只高达10多米的巨型黑猩猩,它的名字叫“金刚”。与其他恐怖片中的凶恶怪兽有所不同,“金刚”虽然有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却有一颗“温柔的心”,在片中扮演了“野兽救美女”的主角。在电影中,“金刚”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故事发生在位于印度洋的名叫骷髅头的小岛上。除了巨型黑猩猩外,岛上生活着包括霸王龙在内的很多恐龙,还有90厘米长的好斗蟑螂,和汽车一般大小的嗜血成性的大螃蟹。可是,在科学家看来,这是一个违背了现代科学进化规律的世界。美国…  相似文献   

9.
夏日晴夜,皓月高悬,银河荡漾,星光绽放。当你仰望这深邃迷人的夜空,欣赏着晶莹如珠玉般闪烁的繁星时,你可曾知道,在那令人神往一碧无际的天宇中,不仅蕴含着无限玄秘,也四藏“杀机”。对此,天文学家永远不会高枕无忧。撞出一个新世界 无数蜜蜂挤在一个狭小的蜂箱里,养蜂人突然把蜂箱拿掉,群蜂便  相似文献   

10.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1,33(4):208-210
概述了动物行为学家对充满魅力的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蕈形体对蜜蜂觅食行为的影响,基因和mRNA与蜜蜂觅食行为的关系,以及保幼激素和章鱼胺等神经激素与觅食行为的关系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蜜蜂觅食行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开辟了蜜蜂觅食行为研究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刺猬的"刺"     
刺猬,属哺乳纲,猬科,是一种招人喜爱的小动物。它身体肥胖,长约25厘米,小眼睛,小耳朵,四肢短,毛短,尾巴也短,爪弯而锐利。成年的刺猬身上有5000~8000根刺。据动物学研究证实,刺猬尽管浑身长刺,貌似凶恶的杀手,但其性格却十分温顺,很少主动用身上的刺去攻击其他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刺猬仅把自己的刺当作“盾”,而不是“矛”。当遇到强敌攻击时,它会立即将身子蜷曲成球状,以刺保护身体。当外出时,它会有意用身上的刺刺上一些落叶,如侦察兵头上的树枝一样当作伪装,为的是避免被人发现。当不慎从高处跌落时,它身上的密刺又成了一根根弹簧,起着…  相似文献   

12.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只苍蝇正悠闲地停歇在一块岩石上,虽然附近卧着一只蝾螈,但苍蝇并不介意,毕竟双方还保持着一大段距离。可惜苍蝇打错算盘了,因为蝾螈能够向目标“发射”致命的武器,而且百发百 中。只见蝾螈一张嘴,口中的舌头便像箭一般射了出去,正好命中苍蝇。蝾螈是一种两栖小动物,其外观形状很像蜥蜴。蝾螈的身体只有6~7厘米长,但它的舌头却有5厘米长,几乎和身体一般长。其长舌头的表面有一层黏液,舌头里面有弹性很强的肌肉,能把舌头飞速地弹射出去,舌头中的软骨组织能够…  相似文献   

14.
<正>近十年来,许多国家的生态学家都发现,养殖的蜜蜂出现了神秘的离巢不归现象,很多国家的蜜蜂在"集体失踪",种群数量也在萎缩。我国的情况尤为严重,有专业人士预计,不论是自然状态的蜜蜂还是人工养殖的蜜蜂,我国蜜蜂的品质和数量比20年前均减少了近一成,数量从750万群减少到目前的680万群。  相似文献   

15.
<正>在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为了生存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些天气变化具有了较敏感的反应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能力,这些动植物具有了预报天气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吧!蜜蜂"蜜蜂出巢天气晴""蜜蜂不出工,大雨要降临""蜜蜂带雨采蜜天将晴",这些谚语说的就是蜜蜂预知天气的本事。蜜蜂的前后两对翅膀很轻薄,习惯在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在降雨之前,因大气含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16.
自从有人类以来,蜜蜂就与人类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它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社会. 神秘与情趣并重的王国 蜜蜂王国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情趣.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成的复杂有序、充满谜团的王国中,既有令人关切的趣闻,也有令人折服的奇事.特别是在蜜蜂的行为中,有许多高度文明的迹象,如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勤劳工作、宁死卫国的精神,再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物质创造出奇妙的物质,等等.了解了蜜蜂之后,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不得不大加赞叹,不能不对小小的蜜蜂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7.
蜂王之死     
《大自然探索》2004,(1):72-72
中华蜜蜂是中国特有的蜜蜂种群,非常适合中国的植物和地理特征,对中国的生态能起到一种平衡作用。可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方地区中华蜜蜂种群突然减少,达到了濒危的程度。 科学家和养蜂人经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中国蜜蜂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群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7,(12):7-7
每到夏末,塞浦路斯地中海岛上的东方大黄蜂就会入侵蜜蜂巢。大黄蜂不仅个头是蜜蜂的3倍,而且拥有强有力的下颚,一口就能将蜜蜂的头咬下来。入侵的大黄蜂不仅会杀死成年蜜蜂,而且要吃掉幼蜂,每年蜜蜂群都会因此损失掉自己1/3的"人口"。蜜蜂的主要防御手段——叮咬,对大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底,我国最先进的“65厘米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将安装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这台水平式望远镜是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受紫金山天文台的委托共同研制的。它可以清晰地观测到地球高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垃圾”,并可对高轨道上的卫星进行搜索。  相似文献   

20.
一些植物利用蜜蜂采蜜来为自己传粉。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吸食热花蜜,并通过花的颜色来选择花朵。蜜蜂吸食热花蜜,不仅能节约自身能量,而且能有效地保持体温。即使是在气温只有几摄氏度的情况下,蜜蜂照样能把体温维持在37℃左右。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不同温度的花蜜分别放在粉色和紫色的容器里,蜜蜂很快就学会了区分这两种颜色,并钟情于温度较高的花蜜。这表明蜜蜂是通过颜色来辨别花朵的温度的。另一方面,植物也各施其法吸引蜜蜂。一些植物利用自身的新陈代谢“主动”增加温度(这一点和动物相似),而更多的植物则通过花朵的形状和花瓣中的锥形细胞等“被动”地“聚集”太阳热能。(实习生王洋波编译)蜜蜂钟情热花蜜!实习生@王洋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