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永久  赵花兰 《科学之友》2009,(11):160-160,F0003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今后柴达木盆地开展小麦高产、超高产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记录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过程中的构造变形、地貌演化与气候变化等信息.通过高密度的样品采集、测试与分析,古地磁测年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地层出露较为连续、完整的路乐河剖面(路乐河组层型剖面)沉积年龄为30.9~5.2 Ma.路乐河剖面沉积环境与沉积速率分析揭示盆地新生代以来经历了约31与15 Ma开始的两期显著的构造变形事件:渐新世的构造变形导致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中新世以来的强烈构造变形导致了柴达木盆地的变形与改造.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柴达木盆地青稞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如科学选地、精细整地、施足基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旨在为海西州开展青稞大面积种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盐湖氯同位素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卫国 《科学通报》1994,39(20):1918-1918
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候干燥,分布着诸多盐湖,有着丰富的盐类及卤水资源,为氯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盐类矿物、咸水湖水及部分补给水的氯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采用海水为标准,用以计算δ~(37)Cl(‰)的值,对海水的~(37)Cl/~(35)Cl比值测定精度为0.022%(SD).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稳产性和丰产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目前,杂交小麦制种成本过高,限制了杂交小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杂交小麦制种成本取决于单位面积杂交小麦产量、纯度以及单位面积播种量.在国内现有播种模式下,杂交小麦很难实现单位面积播种量的降低.提高单位面积制种产量和纯度,对降低杂交小麦制种成本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中,通过喷施除草剂提高制种纯度,可以作为降低制种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无融合生殖提供了杂交小麦制种的新维度,这种技术完全不用种植父本植株,将杂交制种转变成自交制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降低制种成本.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及除草剂在小麦制种纯度提升上的进展,并对未来创新技术方案进行了展望,以期加速杂交小麦的商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总结提出相应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海西州马铃薯生产提供高效生产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紫皮大蒜病虫发生危害情况,总结提出相应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我州蒜农提供高效生产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健  周宽基  王峥  周君莉  邓兴旺 《科学通报》2022,(26):3140-3151
小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而杂交小麦被认为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作为自花授粉作物,小麦杂交种的生产应用需要稳定的雄性不育母本和高效经济的杂交育种体系.相比其他雄性不育材料,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等优点,是建立杂交育种体系理想的母本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正向遗传学的基因克隆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多重突变体.本文详述了国内外通过染色体操作建立的小麦杂交育种体系,分析了各体系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以及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建立的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体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提高小麦杂种优势、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和播种量的必要性与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提高小麦单产是增加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从沼气发酵残留物的特性、沼渣在小麦中的应用、沼液在小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沼渣沼液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青  何梓铭  王利彬  亓增军 《科学通报》2022,(26):3129-3139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杂交小麦可以综合双亲有利性状,提高小麦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绿色生产.但是,目前杂交小麦育种由于缺乏简单、绿色、实用的制种系统和强优势杂交组合尚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基于基因工程创制的第三代玉米、水稻杂交制种系统为杂交小麦制种系统研发提供了重要启发.相比于玉米和水稻,小麦染色体工程曾创制出一批小麦异染色体系和非整倍体,其中有些染色体、端体或易位系携有蓝粒、毛颈、非蜡质等植株或种子标记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不育基因的保持,其他一些特定染色体可采用基因工程等技术,仅需要向其导入有限的种子标记基因或恢复基因,即可实现对现有核不育系和细胞质不育系的升级改造,简化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创制简单、绿色和实用的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本文简要综述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及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创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杂交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综合染色体工程与基因工程创制第三代杂交小麦制种系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