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孔硅与货币金属(Au、Ag、Cu)的复合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分别制备了具有均匀纳米孔洞的低阻多孔硅和具有多层次微纳米结构的高阻多孔硅,并开发了一种将铈掺杂进入银胶体中形成铈掺杂的银纳米粒子的方法。作为固态SERS基底的一种制备方式,将银颗粒在多孔硅表面固定化,获得了具有很强选择性的复合基底。以罗丹明6G(Rhodamine 6G, R6G)作为探针分子的拉曼测试表明:多孔硅-银粒子复合基底对较大拉曼位移的拉曼峰(1 590 cm-1)更加敏感,铈掺杂则进一步增强1 360 cm-1处的拉曼峰;且复合基底能够检测到10-9 mol/L浓度的R6G。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纳米TiO2溶胶并配合一定量的高分子分散剂聚乙烯醇制备成镀膜所用的溶胶。利用电流体动力学技术(EHD)将镀膜液均匀地喷涂到氟掺杂导电玻璃表面,高温烧结后制备得到纳米TiO2多孔薄膜。通过SEM、TEM、XRD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方法对制备得到的TiO2多孔薄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多孔薄膜由纳米颗粒组成的亚微米级的球形团簇构成,在纳米颗粒及球形团簇间存在着从纳米到亚微米的连续尺寸的孔道分布。所制备的多孔薄膜可应用在光催化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化学浸蚀温度对多孔硅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孔硅是一种由纳米硅原子簇为骨架构成的海绵状结构,具有比表面积高、生物相容性好等特征,能够应用于光电子器件、化学传感、生物医学等领域。笔者以金属硅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浸蚀工艺制备多孔硅粉,利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研究了不同浸蚀温度制备的多孔硅粉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形貌及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化学浸蚀方法能够在金属硅粉表面形成含较多纳米尺寸孔洞的多孔硅粉;随着化学浸蚀温度升高,所形成的多孔硅粉比表面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nodic Aluminum oxide,AAO)具有孔洞垂直于铝基底且平行排列的六方连续结构,因其孔间距高度可调,孔径分布均匀,在催化、合成金属纳米线、传感、过滤和仿生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简要介绍了自组织有序多孔AAO膜的结构参数特点,并简述了制备自组织AAO模板不同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力求思路清晰并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5.
金属纳米团簇是由若干金属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尺寸介于单个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裸露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表面能较高,在催化过程中容易聚集失活.近年来,有机分子笼(organic molecular cages,OMCs)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孔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将金属纳米团簇封装在有机分子笼的限域空间内不仅可以提高其粒径均一性,还可以提高稳定性.有机分子笼的孔道结构完全开放,封装在其内部的金属纳米团簇在氧化、还原、偶联、产氢等反应中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简要总结了有机分子笼封装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策略以及这类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多孔金属材料现阶段的各种制备工艺及性能应用。制备工艺主要是从金属熔体、粉末、沉积3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根据多孔金属所具有的轻质、高强、减震、消音等特点,对其作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在建筑、化工及医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随着现代工业及科技的进步,多孔金属材料的发展逐渐向材质的合金化、复合化,孔径的微细化,制备与应用研究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有机气凝胶是一类由高聚物分子构成的多孔非晶凝聚态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多孔和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及极低的密度,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等特点.综述了目前各种有机气凝胶的制备方法,骨架结构、多孔结构和形态等的表征方法以及其结构可裁剪等特性,展望了其在理论研究、催化剂及载体、高效隔热材料、激光约束驱动靶以及作为碳气碳胶前驱体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尺寸小于2nm的金属纳米团簇是由几个到几百个原子组成的纳米结构材料.对于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大部分甚至所有金属原子可能暴露于表面而具有高的表面原子比例,该独特的原子堆积结构使其具有高的表面活性,因此其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其明确的原子排列和堆积结构使其可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研究纳米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笔者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总结了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催化和电化学传感,最后对其未来在电催化和电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多孔材料的研究不仅在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实际操作价值,而且在太空材料、生物、医药、光电器件等领域也展现了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多孔材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崭新材料体系,它包括金属多孔材料(即常说的泡沫金属)和非金属多孔材料(如泡沫塑料和多孔玻璃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规则排列、大小可调的孔道结构及高比表面积和大吸附容量。多孔材料在大分子催化、吸附与分离、纳米材料组装及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二次氧化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以此膜为模板通过磁控溅射制备了多孔有序的Pt/Ag双层金属薄膜,将此金属薄膜转移到n型单晶硅片上,通过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刻蚀出有序单晶硅纳米线阵列.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及后续生长的多孔Pt/Ag双层金属薄膜都具有均匀分布、直径约45nm的纳米孔,以Pt/Ag双层金属薄膜为模板刻蚀得到的单晶硅纳米线具有与纳米孔同样的直径,且垂直硅衬底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黄陵地区裂缝发育,主要是垂直缝和高角度缝。裂缝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属于区域构造裂缝。裂缝主要以未充填为主,有效性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区域应力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实验手段,综合分析认为黄陵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裂缝,分别对应为燕山期二幕,燕山期三幕和喜山期,现今裂缝分布是在燕山期构造作用的基础上经过喜山期改造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高碳低合金钢丝拉拔杯锥断口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高碳低合金钢丝拉拔杯锥断口的根本原因是钢丝芯部组织缺陷和钢丝拉拔过程中芯部与外层的不均匀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提高盘条钢质的纯度和均匀度,改善拉拔工艺,降低拉拔摩擦系数,可以显著减少杯锥断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安固里淖补给区岩性多为玄武岩或花岗岩。受地貌、岩性、构造、多期喷发旋回层、古风化壳和下伏碎屑岩层等多因素制约,玄武岩或花岗岩含水层富水性差异大,整体为贫乏,制约了张北县贫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面调查、物探解译、钻探验证等手段,基于基岩山区蓄水构造概念,总结分析了安固里淖流域补给径流-侵蚀型、补给径流-接触型、断裂带集水蓄水型、含水岩组蓄水型四种地下水赋存类型。在玄武岩区采取以瞬变电磁法(TEM)为主,高密度法等为辅的勘探方法,找水的目标层位为砂砾岩和裂隙孔洞发育的玄武岩,二者在视电阻率上相比泥岩反映为次高阻和高阻。在花岗岩区采用电法勘查构造裂隙较为适合,目标层位为电阻率陡降段的线性构造区。通过地下水勘察实例,确定了玄武岩风化裂隙孔洞水、岩浆岩构造裂隙水、风化壳等层间裂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4个找水方向及适宜的开采方式。本文可为岩浆岩缺水区应急找水提供找水靶区与勘探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建筑震害调查表明,一栋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除了需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概念设计.本文通过高设防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例,阐明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钻测井资料以及大量实验分析数据,针对阜东斜坡带齐古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内储集砂体的成岩特征及演化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分辨层序界面控制了胶结物的溶蚀作用、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绿泥石含量。中期旋回共有2种结构类型,研究中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中期沉积旋回内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反映出层序地层学与成岩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见,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重点旋回进行成岩演化特征分析,为面积较小区域内优质储层的寻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化明确延长组地层在几个关键沉积期的底面凹凸构造面貌特征,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大量钻井等资料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划分4个地层单元,即长10~长8、长7、长6~长4+5和长3~长1,定量化考察延长期湖盆在各层地层单元沉积末期的底面古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长8沉积期末,地层底面构造高程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主湖盆范围的构造等高线在-600 m以下;长7地层沉积期末,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古地貌特征,主湖盆范围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构造高程达-1 150 m以下;长4+5沉积期末,凹陷区分布在盆地西北区域、分布范围和构造高程差变小、约为200 m;长1沉积末期,地层底面构造面貌格局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特征,地层底面凹凸构造高程差为300~400 m。各沉沉积期底面凹凸构造发育,缓坡构造面貌区域是油藏分布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Nanoporous gold (NPG) membranes made by dealloying consist of a bicontinuous network of Au ligaments and open pore channels, which have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platform for the design of carbon-free electrod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PEMFCs). Benefiting from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high surface area, and modifiable surface chemistry, these self-supporting membrane type electrodes allow integration of various structural functions required for specific electrode reactions and simultaneously facilitate the entire fuel cell kinetic proces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major 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is area, with an emphasis on how to customize the surface structures of these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desired fuel molecule oxidation and oxidant reduction. We will also discuss these designe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be readily accommodated in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 (MEA), thus effectively bridging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electrocatalysts’ intrinsic activities and their actual performances in fuel cells.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屑薄片鉴定、岩心观察、砂岩粒度概率统计、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形成川东北元坝和马路背2个地区须家河组第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的物源方向、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断裂系统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普遍受物源、沉积、成岩和构造应力等联合控制,不同地区由于基础地质条件不同其储层发育特征也随之不同。元坝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较马路背地区更致密,其沉积期经过滨岸湖水反复淘洗作用导致易溶矿物缺失,加之成岩期强压实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相对低孔低渗型储层;而马路背地区须二段石英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测试开发效果也优于元坝地区,属于相对高孔高渗型储层。主要由于马路背地区靠近物源区,储层砂体中保留了部分不稳定矿物,且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微裂缝发育,利于后期溶蚀与破裂作用对储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川中磨溪与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和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构造差异性研究,表明现今龙女寺雷口坡组构造较磨溪地区复杂,变形强,切穿雷口坡组的断层发育.印支早期,龙女寺地区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强于磨溪地区,大部分地区剥蚀至雷三段,显示为构造高点.之后的构造具有继承性,龙女寺高点持继存在.喜马拉雅期隆升作用对两个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上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该区古构造和构造位置有一定的联系,更与现今构造复杂化有关.这种构造活动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燕山期,上二叠统生成的天然气垂向运移至雷一1亚段聚集成藏,形成磨溪-龙女寺联合古气藏;喜马拉雅期构造隆升造成两地区构造分异,磨溪地区由于受力较弱,整体抬升过程中气藏未被破坏,形成现今完整的磨溪气田;隆升作用在龙女寺造成较大的构造变动,大的断层切割整个雷口坡组,并成为天然气逸散的通道,雷一段气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轻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柱网布置灵活、跨度大、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综合经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在现代工业厂房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某不等高跨综合试验厂房设计为例,结合整个设计过程,针对该厂房面积大、跨度大、层高高、局部高低跨的特点,介绍了轻钢结构厂房的结构设计分析与计算,以及注意事项、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