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大学"第三使命"的内涵以及演变由来,并建立大学"第三使命"科学合理的认知途径,最后提炼出大学"第三使命"准确清晰的定义。笔者以为"第三使命"清晰准确的定义是展开后续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言语行为需借助一定的媒介技术才能实现,受到信息处理方式的制约。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持系统的、被人们称为"第三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硬件的配置、软件的设计,对主体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行为,产生了言说方式的媒介预设与思维活动的语境化育,给言语带来了时代性的技术变构。揭示其中机理,有益于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媒介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软件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但国内软件测试刚刚起步,测试标准的不完善、测试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凸显,通过构建第三方测试机构使用的测试管理平台可以推动我国测试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结合理论研究,立足软件测试实践工作,从第三方测试活动和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等角度进行了观点阐述,从而得出建设基于协同的第三方软件测试平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从工业到后工业,从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斯蒂格勒对记忆的研究主要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这与西方哲学史中对人类记忆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记忆的研究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现象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第三记忆出发,我们将斯蒂格勒的记忆分为记忆的形式性、记忆的商品性、记忆的客观性和记忆的政治性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否定     
年轻人就读于密苏里大学,但毕业以来,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迫于生计,只好在一家出租公司开的士。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与国家第三步发展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三优1号经专家测产超过1,000公斤/亩,表现株型优良、分蘖力强、穗大穗多、茎干粗壮抗倒、后期叶青籽黄、不早衰,籽粒充实饱满.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优势,将推动我国的水稻生产向更加优质、高产、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笔者开发了一种海底管道评估软件系统SPAS,数敏感性分析,如评价混凝土层对锚撞击保护作用的大小、了一种新工具。可以对各种形式的锚撞击破坏进行评估,同时能进行参锚重对破坏的影响等,为管道第三方冲击破坏评估提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自主创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自主创新--包括实现自主创新的条件和模式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自主创新与非自主创新的根本区别在哪里?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维兹由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地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两个案例出发而得出的"三螺旋"理论,可能会给研究高技术区域创新带来灵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9,(5):8-9
“如果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发生事故,周边居民无需撤离,只要在家里吃点碘片就可以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的有关专家说。而在20年前,即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依然让人们“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产业和政府通过互动自反的逐级推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效用;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TTO)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结构、重复博弈和社会资本的粘合,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基于刺激反馈和系统理论,三螺旋模式和TTO存在"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互动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TTO构建的框架模型基础。基于理论框架,我国TTO的构建首先要着眼于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互动自反建设,其次是TTO内部有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认知在根本上是明晰的还是隐默的”这一问题,认识论隐含着“隐默主义”和“明晰主义”两种路径。波兰尼认为,明晰知识是一种幻象,精确知识必然包含着不能被清晰阐明的个人化的隐默认知因素;而布兰顿认为,隐默认知可以被表达和阐明,我们的知识最终是明晰的。两位哲学家关于认知的划界、明晰认知与隐默认知的关系、认知的社会维度、认知的对象等共同议题提出了异中有同的观点,这两种哲学立场的会通将构建更为圆融的认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0):119-126
人的认知系统的演化——哺乳动物的认知系统,分别与语言、文字相应的认知系统,科技认知—行为系统,以及与计算机语言相应的认知系统,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中,"科技认知—行为系统"在人类认知系统演进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既是前行中的一个里程碑,又是"回归"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认知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科技园建设涉及到政府与科技园的关系,大学与科技园的关系,以及企业与科技园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政府如何界定其在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关涉到科技园能否长大的问题;大学如何摆正其在科技园中的位置,涉及到园区怎样长大的问题;创新型企业如何应对科技园内网络关系,决定着科技园能够长多大的问题。正是在对这些关系认知上存在的“计划情结”、“权力情结”和“高、大、全情结”,造成了大学科技园现实发展中的障碍。只有化解这些障碍性情结,视大学科技园为一种基于市场解决模式的创新网络,并且是一个通过组织协同、互利共生充分展现网络效应的网络组织,才能澄清认知理路,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张具身认知思潮的演变其实是认知观的嬗变历程。认知观本身是有关身心关系的一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这种理解、诉求和主张表达了认知科学对身心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思路或尝试。遵循着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演变历程,可以窥见心智加工与身体之间关系的嬗变,即从分离到契合,这反映出认知科学在人类自身心智的信息处理研究的拓展,从文化层面,也折射出认知观背后文化意识的缺失、研究立场的不定、还原论风险及研究路向的变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反运气知识论的核心主张是不相容论题,即真理认知运气与知识不相容.既有文献区分了两种真理认知运气:介入性运气和环境性运气.前者指有某些运气的成份介入到主体的信念和目标事实之间,使得主体的信念碰巧为真;后者指主体处在一个不友好的认知环境中,而其信念碰巧为真.本文提出还有第三种真理认知运气:解读性运气,即主体碰巧对其拥有的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术语研究》2009,(1):16-20
云 cloud 悬浮在空中,不接触地面,肉眼可见的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体。云厚度 vertical extent of a cloud云底和云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云高 cloud height云底距地面的高度。云状cloud form云的外形特征。包括云的尺度,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形状、结构,以及它的灰度和透光程度。  相似文献   

19.
云 cloud 悬浮在空中,不接触地面,肉眼可见的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体。云厚度 vertical extent of a cloud云底和云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云高 cloud height云底距地面的高度。云状cloud form云的外形特征。包括云的尺度,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形状、结构,以及它的灰度和透光程度。  相似文献   

20.
“心”“脑”这两个概念混用,源于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用中国文化术语译介西方脑科学知识的特定表达方式,而后逐渐成为民众思维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后果是容易造成人们“用心”思维能力弱化,很多应该“用心”解决的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当代全球化趋势和人工智能广泛使用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彰显了“用心”思维作为不可替代的人类智能的特定价值。有必要从认知科学和哲学视角仔细辨析“心”“脑”之间的本质差异和联系,分析“心”“脑”概念混淆的缘由及影响,建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心”“脑”协同关系,使中国传统的“心”的智慧转化为当代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