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已经历了 2 5个逐步繁荣的岁月 ,形成了鲜明的办刊风格 ,成为自然辩证法界重要的学术阵地。不只是重要的学术阵地 ,也是自然辩证法课教学的有力助手。自然辩证法课是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生必修的学位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原理 (概论 )和自然辩证法原著两部分。自然辩证法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概括、分析当代科技成果而得出的一般性原理。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概括 ,是自然辩证法界的学术任务。《通讯》作为自然辩证法界权威杂志 ,当然体现了这种先进性和权威性 ,成为教学参考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光景流驰犹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八年多的时间又悄悄流逝了。亲爱的读者,您是否注意到,您手头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已经是第150期了! 记得八年前,在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之时,我们曾在署名文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然辩证法通讯》百期寄语”(1995年第6期)中,强调了思想的神圣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郑重申明,把“促进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3.
4.
现有的“一总三分”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体系的总体构架曾对整个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随着科学和技术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自然辩证法理论工作者对科学和技术整体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这一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也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I)现有的教学体系将科学和技术笼统地称为“科学技术”,不仅导致理论体系建构上的不协调,也引起实际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误导;(2)现有的教学体系没有讨论科学精神的章节内容,容易使学生只看到科学和技术的工具性内容,而忽视科学和技术的人文性内涵,因而不能引导学生正确地体认科学精神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研讨型和互动式教学的需要,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编写,雷毅、李正风、曾国屏教授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案例与思考》已于2011年9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28日-2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示范培训班,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10多位任课老师。  相似文献   

7.
8.
自然辩证法教学对理科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是自然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功能,因此突出自然辩证法的创新精神是搞好其教学的首要前提,展示自然辩证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以创新机理为核心的方法论功能是搞好其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施教者"大练内功"是搞好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表达作者主编<科学人文读本>的理念和总结有关教师使用这个读本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模式.作者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知识形态的解释层面、器物形态的技术层面、精神形态的态度和方法层面、组织形态的建制层面、与背景和效果相联系的社会层面.按照这5个层面,并且联系科学生活和相关的社会生活,作者设计了由8个板块组成的阅读框架,以此选择科学人文经典读物.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分析地、扩展地、研究地解读这些读物,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实施"一二三"的专题教学模式,"一"即一个理念,树立一个开放互动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二"是两个主体,确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三"是三个环节,实施三个教学环节,即各占三分之一教学内容的专题讲授、专题辩论、专题视频等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对理工科研究生而言,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转换思想观念,启迪理论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较好地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政治理论教育和科学创新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功耀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6):103-105,F004
由教育部社政司下发各高等院校参照执行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基本要求>,是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其中有许多表述值得商榷:(1)真理和谬误的划界不等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2)把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研究方法截然分开的理论依据不充分.(3)作为科学哲学核心内容的科学知识论教学内容显得薄弱.(4)不宜用科学社会学的部分内容替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学内容.(5)科学技术的创新理论的逻辑阐述不完整.科学技术的创新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基础,新的教学要求应该补充完整这个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