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为了对城市密集建筑区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三层三跨岛式车站和多层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层状场地中由地铁车站与两个框架结构所组成的左右对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埋深比对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structure-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SI)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当地铁车站埋深比小于等于1.5时,地铁车站与临近多层框架建筑间的SSSI效应对车站下半部分和上方框架结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值得重视;在埋深比增大过程中,临近建筑对车站上半区域的有利影响以及对车站整体的其他影响逐渐减弱,而车站对临近建筑的影响会整体趋向有利;地震动的频谱特性是地铁车站与临近多层建筑间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成都东客站承轨层桥建合一结构设计施工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客站枢纽考虑列车动荷载及空间高度限制,采用了桥梁结构和建筑结构合一的结构体系;既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又满足了建筑空间要求,在车站设计施工中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构成要素——地下车站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相比其他建筑物,地下车站埋深一般较深,防水与排水形式便成为了地下车站的设计重点,而很多实际运营状况也证明了这方面的重要性。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地下车站建筑排水设计方面的研究。在参考了南昌地铁1至3号线建设成果,以及借鉴济南、深圳等地地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几种地下车站建筑排水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总结出了建筑排水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一些优化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三维正向设计逐渐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设计成果的交付审查也将同步转换为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地铁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建筑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交付成果审查中,会存在错审率、漏项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构建适用于地铁车站建筑信息模型完备性审查的本体模型,同时集成工业基础类(IFC 4.0)实例信息、计算机规则技术,实现模型完备性审查。以地铁车站的建筑单元为例,实现地铁车站模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交付工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裴小刚 《山西科技》2014,(2):155-156
侯西线河津车站新建1孔6 m旅客地道中间主体节长33.75 m,由于涉及施工既有线,为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地道采用架空线路、明挖现浇的方式施工,主体混凝土结构分两次进行灌注,第一次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灌注墙身和顶板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以软土、中软土和中硬土3种均质地基作为研究基准,采用广义层间位移谱,结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场地类型和距车站水平距离两个影响因素,分析地铁车站的存在对临近建筑结构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地铁车站的存在将增加临近地表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给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随着距离车站水平距离的增加,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逐渐减小.结合本文算例初步认为,在软土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所能影响的区域范围以供参考.软土场地中,地铁车站对距离车站2.0倍车站水平宽度范围外的地表建筑的影响仍十分明显,需要妥善考虑;而在硬土场地条件下,当距离车站的水平距离超过1.5倍车站宽度时,车站的影响已可忽略.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站作为联系地面和地下交通的节点,应根据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客流量、城市道路网等因素合理的设计。本文介绍了地轶车站建筑设计的原则,并阐述了地铁车站建筑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及作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建筑分布形态进行分类;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类建筑分布对车站居民出行集散时间;通过比较分析,论证了车站周围各类建筑形态分布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差异.在调查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建筑分布形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建筑形态分布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建议我国大城市有关部门对车站周围建筑形态规划与建设加以重视,并提出了较优的建筑形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出入口、楼梯都属交通建筑的一种,主要服务广大乘客。本文主要探讨了南京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和楼梯的合理化设计,以及如何与城市景观和谐、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处高烈度地震区的天津轻轨工程,对轻轨铁路车站建筑与高架桥梁进行整体设计与抗震分析. 在结构设计中,首次将轻轨铁路的车站建筑与高架桥梁设计成为一个整体框架结构;在抗震分析中,分别 按照不同的规范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站桥整体结构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轻轨铁路站桥整体 结构的结构设计可避免建筑与桥梁之间的地震碰撞;按照规范反应谱法设计的站桥整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存在不足,设计中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价所给出的地震动参数对站桥整体结构进行时程分 析,才能确保轻轨铁路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铁车站中地闪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征有助于其防雷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基于闪电探测资料选取了某地铁站附近典型正(104 kA)、负(?14.9 kA)地闪回击,使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地面无建筑物与真实建筑环境模型中研究了两次回击距车站260 m、200 m、100 m时,站厅层、站台层及左右进站隧道四个区域中央的水平电场、垂直电场、磁场。结果表明:地面无建筑物时最大水平电场、垂直电场峰值始终出现在站厅层中央,真实建筑环境下站厅层中央水平电场峰值仍最大,而左、右进站隧道中央的垂直电场峰值超过站厅层中央,两个模型下的最大磁场峰值均出现在站厅层或左进站隧道中央;对两次回击而言,相较地面无建筑物时模拟结果,真实建筑环境下其距车站260 m、200 m时站内各场分量峰值均衰减,但两次回击距车站100 m时左进站隧道中央垂直电场峰值均增加超过8%。本结果对地铁车站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谷全良 《甘肃科技》2009,25(13):146-148
以南宁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的广西大学站为例,简要介绍了地下车站建筑方案设计思路、方法以及设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3.
铁路站场设计是铁路运输组织学与铁道建筑工程学相互交叉和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重点是,根据铁路线路设计的技术条件、运输量及运输组织方法的需要,研究车站以及枢纽范围内各项设备的布置图型、设备数量和能力计算,以及车站咽喉、调车驼峰和枢纽进出站线路疏解的构造,提出合理的车站新建或改建的设计方案。本文阐述铁路站场专业勘测设计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4.
要在铁路线上修建一个车站,用来输送在铁路同侧建造的两家炼油厂的成品油.设计炼油厂到车站的输油管线铺设方案,使得铺设管线的费用最省.考虑常见三种情况,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采用Lingo软件求出共用管线和非共用管线的交点、车站位置以及共用管线长度.合理改进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炼油厂位置确定时的输油管线布置方案及相应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再次改进模型,求出最低费用,采用随机取点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确定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大规模高层建筑、厂房、车站等建筑的增多,使得对屋面雨水排放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当中既要考虑到雨水排放安全性,又要考虑到雨水排放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州某标准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和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站人员疏散进行仿真模拟,为地铁车站疏散设计优化、紧急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重点考虑人员数量、楼梯形式和疏散设施对地铁站疏散能力、疏散路径的影响,为地铁车站疏散设计优化、紧急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超大人流晚高峰安全疏散效率较低,固定栏杆设置对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产生负面影响,楼梯位置和形式的设计影响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建筑学会于去年十二月中旬举行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暨1980年度年会,省内建筑界知名人士、教授、建筑师、工程师120人,着重探讨了怎样实现我省城乡建设和建筑事业现代化的问题。会议认为要改变我省城乡建设和建筑上的落后面貌任务是很艰巨的,需要作二方面  相似文献   

18.
阐述池州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特殊性,并对该工程的消火栓系统、微型自动扫描灭火装置进行介绍,就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欣 《科技信息》2011,(3):59-59
风压计算是指地铁高架车站全高安全门在遇到极端风速的情况下,确保设计安全宜采用的设计采用值的分析。在我国地铁设计的高架车站中采用全高安全门尚属首次。本文针对这一事例,简析极端风压对全高安全门的设计安全、设计合理采用值的采用做一剖析,以利于设计者在遇到此种情况后,甄别对待不同标准的设计工作。深圳市地处沿海,每年夏、秋两季是台风集中袭扰的季节。考虑全高安全门的安全使用,确定设计过程中风压设计采用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日本铁路旅客车站的概况及特点,然后分析了铁路旅客车站的内外部交通组织,车站内部的平面功能布局,车站建筑的形式及内外部环境,最后对铁路车辆及车站近期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