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二 《自然杂志》2010,32(4):213-216
 笔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变暖可能是一种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其中包含若干个“年-10年”尺度的次一级的冷暖波动,去冬的严寒低温可能是年尺度的波动,它不大可能改变百年尺度的全球变暖趋势。近些年中国出现了一些罕见的高温、干旱、暴雨强降水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极端值,但却不宜简单地将每个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最近50多年中国温度变化与全球迅速变暖势相趋同;降水和干旱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登陆台风数量和强沙尘暴的发生均呈现下降趋势,观测表明未出现随全球变暖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变化趋势。同时,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的提高是气候灾害损失增多的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指出,面对气候变化,避害和趋利两方面都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2.
王思莹  贾来兵  尹协振 《科学通报》2008,53(22):2687-2691
在肥皂膜水洞中完成了柔性丝线在自由来流和卡门涡街中的实验, 观测了丝线在两种情况下的运动, 并基于实验所得的运动信息, 利用二维面元法计算了丝线在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丝线在卡门涡街中的运动和受力情况都与自由来流中不同. 在卡门涡街中, 丝线的摆动频率等于卡门涡街脱泻的频率, 振幅变小, 身体曲率变大. 数值计算定量地证明了丝线在自由来流中受阻力作用, 在卡门涡街中受推力作用. 同时, 还研究了卡门涡街中丝线受到的平均阻力随丝线和涡街的相对相位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黄荣辉  杜振彩 《自然杂志》2010,32(4):187-195
旱涝气候灾害是中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分布广、发生频率高,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包括海陆气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所造成。笔者利用IPCC AR4 22个海陆气耦合气候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对在A1B排放情景下21世纪各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夏季风降水在21世纪不仅年际变率增强,而且从21世纪中期亚洲夏季风增强,它将引起中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变强,洪涝灾害增多。  相似文献   

4.
冯·卡门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在广袤的天空中,人们仍能看到他那传奇的身影,因此人们将永远怀念这位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9,(9):5-5
美国地质调查局近日曝光了一组卫星照片,反映了过去十年里全球变暖给北极地区带来的变化。这些高纬度地区大面积的冰层加速融化已经成为铁定的事实,必将对世界气候、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西奥多·冯·卡门,1881年5月11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02年他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理工综合大学,1908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这两所大学是当时奥匈帝国和德国最有名的理工科大学.冯·卡门还是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助手.后来,他担任德国亚琛航空学院院长,主持空气动力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日渐变暖,南极洲的气温也在不断升高,现在南极洲有大片面积的草开始结成草皮,而以前这些地方完全是被清一色的冰床和冰川所覆盖。南极洲发生这种变化还是10000年来的第一次。据《泰晤士报》报道,最近科学家发现,南极洲过去仅在夏天时才有一些草皮零星分布,但现在这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5,(6):5-5
科学家最近发现,狼正在帮助清道夫动物适应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分析过去50年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冬季气候状况,科学家发现,近年来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公园里的雪量一直在减少,冬季结束得越来越早。对公园里的清道夫动物来说,气候变暖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是,从1995年开始,这种灾难已不复存在,因为就在这一年,狼被重新引入黄石公园,而在此之前这座公园里已经一连25年不见狼的踪影。在狼回归之前,公园里的大乌鸦、熊、厦  相似文献   

9.
尽管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对发达国家的潜在影响业已得到广泛研讨和评估,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却极少引起重视。南半球国家所采取的控制与适应方案的意义同样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伍兹霍尔研究中心”在联合国环境计划部和不少地方组织的协作下组织了一系列旨在确定第三世界国家对全球变暖的观点的会议,以提高人们对全球变暖在发展中国家的危害的认识。首届会议于1989年在新德里召开,会议由“Tata能源研究所”主持,与会代表包括科学家、决策者和政治家,这样全面深入地研讨拥有全人类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尚属首次。第二次会议于1990年5月在内罗比召开,会议由“非洲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与会者在研讨对非洲国家所造成的预期影响时突  相似文献   

10.
最终评估     
IPCC第一工作组将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公布全球变暖的评估报告.这是IPCC第五次发布这样的评估报告,距离第一次报告的发布已有23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有些事情已发生了变化,当然也有一直未变的事情.无论怎样,对于IPCC这一组织,我们应该重新进行思考.对于坚持以证据为基础的人来说,该组织值得受到他们的感谢和尊重,但是,目前的报告应当成为该组织所做的最后一份大型评估.  相似文献   

11.
云似乎总是即将到来的气候的显示信号:广布的白积云掠过夏日午后的晴空;浓重的雷暴云砧则预示着一场祸及粮食作物的暴雨狂风即将袭来;铅灰色云层的堆积是冬日夜晚的常见景观。今日的气象学家通过图像监视器观注着云层变化图,并详细分析根据卫星数据形成的云图图片,现今每天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已经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们要对未来几十年的天气状况作某种预测时,本可给我们以帮助的云却令人迷惑不解。云在气候中的最重要作用是对地球的辐射平衡起调节作用: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从太阳中获取的能量抵销了(经辐射)返回空间的能量。由于云既反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1,(2):5-5
下图中是什么熊?北极熊还是灰熊?都是——它是北极熊和灰熊的杂交产物"北灰熊"。这幅新近发布的照片拍摄于加拿大北极地区。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我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预计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13~2.1℃,2025年将升高2.3~3.3℃。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警告地球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正困扰着人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层次及生物多样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5.3条指出"生物多样性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障,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8,(6):41-41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利用白色纸板拼做了一个巨大袋鼠的平面形象,计划从太空不同地点为之拍摄卫星照片,希望能利用得到的有关数据加深对地球表面如何反射阳光和全球变暖的了解。这个长32m的白色袋鼠被平放于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内,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光炯 《科学》2007,59(3):18-21
一个巨大的阴影正在向人类逼近。从2005年起,气象学家开始忧心忡忡地谈论,是不是气候变化快到了一个倾覆点(tipping point)?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7,(9):6-6
最近,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看出,地球的周长与2002年相比竟然缩小了大约2.5毫米。别看变化是如此微小,其中却包含着有关海平面升降和全球变暖的重大信息。测量显示,  相似文献   

19.
温室与阳伞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并部分返还地面,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玻璃使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告诉我的孩子,赶快去看海、去看珊瑚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复存在。”——一位海洋科学家的话①海洋越来越酸就在人们密切关注“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近年来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②海洋生物将失去它们的外壳和骨骼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们面临失去外壳和骨骼的灭顶之灾。③我们能够埋葬二氧化碳吗?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液态二氧化碳湖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新思路——把二氧化碳埋到深海里去。来自远洋科考船的不祥之兆几年前,美国女生物学家维柯多亚登上一艘前往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船,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种名叫“尖菱蝶螺”的小型海洋生物。“尖菱蝶螺”是一种翼足类浮游动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包裹身体的外壳不足1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