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华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太阳母题神话。多日神话乃其中之经典篇章。完整的多日神话包括生日、多日和征日三部分。古代典籍中均仅存片断,各民族传说中保存得相对完整。对于多日神话原型和寓意的阐释,“酷热干旱说”、“十干历法说”、“诸日部族称王说”等都不够圆满。其实,这个神话保存了古代先民的原始记忆,是对远古时代“幻日”这种自然天象的一种幻想性解释。最新的“多日并出”现象为之提供有力的证据。这个神话的深刻寓意则与原始宗教有关,它折射出我国古代先民自然崇拜中的日神信仰。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7,(11):10-27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登月梦想。如今,梦想真的实现了。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探月的序曲,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自主深空探测活动的开始。中国自主打造的这位“婀娜仙女”——嫦娥一号究竟有什么“神功”?那就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她的娇美容颜和飞天舞姿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这种记数法使得我国古代在数值计算方面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十进小数也是我国最早发明并运用的,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小数”,在我国古代是指微小的数,和现代十进小数的意义不尽相同。古人是用“奇零”、“余数”、“尾数”及“微数”等名称来称呼小数的。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牢牢地束缚在地球上,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中断过对蓝色太空的向往。于是有了中国古代嫦娥奔月寂寞广寒的美丽传说;古希腊神话中青年人伊卡洛斯用羽毛和蜡制成双翼飞翔,因接近太阳蜡被融化坠海而亡的哀婉故事。在具体实践中人类也对地球引力发起一次次冲击。我国古代就有人试图利用烟花爆竹,使自己飞起来……人类真正开始太空之旅,是1961年由苏联宇航员尤·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实现的,其后美国“阿波罗”11号实现登月……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书写了一笔又一笔的辉煌。然而征服太空的历程又充满了挫折与艰辛,有时甚至要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正如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给全世界投下了阴影。航天活动如此危险,而且代价高昂,人类为何还是不屈不挠地进行着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5.
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盘古,是人们熟悉的神话人物。众所周知,在瑶、汉等族神话里,盘古是一个人;但在毛南族神话里却是两个人,口述神话说“盘”是哥哥,“古”是妹妹,古歌说“盘”是妹妹,“古”是哥哥。在汉族神话里,盘古是一位创世神,有两种主要的异本。汉文古籍最早记载(三国东吴徐整所记):天地混沌象个鸡蛋,盘古生在里面,天天长,把天地撑开了,继续天天长,天极高,地极厚,盘古极长,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盘古死了,他  相似文献   

6.
詹琰 《科技潮》2011,(10):64-65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了,它将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成为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也蕴藏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未知太空的美好幻想。实际上,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和热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梵高的《星  相似文献   

7.
古賨人探索     
賨人是古代渠江流域一支英勇剽悍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賨人即彭人之说”、“賨人不是巴人的一支”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辨析,并探讨了賨人的王基帝业.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希腊,有代达罗夫父子飞向天空,奔向琼楼玉阁的传说;古代的中国,有嫦娥奔月,住在广寒宫的神话故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把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琼楼玉阁和广寒宫变成现实吗?如今,仍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就是当之无愧的“人造天宫”!  相似文献   

9.
“射日奔月”神话是指“羿射九日”和“嫦娥奔月”两则神话。后人对史籍中记录这两则神话的文字解读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是争议不休。其实,“射El奔月”神话是中国远古时代东夷部落集团句芒部族政治斗争与家庭纠纷的写照,是东夷部落集团的历史史事经汉儒改塑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以宏观而论,“梦”似乎与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蛮荒的古代抑或科学昌明的现代,我们均可以在神话、传说、小说、诗歌以至戏剧里发现它的踪迹。美国学者约瑟夫·洛斯奈在《精神分析入门》中说:“自从这个世界开始有人类,他就有梦了。人们总是把他的梦放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上。”在我国现代文学小说创作大师中,就不乏把“梦放在一个特殊地位上”的作家,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莫过于沈从文先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  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他“首飞”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杨利伟“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嫦娥、万户到杨利伟,从辉煌到衰落,从衰落到再度辉煌,中华民族经历了多么漫长的奋斗历程啊。  代表中华民族完成首次太空飞行的壮举,历史…  相似文献   

12.
四海 《少儿科技》2023,(Z1):29-30
<正>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轰鸣声响彻海滨,橘红的尾焰升腾,在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梦天实验舱成功升空,打响了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收官之战。中国人的太空梦由来已久。古代神话中有嫦娥奔月,《西游记》中有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飞天神女……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国家,在10世纪已有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记载。14世纪末,明代人万户(本名陶成道)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上天,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升空的人,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在今年的第二天,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巨型、多级的宇宙火箭,现在,这颗宇宙火箭已经进入围绕太阳运行的新轨道;从此它就永久地成为太阳系其他大小行星的新伙伴。象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苏联红色行星,也将永远地在宇宙间同日月争光。这是英雄的苏联人民和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在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向宇宙进军又一次光辉灿烂的新胜利。人类在很早就有想“遨游太空”的主观愿望。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这样美丽的神话;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着如西游记、封神榜中“腾云驾雾”的幻想;孙悟空一个斤斗翻去十万八千里路程的故事更是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代所向往。但是能使物体——不论是车、  相似文献   

14.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从“后羿射日”到”吴刚伐桂”,从“神火飞鸦”到“万户飞天”……这是一个演绎了“飞天”传说与“奔月”神话的浪漫国度。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无数伴随着神话长大的中华儿女.终于圆了自己的奔月之梦。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又将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中。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创世神话.中国各少数民族也有创世神话、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却似乎没有创世神话.人们为此感到迷惑,也为此常生争议。就现有文献言.汉族也不能说没有创世神话.只是支离破碎、剩下片言只语而已,例如:一、《山海经·大荒东经》“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又《大荒西经》:“帝俊委常羲.生月十二。”帝俊是商族的始祖神.即商族的上帝.他的妻于常羲(羲和)诞生日月.帝俊是日月之父。二、《楚辞·大问》:“进古之初.谁传道之?上十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谁能极之?冯翼惟象…  相似文献   

16.
创造生命可以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古代的神话几乎无例外地都把生命看作是由神从无生命的物质中创造出来的。如果说神话最早反映了生命可以从无生命物质创造出来的人类理想的话 ,那么 ,从近代开始 ,人们则试图实际地用机械的方式创造生命。1735年 ,一位名叫雅克·沃肯森的人曾经制造了一个人造鸭子 ,这鸭子不仅看上去像鸭子 ,而且还能像鸭子一样在水面上拍打翅膀、叫、吃食、饮水、消化 ,甚至能排泄出一粒粒人造食物。它是一件做工极其复杂的杰作 ,仅一只翅膀就由400个机械零件组装而成。虽然如此 ,但是在生命的本质还没有得到充…  相似文献   

17.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补天造人”的伟大业绩给她带来了。人类的拯救者和再生者”的崇高称誉。有关女蜗的故事在古代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记载,一些古籍虽然存有女娲的一鳞半爪的材料,但却缺乏统一的叙述。为此有必要对女娲的神话传说进行一番扼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19.
(四)甲戌本《凡例》说:“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第五回警幻仙子也说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但是上演时却有十四支曲子,其中十二支曲子咏十二钗(并不都是一人一支曲子),“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和“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是后来才加进去的。这两支曲子恰恰是为了突出《红楼梦》交叉着的两条主要线索。“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20.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存在着像我们一样适合生物存在的星球?相信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持续对外太空努力探索的科学家的脑海之中。月球应该是人类最早关注的星球,因为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1609年伽利略利用自制望远镜遥望月球,看到了与地球十分相似的山峦和沟谷。而到了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