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仅可以分化为间充质类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充质类细胞.研究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扩增和向神经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条件.从骨髓中分离MSC,用MesenCult培养基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每扩增一代,细胞数量增加约2~3倍,在体外扩增12代后扩增约4.6×10 4 倍;诱导不同扩增代数的MSC向神经细胞分化,诱导后的细胞平均有80%以上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表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神经元样细胞强表达神经丝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到神经元特有结构尼氏体,表明MSC在体外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培养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及表型,用大鼠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不同融合度传代及不同生长基质对MsC的影响。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增殖MSC的表型。结果Matrigel包被培养器皿,含10%胎牛血清、10ng/mLEGF的α-MEM培养基,50%融合时消化传代,是MSC保持低分化状态、体外大量扩增的较佳条件。绝大部分MSC表达CD44,部分MSC表达c-kit,MSC几乎不表达CD34。说明以上培养条件是MSC保持低分化状态又大量增殖的较好培养条件,为MSC用于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也逐年提高,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前期已有大量的实验证明,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是有效的,并且也有相关证据表明TNF-α刺激后,可以加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这一作用.众所周知,TNF-α主要是与其相关受体结合以后方可发挥作用,MSC上同时存在TNFR1和TNFR2这两种受体,究竟是何种受体在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发挥作用,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力学环境比较复杂,为了探索生物力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之间的关系,对近年来生物力学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牵张力与流体剪切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刺激大部分会使其向成骨方向分化,而较大的压缩力和静水压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刺激大部分会使其偏向软骨方向分化,小部分向成骨方向分化,每种分化方向都有其最适的分化条件。通过综述生物力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及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体外培养、鉴定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神经干细胞,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增殖条件下能加快神经球内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使神经球解聚,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而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分化条件下,能增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降低向星型胶质细胞的分化能力,对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没有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而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的.  相似文献   

6.
探究雷氏大疣蛛毒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测定毒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拒染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变化。MTS法、倒置显微镜和台盼蓝拒染均得到低浓度的蜘蛛毒素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数量增加;中浓度的毒素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不多;高浓度的蜘蛛毒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雷氏大疣蛛毒素低浓度促进细胞生长,高浓度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能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 MSC)增殖、分化的天然中药,我们分离、纯化、培养了大鼠BMSCs细胞,加入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通过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法(MTT)和Brdu标记的方法检测这些中药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结果显示这几种中药注射液中刺五加注射液对MSC的增殖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8h较24h好.其结论是刺五加注射液具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作用肿瘤细胞,拟揭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为今后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应用胎儿真皮来源的Z3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骨髓来源的BMMS-03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应用BrdU掺入分析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等方法发现,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作用下,MCF-7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应用划痕实验和琼脂糖滴实验发现,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也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基因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来研究认为进入循环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延到广泛的组织,当组织损伤时,还可以特异性迁延到靶组织参与修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延的机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分布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腺病毒介导的IL-8受体过表达对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含有IL-8RA和IL-8RB的c DNA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 Ad-IL-8RA-GFP、p Ad-IL-8RB-GFP和p Ad-Null-GFP)分别转染分离培养的P3-5代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签蛋白CD29、CD44、CD34、HLA-DR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粘附实验及Transwell趋化实验观察过表达IL-8RA/B的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生长状态良好;干细胞特异性相关蛋白CD29、CD44阳性表达,CD34、HLA-DR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IL-8RA/B过表达的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但是过表达IL-8RA/B的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在损伤内皮上以及迁移到小室下方的细胞数目更多。结论以上结果表明IL-8RA/B的过表达不影响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但是能够促进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向IL-8趋化和向损伤内皮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可获得性、可扩增性和可多向分化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用于构建工程组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在于如何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此,研究并改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至关重要。对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方式、培养系统以及培养中的环境因素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各种组织都具有促分裂、促迁移、促细胞形态发生的作用,尤其是肾脏、肺和肠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同时还具有相对的定位归巢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由于MSC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良好的基因载体.为联合应用HGF和MSC的作用,本实验在分离培养小鼠MSC并鉴定后;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GF瞬时转染MSC;采用半定量RT-PCR和ELISA法分别鉴定HGF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试剂对MSC的活性无影响,转染细胞形态及定向分化特性未发生改变;HGF在转染后48 h达到最高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在10 d时仍略高于对照.脂质体介导pcDNA3.1-HGF瞬时转染小鼠MSC后,HGF在转染后10 d内升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LPS诱导的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免疫调控作用,通过构建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检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LPS诱导建立呼吸窘迫综合症小鼠模型,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检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降低Th1细胞的分化,促进Treg和Th2细胞的分化;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抑制呼吸窘迫综合症模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过表达白介素-37a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骨髓中的间充质样干细胞(m esenchym al-like stem cell,MSCs),探索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生长特性分离纯化人胎骨髓间充质样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添加常规诱导液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并利用特异性细胞化学染色法加以鉴定。结果:从人胎骨髓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间充质样干细胞,P4代细胞有92.3%的细胞处于G0/G1期;P5代细胞有96.1%的细胞处于G0/G1期;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结果显示:人胎骨髓MSC表达CD15、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不表达与GVHD相关的HLA-DR、CD80、CD86、CD40、CD40L。在经典的诱导条件下,人胎骨髓MSCs可迅速向脂肪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人胎骨髓中含有丰富的间充质样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且免疫原性弱,是组织工程的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心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6.
分离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使用SV40 LT抗原慢病毒载体建立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系并鉴定。将含有SV40 LT基因片段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获得包装后的病毒粒子,感染鹿茸软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形态观察、细胞增殖、real-time PCR、甲苯胺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SV40 LT抗原表达以及细胞性质。实验所建立的永生化鹿茸软骨细胞系与间充质干细胞系能够稳定传代并具有较强的体外增值活性。RT-PCR检测到SV40T抗原的表达,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所得细胞系具有原代细胞的基本性质。成功获得永生化的软骨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系,为后续鹿茸生长及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健康产妇脐带为材料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传代,做细胞形态观察,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及免疫表型,测定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的能力.发现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扩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并且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和抗原表型.成功建立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系,可以作为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新的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干细胞标记示踪在研究细胞治疗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标记物对干细胞的安全可靠性是细胞标记示踪的重要前提。文章对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慢病毒转导并比较它们在转导前后的增殖、多项分化潜能和细胞表型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在等量pLVX-IRES-Puro-GFP慢病毒载体转导下,hESC-MSC细胞慢病毒转导效率显著高于h ADSC(P<0.01)和hUC-MSC(P<0.01);但是hESC-MSC、hADSC和h UC-MSC标记GFP基因前后细胞增长形态、增殖力、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分化潜能均没有明显差异。文章提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进行安全可靠的GFP基因标记,而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更适合用以慢病毒感染的示踪标记或者基因修饰。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临床科研工作者愈发重视衰老性疾病的诊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基于细胞的治疗手段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中主要的候选细胞,具有独特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以及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生复制性衰老,可引起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其中端粒缩短、氧化应激损伤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是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senescence, ag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为中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衰老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北京鸭肾脏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急性损伤的免疫反应.用LPS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制作急性组织损伤模型,用北京鸭肾脏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结果表明,LPS诱发炎症反应后,取对数生长期能分泌一定抗炎物质且生长增殖活力旺盛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可显著降低TNF-ɑ和CRP水平,调节促炎因子IL-4和IL-10对炎症的应答反应,说明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炎性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