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大陆独立以来,以欧美为主导的发展援助,客观来讲并没有为非洲找到本土化减贫路径,其原因在于西方援助国与撒哈拉受援国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对等的,外来干预式的减贫不但忽视了西方的制度、理念和经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本土适应性,更削弱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治理能力和自主探索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呈现出有增长、无发展,贫困人口更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的新特征,同时,主导撒哈拉以南非洲减贫的力量也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新型合作关系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减贫提供了另一种经验和选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内生发展动力也在提升.但现行自由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仍是制约非洲摆脱贫困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造撒哈拉     
<正>250万年前,一片荒漠逐渐在非洲北部形成。时至今日,这片荒漠已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质荒漠,它就是撒哈拉。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东西长约4800千米,南北长约1300~1900千米,面积达到9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满整个非洲北部,占非洲总面积的32%,和美国本土面积不相上下。在这片黄沙与砾石称霸的世界里,沙丘连绵、戈壁茫茫、酷热  相似文献   

3.
撒哈拉大沙漠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250毫米等雨线(约北纬14。线1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临红海的广阔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语中“大荒漠”一词的音译。  相似文献   

4.
1998年,非洲石雕艺术馆的摄影师大卫·考尔森在尼日尔东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一块雕有长颈鹿图案的巨型石刻。石刻中的长颈鹿有6米高。据估计,雕刻年代约在8000年前,在长颈鹿图案的周围还刻有一些粗糙的花纹,其雕刻的年代看上去要比长颈鹿晚得多。迄今为止,无人知晓是谁雕刻了这些图案。人们只知道非洲古代的手工艺者制作这些精美的石刻时,撒哈拉地区的气候是十分舒适宜人的,因此动植物繁盛,众多人口居住于此,他们在撒哈拉建立起城镇,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明。但是随着撒哈拉地区气候的异常变化,风沙掩盖了一切。撒哈拉沙漠中的石雕@王文…  相似文献   

5.
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而且,它在世界上还创下了许多世界之最。比如:它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它又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在沙漠中心围很大一片范围内,一年甚至连续几年滴雨不下;它还有世界沙漠中最大的地下淡水湖,人们称之为“淡水海”,蕴藏的淡水估计有300万亿立方米,只是这些水埋藏在几百米至4000米深的地底下,难以大规模开发…… 这样一个干旱、炎热而又荒凉、浩瀚的沙漠,其生存环境自然会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对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它又独具魅力。 因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合作项目,我曾在马里北部作过行程近2万公里的考察。因为马里北部属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边缘,所以我有幸“走近撒哈拉”。正是这一“走近”,让我目睹了撒哈拉的一些真实面目,令人难忘。 被遗弃的村庄 1988年3月下旬,我们开始了对马里北部沙漠地区的考察。那里属于荒漠草原与沙漠的交错区,也是沙漠进退与人类活动之间的拉锯地带。经历了1982-1984年连续三年的大旱之后,大地还没有来得及从这场自然灾害中缓过劲来,1987年又是一个大旱之年。我们的考察,就是寻找大旱后环境恶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英撒哈拉环境科学考察队”于2001年10月21日从尼日利亚出发,骑着单峰骆驼,沿着古驼道,穿越了撒哈拉。历时整整100天。这是人类近百年来第一次沿古驼道进行的驼队探险考察。我国著名野骆驼专家袁国映教授参加了这次穿越,这也是中国人首次穿越撒哈拉。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公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对曾经在公元前1 400年至公元400年生活在古埃及的三具木乃伊的遗传物质进行了首次完整分析。研究指出,与古埃及人相比,现代埃及人的血统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更为相近,而古埃及人的血统与近东和西亚人更为相近。这就意味着,在不远的过去曾有撒哈拉以南  相似文献   

8.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有一座著名的石头城,该城坐落在该国维多利亚堡东南27公里处的一片崎岖林地上,是古代一个巨大王国的都城。全城由90多万块花岗岩砌筑而成,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一片废墟,但当年古城的宏伟规模仍清晰可见。石头城的古建筑群组合精致,构思巧妙,视野开阔,围墙坚厚,石塔高耸,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不仅在津巴布韦现存约200处古代遗址中最负盛名,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石头城的主体建筑物有两处,欧洲人把它们分别称做“卫城”和“神庙”。前者建于一座高约120米的石山上,是居高临下、构筑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它巧…  相似文献   

9.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东部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北美洲的墨西哥、亚洲印度以及缅甸的中部,终年酷热而无四季之分,但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干季长达4个月以上,基本上不下雨。青草枯萎了,灌丛和小乔木落叶,大地凋败,好像沙漠一样荒凉。湿季一来,草根和残株抽出嫩芽,原野一片葱绿,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特殊的气候,无法造就参天的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现     
英国“胜利号”残骸惊现,“秦穆公坟”实为一座高台建筑,部分雄蜥蜴会男扮女装,巨蟒化石,史前巨兽之河惊现撒哈拉。  相似文献   

11.
古地图带给人们不解之谜。澳洲是17世纪才开发的,可是在1510年绘制的一张航海地图上却早已精确地标出了澳洲的轮廓。在绘制于1502年的夏弥王海图上,在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居然标出了湖泊、河流、城市,是这幅地图画错了吗?然而,科学研究证明,公元前4000年左右,撒哈拉地区的确气候湿润,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才导致撒哈拉千里沃野变沙海。令人不解的  相似文献   

12.
何京 《世界科学》2004,(3):47-48
谁是第一个原始人? 不久以前,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是360万年以前生活在东非热带稀树干草原上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科学家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猿骨骼:露西.近些年来,科学家大概发现了五种比露西还老的古猿.2002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布吕内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一个距今700~600万年的人种:撒哈拉乍得种.  相似文献   

13.
南极内陆是地球上环境最严酷的地方,地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只有沿海地区才有一些裸露的岩石,这里风大且多,一般风速都在10级以上,最大风速每秒约100米。这里十分干燥,年降水量只有55毫米,和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有"白色沙漠"之称。在这样的环境中,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不会有生物在那里生存了,只能是一个死寂的世界。然而,许多科学家不畏艰险在那里考察发现,这里也有生机。科学家们常在辽阔的冰原上看到一片片由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好像给莽莽雪原铺上了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地毯。其中有一种叫雪农滴虫藻的植物,又叫红藻,它十分耐寒,专门生长在雪  相似文献   

14.
蜘蛛掘井: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大蜘蛛,自己会掘井,并且能在井口处吐丝结网,以遮蔽落物和阳光,然后自己躲避井底酣睡.  相似文献   

15.
<正>问大家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是哪个大洲?是非洲吧,那里有撒哈拉大沙漠。肯定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南极洲,因为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甚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  相似文献   

16.
动物避暑     
蜘蛛掘井: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大蜘蛛,自己会掘井,并且能在井口处吐丝结网,以遮蔽落物和阳光,然后自己躲避井底酣睡。  相似文献   

17.
东升 《科学之友》2020,(3):46-47
正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许多绝美的自然景观其实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地质规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颇为怪异的地质奇观。撒哈拉之眼位于毛里塔尼亚,像一个50千米宽的靶心,在早期太空任务中被作为一个地标使用。它是世界上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观之一。据了解,撒哈拉之眼最初的时候被认定为一个陨石坑,但是考察之后发现其中心区域的地势比较平坦,温度不高,没有任何撞击的证据,所以否定了陨石撞击这一说法。还有人认为,这是一座火山,但是在撒  相似文献   

18.
地轴倾角的细微颤动会引发一系列异常情况,以致将古代伊甸园转变为撒哈拉大沙漠可能吗? 1999年7月15日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刊载的一份报告确认了这种可能性。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以马丁·克劳森(Martin Claussen)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地球时常变更的地轴倾角引起撒哈拉地区地表水迅速干枯。地轴变迁原理如同一只顶点微微颤动旋转的陀螺一样,9000年来地球倾角已从24.14度下降到23.45度,从而导致北半球夏季变得较为凉爽。当克劳森将北半球凉爽夏季资料输入计算机以求模拟地球大气层、海…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生存,很多动物学会了节水,它们巧妙用水的高超本领令人惊叹不已. 错时法科学合理 弯角大羚羊生活在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靠摄食植物来获取水分.如果有充足的青草,它们就不需要饮水.由于撒哈拉地区植物不足,因此要旅行千里去觅食.它们由年长的公羚羊领队,以5~20只为-伙迁徙.  相似文献   

20.
美国考古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尼日尔北部撒哈拉沙漠中搜寻恐龙化石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大墓场,最终发掘出200个墓葬,它们分属于两个古代族群——生活在公元前7700年-公元前6200年的基非安人和生活在公元前5200年~公元前2500年的特里安人。这一发现表明,原本绿草葱葱的撒哈拉是在全新世末期才彻底干涸、成为全球最大沙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