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添加钨和稀土元素对TiAl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粉末冶金技术制备Ti-44.7Al、Ti-44.7Al-xW、Ti-44.7Al-xLa-yCe合金材料,采用透射电镜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不同W、La、Ce添加量对机械合金化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元素时TiAl合金颗粒的平均尺寸为30~60 μm,但添加微量稀土元素La、Ce对TiAl基合金的细化作用非常明显,其平均尺寸为20 μm;通过机械合金化在TiAl基合金系统中添加微量W元素会形成新的固溶体相,这种新成分相大大提高TiAl基合金的抗弯强度σb,当W添加量为1.0%时,σb达到峰值,随后随着W原子数分数的增加,抗弯强度降低;TiAl合金的抗弯强度σb开始随着稀土元素La的增加而增加,在0.5%原子数分数处达到峰值,然后强度随稀土原子数分数的继续增加而下降;而合金的强度却随添加Ce的原子数分数的增加而直线下降,同时添加W的TiAl合金的强度高于加稀土La、Ce的TiAl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混合稀土对高铝锌基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使合金铸态组织细化,强度、塑性、韧性和耐磨性得以提高。在稀土加入量为0.1%时,湿砂型铸态组织中晶界与昌内均可观察到稀土相的存在,而在水冷金属型铸态组织中,却未观察到稀土的存在,稀土元素固溶于基体中。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几年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电极材料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善合金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包括合金组成的改进、热处理、表面处理、制备复合合金等方法。讨论了稀土-镁-镍基贮氢合金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具有软磁性能的合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采用室温非水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Sm-Fe-Ni-B合金,并利用SEM、EDS和VSM考察了稀土Sm对镀层形貌,耐腐蚀性和磁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Sm的添加量在3 g/L时对镀层的形貌和耐腐蚀性能都有较大的改善,对镀层的饱和磁化率和矫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铬、硅含量对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开发了四种不同成分的镍基合金 ,通过扫描电镜 (SEM)、能谱分析 (EDS)和X射线衍射 (XRD)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手段 ,研究了Cr、Si含量对试验材料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Cr、Si含量适宜时 ,合金可实现碳化物、硼化物和硅化物的复合强化 ,使合金中第二相数量多、分布均匀、硬度高、耐熔盐腐蚀能力强 .在 850℃以下可替代钴基合金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钨振子、PVC表面沉积镍基合金。为获得钨振子与镀层同较强的结合力,通过采用不同预处理、热处理方法来完成。实验表明,用以双氧水为主的混合液预处理,Ni-P合金镀层结合力最佳;在保护性气氛中热处理,可大大增强镀层与基体结合力。PVC表面用氯化钯活化可得到导电性良好的镍基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温镍基铸造合金HH33上稀土含量对激光表面熔铸钻基合金涂层开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稀土时,基体中出现了微裂纹;稀土含量为0.5%Wt时,裂纹由基体向涂层扩展;稀土含量为2%Wt时,裂纹进一步扩展直至贯穿涂层。此时,裂纹的长度和宽度最大,裂纹周围的组织粗大;当稀土含量为3%Wt时,涂层及基体无裂纹出现,且涂层组织细小、均匀.涂层显微硬度值较未加稀土时低。  相似文献   

8.
铬,硅含量对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开发了四种不同成分的镍基合金,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手段,研究了Cr、Si含量对试验材料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Si含量适宜时,合金可实现碳化物、硼化物和硅化物的复合强化,使合金中长二相数量多、分布均匀、硬度高、耐熔盐腐蚀能力强。在850℃以下可替代钴基合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贮氢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金属氢化反应及贮氢合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贮氢合金的基本类型、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目前已开发研究的贮氢合金品种类型虽然众多,但成熟的主要还是AB5型稀土合金。钒基固溶体合金因贮氢容量大,镁基合金固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在贮氢合金的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贮氢合金应用领域广阔,但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试验开发阶段,只是在镍—氢化物二次电池中获得了产业化,因此贮氢合金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非水室温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Tb-Fe-Co-B合金薄膜,并利用SEM、EDS、XRD和VSM分析了稀土Tb对镀层形貌、成分、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Tb的添加量在3 g/L时,镀层更趋于平整致密,镀速明显提高,而镀层结构并未有明显转变;但对镀层的饱和磁化率和矫顽力均有所提高。此外,通过600℃热处理可改变镀层的结构从而对合金的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稀土(La,Nd,Sn)化合物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稀土化合物后对电沉积Ni-Co合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Co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符合“异常共沉积机理”;在电镀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后,可以增大合金电沉积过程的阴极极化,并能增强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也能使合金阴极的析氢电催化活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铝合金表面进行Ni-P -SiC化学复合镀 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中SiC粒子添加量的增加 ,镀层中Si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 复合镀层中SiC粒子均匀分布于Ni-P基体 ,通过系列的工艺实验 ,找出了SiC的最佳添加量 同时对铝合金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研究 ,简化了铝合金表面化学镀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化学镀Ni-P合金镀膜的耐磨性,研究了Ni-P-Al_2O_3化学复合镀膜的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了适当的化学镀液组成和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热处理对镀膜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时间、装载量对镀速及Ni—P合金中磷含量的影响。对化学镍镀波的循环利用作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镀液再生后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化学镀超薄Co-P合金膜的制备工艺,发现合金膜的P含量随施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镀液PH值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化学镀 Ni-Cu-P 合金的工艺,对镀液的稳定性和镀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含 Ni83.31%、Cu4.08%、P8.59%均匀无针孔的镀层;镀层的结合力、耐蚀性良好;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镀达到993.4HV.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中温直接化学镀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铝合金在中温(70℃)条件下直接化学镀镍,在化学镀液中加入活化剂(含氟化合物),并对主配合剂进行调整.适宜浓度的活化剂可以加快化学沉积镍的速度,改善镀层的综合性能;氨基乙酸为主配合剂,能明显改善镀层的耐蚀性能,提高了镀层腐蚀电势,降低腐蚀电流,增强镀层的抗色变性能;在含有2g.dm-3 KF和8g.dm-3氨基乙酸的镀液中化学镀镍,能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Ni-P镀层.  相似文献   

18.
镍-磷/金纳米粒子复合化学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化学镀镍磷溶液中添加金纳米粒子,在基体钢铁上沉积得到镍-磷/金纳米粒子复合镀层. 金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浓度为1.0?μmol•L-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示差扫描热量分析仪,X 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仪器对镀层性能进行了分析. 通过EDS分析表明,Ni P镀层中P的质量分数为9.72%,而Ni P/Au镀层中P质量分数为9.29%,金的质量分数为0.93%. 与镍-磷合金镀层相比,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镀层组织致密,孔隙率小,对基体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喷涂用Ni/WC金属陶瓷粉的化学镀制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马臣  吴明忠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4,22(4):490-493,501
对非金属化学镀镍活化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以盐为活化剂的直接活化新工艺.采用这种活化法,首先在碳化钨颗粒表面吸附上具有催化活性的Cl^-,然后进行化学镀镍,得到均匀、致密、完整的Ni-P合金包覆层,并对镀镍合金层成分进行了能谱分析以及镀覆层形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镀覆层除镍、磷元素外,实验过程中未引入杂质元素,镀层为典型的低磷层形貌。  相似文献   

20.
在制得Fe-Zn合金镀层的基础上,研究二元非晶态Fe-Zn合金的显微硬度随镀液中的ZnSO4/(ZnSO4+FeSO4)的比值、热处理温度及镀层结构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镀层中Zn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ZnSO4/(ZnSO4+FeSO4)比值为0.47时达到最大值。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晶态镀层在400℃开始晶化,此时镀层的显微硬度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