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乙酰丙酮合锰(Ⅲ)引发淀粉接枝MM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酰丙酮合锰(Ⅲ)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MMA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据此得应速率与上述诸因素的关系。推导并验证了接枝反应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反应机理。求得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乙酰丙酮铜(Ⅱ)引发淀粉与MAA接枝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以乙酰丙酮(Ⅱ)引发淀粉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接枝共聚反应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淀粉浓度对接枝率、接枝反应速率的影响,推导并验证该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模型及反应机理,计算接枝反应、均聚反应和总聚合反应的表面活化能。  相似文献   

3.
以Mn(Ⅲ)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与洋芋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并初步对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淀粉的皂化产物吸水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引发下淀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在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反应过程中各种反应对数如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淀粉的预处理温度对淀粉接枝反应及共聚物组成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淀粉和不同玉米变性淀粉接枝反应的能力,并分析了在反应过程中锰离子价态的变化,为进一步搞清锰离子引发淀粉接枝反历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过渡金属乙酰丙酮配合物引发淀粉与烯基单体接枝共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Mn(Ⅲ)、Co(Ⅲ)、Cr(Ⅲ)和V(Ⅳ)的乙酰丙酮配合物引发淀粉与MMA、AN、AM和AA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引发活性。实验表明,4种引发体系中,Mn(acac)3的引发活性最佳,它可以有效地引发淀粉与上述4种单体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并获得较高的PG;Co(acac)3和Cr(acac)3仅对水溶性烯基单体AM、AA有良好的引发活性;Vo(acac)2对4种单体的引发活性均较低。4种单体中,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钾(DPC)为自由基引发剂,在尼龙-1010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具有一定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比的接枝共聚物。对接枝产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反应温度、pH值、单体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探讨了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7.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了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秀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酯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和淀粉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4.5×10^-3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MMA和VAC重量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用核磁共振谱对接枝交  相似文献   

8.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锰酸钾作引发剂,引发芋艿淀粉与丙烯酸胺接枝反应.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硫酸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物的絮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同锰酸钾作引发剂,引发芋艿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反应,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硫酸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物的絮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硫酸高铈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DMDA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在讨论引发剂浓度、PH值、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影响的前阶段工作基础上[1],研究淀粉与DMDAAC比、反应物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红外表征,并评价了接枝共聚物的粘土防膨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二过碘酸合银(Ⅲ)钾(简称Ag(Ⅲ))为氧化剂,尼龙66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尼龙66表面上引发丙烯酸酯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高接枝参数的接枝共聚物,测定了各种外界条件和不同结构丙烯酸酯单体对接枝参数的影响。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Mn(Ⅲ)引发淀粉与MMA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研究了MMA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引发剂浓度,MMA浓度,淀粉浓度和湿度改变绎接枝率的影响;由实验结果求出了反应速度的表达式;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求出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均聚反应的活化能分别是31.15kJ/mol和46.83kJ/mo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经过热处理的改性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用红外光谱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探讨了引发剂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的质量浓度为600g/L,反应温度为70℃,过硫酸铵的浓度为0.26mmol/L、醋酸乙烯酯的浓度为0.63mol/L时,反应条件最佳。将该接枝共聚物作为胶粘剂,用于纸浆的粘合,并与纯淀粉粘合剂相比较,所压制纸板的应用性能得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引发剂在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对一些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并比较了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不同经发体系的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结果,表明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引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淀粉型非离子型絮凝剂的方法,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分别探讨了单体配比、油水体积比、引发剂浓度及乳化剂用量对反应产物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富马酸二甲酯与土豆淀粉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富马酸二甲酯与土豆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单体浓度为0.55mol/L,引发剂浓度为6.0mmol/L时,接枝率较高.对富马酸二甲酯与土豆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由溶液聚合法,以KMnO4/H^ 为引发体系,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酸度大小、淀粉加入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Ce~(4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下,丙烯酰胺在玉米淀粉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发现玉米淀粉经过酸性处理后容易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探讨了反应温度、丙酰烯胺与玉米淀粉的配比、四价铈离子浓度、加料方式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以硝酸铈铵(CAN)/酸为引发体系,在淀粉与二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季铵丙磺酸内盐(DMAPS)的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基础上,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AM和DMAPS的三元接枝共聚反应,并着重比较了丙烯酰胺的加入对接枝反应条件以及接枝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应用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接枝物的抗粘土水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