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年试验研究,研究了大豆高产施肥技术体系。针对目前大豆生产上存在着施肥量不足,肥料结构单一,施肥时期不当,认为高产大豆庆于秋季施肥,配方施肥中的微量元素应从种衣剂和叶面肥形式施入,大量营养元素的配比和适宜施量为:磷酸二铵225kg/hm^2,尿素37.5kg/hm^2,硫酸钾45kg/hm^2.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小麦面积包烘焙品质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磷化肥187.5kg/,^2的基础上配合施用16500kg/hm^2绿级鲜草,8250kg/hm^2玉米秸和45000kg/hm^2有机肥,(2)面粉的吸水率较空白对照提高02%-0.6%。(2)面团形成时间较空白对照1-2.5分,面团稳定时间较对照提高0.5-2分。(3)马粪,化肥  相似文献   

3.
根据松嫩平原农区特点,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国家农业攻关和重大项目海伦试验基地基点村-胜利村的种植业怀草食动物兼营户的经济效益、规模进行评估分析。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松嫩平原农区兼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单一种植业户,其生产规模:种植业2hm^2-4hm^2养牛4-6头 。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点多年田间试验,对黑龙江省化肥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目前农业使用化肥氮磷比例为1:1,全省平均施肥量145.53kg/hm^2,平均化肥增产6.6kg/kg粮豆,要实现本世纪末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3250万t目标,需化肥131.65万t,施肥量197.5kg/hm^2;实现下世纪2010年粮食总产达5000万t目标,需化肥184.65万t,施肥量277kg/hm^2;化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米氏机理速度方程进行了数学上合理的分析与推导,得到三处间化模式。以第一个模式作为示例,成功地应用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Marquardt方法对尿酶催化反应进行了数据扑合计算分析、所得结果K1,K2,K3,米氏常数和最大速度的平均值分别是5.2mM/s,3.5s^-1,6.2s^-1,1.89mM和1.23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6.
黑土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分蒸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在田间及实验室条件下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分蒸发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在饱和含水量下,有机质含量与水分蒸发量成正相关;(2)在非饱和含水量下,土壤水分蒸发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和容量呈抛物线状;(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 ̄5%,容量接近1.18g/cm^3时,土壤水分蒸发细度最小;(4)培肥土壤可质量春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ShanxiProvinceisextremelypoorinwaterresource.TheaverageannualwaterresourceofShanxiisabout142billionm3andpercapitawaterresourceisonly454m3,whichisequalto1/20ofthepercapitawaterresourceoftheworld.Shortageofwaterproducesagreatimpactonpeop…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籽用南瓜面积已达200万hm^2,但因栽培技术上的不完善,而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籽用南瓜高产稳产的合理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两优信粳1号高产低肥优化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6因子最优混合设计,通过微机建立了初步得到反馈验证的高拟合度产量函数模型。经综合解析、模拟优化,充分显现了两优信粳1号8250kg/hm^2以上的高产低肥优化农艺措施。并对其吸收地力氮素的能力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对亲本间多态性均高达73%的杂交组合,分别建立二个型F2遗传体,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二张涉及12条染色体的籼稻RFLP连锁图谱。在特三矮2号/C.B.的图谱上,定位了89个标记位点,总图距为1410.4cM,标记痊点间平均图为18.3cM;外引2号/。C.B.的图谱上有93个标记位点,总图距为1328.5cM,平均为16.4cM。  相似文献   

11.
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体系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土区的4564hm^2坡耕地为模式,研究推广了作物轮作、土壤耕作、作物施肥、植物保护、选用良种加田间辅助措施“六制”配套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体系。做到耕作制度化、管理科学化、栽培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系列化,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与高产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12.
胡华平  汪浩 《系统工程》1994,12(5):31-34
用早熟3号/特矮大麦、早熟3号/91-6411、早熟3号/浙皮1号和91-6411/特矮大麦4个组合的P1、P2、F1、F2、B1、B2和B26个世代的试验资料,探讨了4个组合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早熟3号/特矮大麦和91-6411/特矮大麦的株高表现明显的超显性,分离世代中高秆、矮秆呈双峰分布,株高的遗传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模式,高秆为显性。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施用硅肥增产效果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施用硅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各处理比未施硅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水平,且能增果增重,提高饱果率、出米率。每667m^2施硅肥30kg~40kg,增产效果极显,达20.03%~24.71%,增纯收益137.76元~168.80元,投入产出比为:1:11.48~1:10.55。表4。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民经济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若干研究结果,包括:1.根据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的思想建立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基本模型,对经典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做了修正;2.建立了考虑人力资源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模型系统;3.研究了水资源的投入占用产出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分数据回归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明显变化,本文分析了用水结构受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变动规律.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成分数据,运用软件SIMCA-P 11.5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成分数据线性回归模型,证明了用水结构组分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有一致性.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合理有效的定量方法,并可作为对未来用水结构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波分复用系统中动态增益失衡问题,在常规掺铒光纤放大器内部同时引进增益谱平坦和全光增益锁定机制,研制出满足8×2.5Gb/s系统要求的新型增益均衡EDFA,首次实现了WDM8×2.5Gb/s级连放大传输系统的动态增益均衡。在传输信道数改变的动态运行情况下,误码率为10-12,接收机最高灵敏度为-32dBm,最大功率代价仅为0.5dB。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江平原水特点,研制成水资源动态模型FLOWAT。模型包括:1.流域地面径流(即产流)模型RAINWAT;2.流域地面汇流模拟模型FLOWAT;3.融雪径流通模型SNOWAT。这组模型联合运行可模拟计算流域全年降水量,地面产流和流域汇流的不资源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山西省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禀赋逆向配置的典型问题,研究山西省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关系以及用水结构的合理性问题。首先进行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用水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和第三产业用水量与产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用水量是产值的G ranger原因,用水量对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远大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用水量与产值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山西省第二产业重工业化的产业特点及高耗水的用水特点,并对山西省用水结构及效率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水资源配置的协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建立的有关松嫩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棋型,分析松嫩平原未来15年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包括增加玉米积温,干旱地区灌水,计划外耕地的利用,改变种植结构,增加施肥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分5年为一阶段预测了到2000年,2000年,2010年松嫩平原粮食生产情况,预测结果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总量管理策略,以吴季松教授创立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工程管理动平衡态模型为理论基础,开展北京市水资源系统管理应用研究。研究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方面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需求的发展特点,并从地表水供给、地下水供给和再生水供给方面分析了水资源供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2015~2050年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了预测评价。为实现北京市水资源动态供需平衡,应合理利用南水北调水资源,提高再生水利用规模,加大地表水资源和再生水资源的供给,并从长远考虑,建议从人口总量控制、实施渤海水淡化调水入京、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