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基于GIS的土地生态适宜性模糊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在阜新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中。将阜新市区的土地按利用方式划分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用地和绿化用地,选取16种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并对其进行量化分级,构建了多层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和计算隶属度值,构成了隶属度矩阵并导入GIS数据库,从而使模糊评价法与GIS相互关联,实现了二者在相关评价数据上的过渡。运用AHP法确定了各层因子的权向量,结合隶属度矩阵综合评价后形成单一用地方式专题图,再将4张不同用地方式专题图在MapInfo中叠加,构成土地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市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整体上适中,中部偏西、西南部和东北部偏低,东部相对较高。评价结果为阜新市区建设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方法的黑龙江省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7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以便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支持。结果表明:①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较高;②七台河市、鸡西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牡丹江市和鹤岗市土地开发适宜性中等;③伊春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开发适宜性较低。该评价结果可以为宏观上把握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潜力和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表5,参7。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逆序问题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土地利用评价中常用的层次分析法,对于权重综合评判算子的保序条件和保序性进行了研究,并证明了加权乘积法是符合所有5种保序条件的算子.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土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各因素的特点,对层次分析法做出发展,提出限定性因素评价模型,发展形成限定性层次分析法,并将之应用到泉州市场地防灾适宜性评价中.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建立用于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土地适宜性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京大高速公路山西段临时用地复垦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同时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种植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充分评价上土地潜力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进而优化生产布局。GIS技术是正在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强大空间分析能力的高新技术,与种植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可充分发挥地图化表现和空间分析能力。本研究以ArcView为GIS工具,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的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并以澜沧江下游地区96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对14种热带特色经济作物进行了评价,生成了相应的专题地图,对种植适宜性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表2,图3,参3。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缺乏对空间问题决策的支持能力的缺点,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和人机接口4部分组成。实践应用表明系统兼有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湖北省潜江市农用地、林地、建设用地为研究范围,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评价系统为指导,系统分析了评价系统中各要素的有机联系,阐述了如何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配置的安排和布局提供依据.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农业资源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南京地区农业资源开发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特点和优势,结合历年地面气象资料和作物生物学特性,计算了5个郊县的气候生产潜力,为进行农业分区和分析受限制因子提供依据,最后用最优综合评价模型讨论了5个郊县农业资源优势次序,并为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周边地区土地持续利用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指标体系的构成因子,并对持续土地利用状态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平原中部的白洋淀周边地区的土地持续利用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影响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提出了今后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通过确定评价单元,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验指数和法作为适宜性评价模型,并结合遥感解译得到的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三江平原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比山地丘陵区更适合旱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种植,适宜旱田的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73.44%,其中高度适宜旱田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23.48%,边际农地和不适宜旱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6.39%;适宜水田的面积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70.04%,其中高度适宜水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6.75%,边际农地和不适宜水田的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6.07%.将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三江平原2005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三江平原现有旱田中的39.10%属于高度适宜,边际农地和不适宜旱田占现有旱田面积的25.87%;现有水田中的53.41%为高度适宜,不适宜的面积仅占1.73%.以上结果说明目前三江平原旱田利用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水田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在平原区.图2,表8,参18.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数据直接参与土地资源开发类型空间分布的评价,以区域遥感数据代替某些地面属性,来了解和研究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中采用缨帽变化中的亮度和湿度、热辐射波段、差值植被指数等内容作为自然条件的评价指标参与整个土地资源开发类型的空间分析。基于递阶结构模型,从土地资源的系统结构出发,针对不同的分类目标,研究内部各个单元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得到土地单元在不同目标层次上的空间分布状况。这样不仅详细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而互对其空间分布状况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到一个对土地资源开发类型的全面性认识。从而就土地单元进行了功能性划分,在整个系统结构上实现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图2,参7。  相似文献   

12.
该项研究在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四荒”的涵义,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四荒”的成因、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主要特征,采用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荒”进行适宜性评价和类型分级,明确治理开发潜力和利用方向,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建成了10个综合治疗开发实体模型,取得了显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四荒”的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紧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人地关系的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城市区位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这种空间差异分布由南向北依次形成苏南、苏中、苏北3个梯度带,与江苏省各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4.
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为及自然因素双重胁迫下,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不断退化,因此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退耕还湿是保护和恢复三江平原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其首要和基础任务是对区域农田进行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以确定适宜还湿农田的具体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该区域农田退耕还湿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的可行性,进而丰富了退耕还湿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为退耕还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图8,表3,参33。  相似文献   

15.
立足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筑状态空间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株潭城市群23个县(市、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测算和比较.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依照土地资源承载潜现状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的承载区域,区域土地资源承载潜力由城市群中心向外增强,呈放射状蔓延.差异的成因来自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等多个方面,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当遵循"创新增量、提升存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试论土地综合评价技术模型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定土地综合评价参评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对其进行度量与综合,是土地综合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以唯物辨证法,系统科学等有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农业系统工程方法,设计了土地综合评价的参评因素度量与综合技术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山西省祁县农用土地分等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挖潜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区域内的14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协调度两个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1997~2005年间各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20个指标的影响因子,从贡献率和影响因子出发,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然后从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出发,结合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将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划分为东部模式、中部模式和西部模式,并且各区域呈现出一定的均质性。表4,参6。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定量土地评价参评因素选取中土地生产力指标确定的分析探讨。分析结果显示:指标能量形式对土地因子的筛选结果好于货币形式,其中以产值的筛选结果最为稳定,合理。建议产值作为定量方法选取土地参评因素的首选土地生产力指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河南省南阳市植烟田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各项土壤肥力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烤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南阳市烤烟种植区土壤肥力评价图。结果表明,唐河、方城和内乡的东南部由于植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K含量高,为土壤适宜性较高地区;西峡、淅川、邓州和内乡的西部植烟田虽然土壤中有机质和含N量较高,但Cl-含量也比较高,为次适宜区。今后应注意改良土壤,加强N、P、K搭配比例的协调。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20.
利率风险管理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以银行月利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水平、斜率、曲率和峰度4个维度的零久期缺口为约束条件,构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将反映收益率曲线水平因子、斜率因子、曲率因子和峰度因子4个维度变化的Svensson模型参数引入经典的Nelson-Siege久期模型,建立“四维久期”模型,从4个维度更加准确地衡量利率风险。不但可以反映Nelson-Siege久期的水平因子、斜率因子和曲率因子,而且还反映了峰度因子。以“四维久期”的利率风险免疫条件为约束,以商业银行利息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控制利率非移动风险的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确保在利率发生变化时、银行的净资产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