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川中地区充西构造须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须四段致密砂岩地层水物理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综合测井解释、试油成果开展了单井储层及气水层识别。井间气水层对比研究成果表明须四段致密气层的气水过渡带较宽,没有明显的气水界面,仅存在含水饱和度向上逐渐降低的趋势。气水分布受储集层物性、断层和裂缝系统、褶皱等多种因素控制,充西须四段致密砂岩气田气水分布模式可归纳为断层侧翼控制型、断层末端效应控制型、岩性-褶皱控制型、褶皱控制型。  相似文献   

2.
广安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气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对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水层进行定性识别并通过改进阿尔奇公式计算致密地层的总含水饱和度,再利用核磁共振测试资料求取束缚水饱和度,二者之差为可动水饱和度,可用其对研究区致密砂岩中的气水层进行定量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气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典型的岩性气藏,纵向存在多个气水系统,气水系统内部为上气下水的分布状态;宏观上气层大多分布于构造高部位,气水层、水层分布于缓坡部位;须六段纵向气水分布相对复杂,须四段纵向上水层多集中于下部;宏观上气水分布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和构造起伏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决定其微观分布状态,断层、裂缝、异常压力对气水分布起到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中江沙溪庙组深源浅聚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应用岩芯分析、测井、试气、生产、核磁共振和地层水化学分析等资料,对地层水的微观赋存状态、宏观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江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为III$\sim$V类CaCl$_2$型地层水,地层水以束缚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赋存于储层中,宏观上气水分布受断砂配置、局部构造和河道内部非均质性控制。断层既是天然气充注的基础,又是散失的通道,控制着气、水的宏观分布特征;近断层处天然气易散失,以气水同层为主。河道内部非均质性和局部构造共同控制气、水的局部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内部发育的岩性(物性)封堵能阻止天然气向高部位断层处的运移和散失,并使得气水呈“香肠式”分布,构造低部位也可见气层发育。无岩性封堵河道气水呈“上气下水”分布模式,局部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构造相对低部位为水层或气水同层。  相似文献   

4.
川中地区香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第四段(香四段)为具低孔、低渗的致密碎屑岩储层.香四段气水层集中发育于中下部,气水分布态势严格受岩性控制,构造起伏对气水分布起辅助作用,非常规岩性-构造气藏与岩性气藏并存.气水分布关系因所处区域位置或构造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相对稳定的斜坡区有利于岩性圈闭聚气成藏,而局部构造高部位有利于岩性-构造圈闭聚气成藏.  相似文献   

5.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气层分布在嘉二段的中下部,其中以嘉二2B的孔喉配置较好,产液量最高。通过镜下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分析、流体识别等研究工作,发现气水分布因构造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圈闭内的2个次高点邓家湾与步春沟储层物性最好,气水分异较彻底,产气量最高;且磨溪构造较陡的南翼在气藏开发中以产气为主,较缓的北翼产水较多。气水分布态势主要受储层物性控制与现今构造形态的影响,盖层封闭性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前陆盆地隆起带上须家河组储层大多数为超致密储层.这种储层条件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气藏,但由于储层演化过程中的成岩矿物和溶蚀作用,使得储层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并形成大量的岩性气藏.广安地区须二、须四段储层即为典型的低孔渗油气藏,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数据分析不同层段储层岩性与物性的变化,从而研究须二、须四段储层条件得到改善的不同因素,加深储层认识,加快川中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7.
元坝西部地区须四段上亚段气藏埋藏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钙屑砂砾岩、钙屑砂岩,整体较 致密,厚度薄,为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多口井测试成果表明,具有一定厚度和孔隙较发育的钙屑砂砾岩、钙 屑砂岩分布和裂缝发育共同控制了天然气的高产富集带。针对须四上亚段气藏特点,根据钙屑砂砾岩岩石物理响应 特征,按照逐级深入的预测思路,在叠前联合反演基础上,利用叠前反演弹性属性进行岩性概率统计学预测,得到有利 的岩性分布区;以有利岩性区为约束,采用基于分频数据体的物性参数预测方法,得到有效储层厚度及分布范围;在叠 前地震裂缝密度预测的基础上,综合岩性和物性参数,预测了须四上亚段气藏高产富集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以川南丹凤场-塘河构造嘉陵江组钻探和开发成果为基础,结合地层、沉积相、储层、成藏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有利的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发育,并控制了气藏的平面分布;联通下伏烃源岩层系的断层控制了天然气供给;发育的裂缝体系改善储层渗透性与连通性,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提高了储集性能;岩性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储集场所;膏岩层的封盖及保存条件影响气藏的分布.并且研究区嘉陵江组成藏要素具有良好的时空匹配关系.通过上述气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研究区嘉陵江组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混源气源的混入,烃源断层和石膏盖层的分布,是油气聚集层位及有利成藏区块确定的重要因素.成果的取得,为川南地区嘉陵江组气藏的勘探及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较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圈闭闭合高度低、储层致密、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分析了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拟技术重建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结合构造演化再现了须家河组气藏的充注过程,将其分为3 个成藏阶段,中侏罗世末期的油气初次充注期,白垩纪末的大规模充注期和喜马拉雅期的气藏改造和重新定位阶段。指出了须家河组岩性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物质基础,古今构造均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储集物性和圈闭闭合高度控制了气水的分布,局部裂缝发育带则是成藏及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依据油气成藏理论分析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气藏的气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成藏要素对含气性的控制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生烃强度、源储配置等因素决定了不同区域、不同层位气水分布差异的总格局;砂体的展布形态决定了气藏分布的空间形态为大面积分布、纵向多层叠置的岩性集群式成藏。在微观尺度下,物性的致密性及非均质性决定了天然气与地层水在储层内"弥漫式"分布,且不同部位的含气饱和度不均一;同等级别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条件下,大孔大喉的相对含量与含气饱和度呈正相关;由于充注方式的不同,储层之间的含气性也可能存在相对性差异。受成藏要素在不同区带、不同层段的差异性及共同作用的控制,研究区气藏表现为空间分布不稳定,气水含量不统一,气藏的形态介于连续与不连续之间。研究认为,苏里格气田盒8段、山1段气藏类型为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