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行为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是目前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的主要方法,但这类方法的特征集中各行为特征相互独立,而行为特征间的顺序关系是反映恶意行为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行为序列特征的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提取了程序运行发生的敏感API调用、文件访问、数据传输等系统活动的行为序列,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将系统行为序列转换为状态转移序列并生成了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将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和状态发生频率作为特征集对SAEs模型进行了学习和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后的SAEs实现了对Android恶意代码的检测。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在准确率、精度、召回率等指标上优于典型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机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加重,手机的安全性问题变得愈加突出.根据Android安装包(APK)文件的权限调用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调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API拦截技术的检测恶意代码的动态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并报告Android系统中的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基于代码特征的分析方法、基于代码语义的分析方法、外部观察法和跟踪调试法等四种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Android实现了一套基于权限的安全机制.为此设计了一种针对该机制的评估工具PrivacyMiner,以检测其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有效性.首先将Android系统中的隐私数据分为22个类别;然后使用动态检测与静态污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是否能有效地保护它们.用PrivacyMiner工具对12个版本的Android源代码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有7个类别的隐私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恶意软件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这些隐私,并发送到任意服务器上.这些漏洞在6个Android设备上得到了验证,从Android2.1到最新发布的Android 4.4.2,均得到了Android安全团队的确认.  相似文献   

5.
针对注入型Android恶意应用日益泛滥、传统检测方法依赖大量已知特征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函数调用关系的注入型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须依赖大量已知特征,仅通过分析注入型Android恶意应用的自身结构特征即可实现对该类恶意应用的有效检测,并能够实现对未知恶意代码家族的识别。所提方法在smali代码的基础上构建函数调用关系图,并进一步进行子图划分,通过判定各子图威胁度确定是否存在恶意行为。检测过程无需动态行为分析辅助,因此分析检测时间短、效率高。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出Android应用是否存在恶意行为,还可根据子图威胁度确定包含恶意行为的具体代码。经过对1 260个Android恶意应用和1 000个正常应用的实验分析发现: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测注入型Android恶意应用,当误报率为8.90%的时候,检测率达到95.94%,相对于主流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系统Androguard,检测效果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Android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存在退化问题.因为恶意代码在不断地快速变异和进化,产生了概念漂移现象,恶意代码的数据分布规律随时间产生变化.概念漂移破坏了机器学习提出的数据分布规律具有稳定性的假设.为了缓解检测模型的退化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可信度的支持多模型协同检测的方法,对多个异构模型的预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检测Android平台上的恶意软件,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权限及其函数调用流程图的静态综合检测方法.通过对恶意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构建了包含恶意代码敏感权限与函数调用图的特征库.并采用Munkres匈牙利算法计算待测样本与特征库在相同敏感权限下两个函数调用图之间的编辑距离,得到两个函数调用图之间的相似性,进而得到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似性,据此对恶意软件进行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工具Androguard.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PE导入表中的静态API调用为特征,采用文本分类的思想,将获得的特征字符串转换为特征向量,并利用信息增益进行特征降维,最后利用集成学习算法训练分类器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应用广泛, 但Android系统漏洞和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的逻辑缺陷严重威胁着Android市场安全。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广告获取敏感数据、触发敏感操作, 甚至是以应用程序的权限执行任意代码。该文总结了4种Android恶意广告攻击方式, 并针对这4种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后向切片算法和静态污点分析的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静态测量方法, 以及一种基于API Hook和靶向API Trace的Android恶意广告敏感行为动态检测方法。基于以上研究,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Android恶意广告威胁分析与检测系统, 通过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能够动态检测Android恶意广告的敏感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手机APP软件数量也日益剧增,产生了很多恶意APP软件,恶意APP软件可能会窃取手机里隐私信息,因此,检测恶意APP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安全问题;其中Android系统市场占有率很高,恶意APP软件也数不胜数,因此,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鉴于很多APP都具备反编译功能,我们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增长迅猛,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混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模型。通过自动化提取Android应用软件的特征,包括权限等静态特征和应用运行时的动态特征进行训练,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了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的混合模型,在检测效果上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生理参数的无创采集和移动传输需求,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电等多生理参数检测系统.根据多生理参数的不同特性,通过定时中断模式,结合AndroidJNI和Linux驱动接口实现多生理参数无创硬件采集和无线实时传输,同时采用MVC开发框架,实现多生理参数的接收、显示、统计报表和用户管理等功能.为了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融合效率,在多医学传感器形成的蓝牙散射网中,采用捕鱼策略优化算法进行收缩搜索和移动搜索.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多生理参数的无创采集、移动传输和智能处理,具有体积小、可扩展性强、融合效果优等特点,为家庭或社区监护和远程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Android手机则是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不过随着Android手机普及,由系统自身安全机制缺陷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所以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设计出高效率、高准确性的检测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行为分析技术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该方案一方面通过对软件的网络行为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该软件是否被篡改为恶意软件;另一方面,借助于云安全技术,将主要的检测工作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使检测工作能够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说明安卓(Android)恶意软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并降低其威胁性,本文利用Android的安全机制缺陷和Service、Broadcast两个组件实现了一个隐私窃取软件。阐述了使用Android逆向工程技术完成恶意代码植入的方法。基于云安全技术和信息比对算法,设计出一个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方案,能够有效地在源码级完成恶意软件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分析缓冲区溢出类型和缓冲区溢出防范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反汇编代码中的潜在溢出点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确定真正的溢出点.给出缓冲区溢出检测模型的具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中文件实时监控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文件的安全是保护系统安全的一个重点,通过文件监控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是保护系统安全和灾情评估的基础.通过对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Android系统下采用基于文件信息节点的监控机制实现对文件的实时监控,并详细的描述了在Android平台下实现的关键数据结构、实现细节以及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软件代码缺陷引起的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通过对静态分析技术以及静态检测工具的深入研究,针对当前静态检测工具误报率、漏报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个多策略的软件代码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平台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静态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对比单个检测工具降低误报率,扩大检测覆盖率;另一方面,对确定性不高的静态检测结果进一步进行动态检测,不但降低静态检测的误报率,而且还能发现静态检测技术检测不到的缺陷,降低漏报率。实验结果证明,多策略检测方法是一个有效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设计和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教学评价系统,完成了学生评教的服务端和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任务。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普通电脑还可以使用Android平台的手机或掌上电脑在网上参与评教。  相似文献   

19.
移动终端数量飞速增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基于Android平台的课程学习系统,通过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程序,使得手机具有了课程学习的功能;界面外观采用Android中的Activity搭配xml实现,通过XML格式获取数据,方便客户的学习;最后以英语课程学习为例,显示课程学习系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搭建Android应用开发平台,完成了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从总体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工作。设计了一款基于Android的简易聊天系统,它主要实现了简易的聊天功能,应用程序界面都通过Android UI设计完成,通过虚拟机调试分析直至最后编码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