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获得更适合细粒煤分选的介质,降低分选误差,为提高分选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脉动流化床,通过控制气流的脉动频率及气流速度,分别测量Geldert A、B两种颗粒组成床层的压力波动和密度特性,研究床层颗粒的流化效果。结果表明:Geldert A类颗粒的流化特性曲线中由于颗粒相互粘附出现的突破点随着脉动频率增加消失,在脉动频率为3.49 Hz时,最小流化速度的极小值为5.68 cm/s,Geldert B类颗粒在脉动频率为5.24 Hz时,最小流化速度的极小值为10.0 cm/s,Geldart A类颗粒易于流化; Geldert A类颗粒压力信号受气泡及气流干扰出现二次波动,压力信号由床层底部到顶部幅值出现耗散,幅值降低,波形混乱,周期性不明显;此外,两种颗粒密度标准差随频率及气速的增大均先减小后增大,Geldert A类颗粒密度标准差较Geldert B类小,床层均匀性好。  相似文献   

2.
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脉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特性及干燥特性.研究表明脉动流化床中物料的运动状态,可以看作是其平动、振动和旋转运动的叠加.在一定的气流速度下,处于旋转运动物料的传热效果要比振动物料的传热效果好.将Ranz—Marshall公式应用到在脉动流化床气-固传热系数的计算中,有其局限性.气流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降水幅度的重要参数,床层静止高度及脉动频率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很小.当气流速度等于或高于最小脉动流化速度时,床层内的温度分布均匀一致,脉动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CFD消除气流脉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气流脉动,对新气流脉动消减装置内气流流场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力的分布规律、切向速度的减小趋势以及气流脉动曲线,并对新的消减脉动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模拟计算结果揭示了装置内部气流流动的基本特征和变化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该装置消除气流脉动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热喷射式气流干燥机是集超微粉碎及干燥于一体的设备,热效率高达80%.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内腔横截面设计成新型的减磨曲线,解决了粉碎机内壁严重磨损的问题.本粉碎机已交付制造.  相似文献   

5.
U型还原室是铁矿悬浮磁化焙烧炉的核心装置,其内部物料流化特性尚不明确.为此,搭建冷态试验系统,采用压力脉动法探讨了初始床层高度、松动风速及物料粒度对流化室内物料流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功率谱密度分析了流化机理.结果表明:松动风速和物料粒度是影响初始流化速度的主要因素,而初始床层高度影响不大;流化室内压力脉动随初始床层高度和松动风速增大而减小,随物料粒度增大而增大;功率谱分析揭示了气泡形成、聚并及破碎是导致压力脉动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为悬浮磁化焙烧试验过程中操作参数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脉动流化床的基本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相同送风量的前提下,与普通流化床相比,脉动流化床的最小脉动流化速度降低;存在着极限脉动流化速度;床层压降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行研制的煤粉输送性能测定装置,研究了煤粉在流化喷吹罐内的流化行为。结果表明:煤粉在流化喷吹罐内的流化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煤粉实现流化的实际临界流化速度大于理论临界流化速度,根据煤粉的运动状态,煤粉的流化过程可以分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我校 6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邹广德等完成的“工程车辆无线遥控驾驶技术研究及遥控型履带推土机开发”成果获一等奖 ;王相友等完成的“脉动干燥理论的研究及脉动流化干燥机的研制”成果获二等奖 ;闸建文等完成的“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李舜酩等完成的“基于现代信号处理的车辆传动系技术设计及应用”、吕传毅等完成的“新型地平式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研制”、“经济型温室气肥增施装置研制与开发”成果获三等奖我校六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9.
在脉动流化床上对玉米进行了干燥试验,分析了入口风温、风速、频率、床层料厚四个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出玉米在脉动流化床上干燥时,当脉动频率为6Hz时,脉动流化干燥性能最好;风速以6.3m/s为宜,当风速能够使床层物料产生脉动流化时,在此基础上改变风速,对传热传质不会有明显的影响;料层厚度对脉动流化干燥的影响最大,在保证床层物料能够流化的基础上,料层越厚越好;考虑减少单位热耗,应该适当降低风温;只考虑增加去水速度时,应该适当提高风温.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近叶片相互作用,首次推出了周期非定常来流作用下环列叶栅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计算公式.利用此方法可确定在叶轮叶片粘性尾迹作用下扩压器叶片上所受的不稳定脉动力.由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叶轮结构参数、气流参数、扩压器叶片几何参数、扩压器叶片气流攻角等对扩压器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的影响,为设计低噪声离心压缩机、通风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模糊控制在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机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电机的转矩.继矢量控制后提出的直接转矩控制,直接着眼于对感应电动机瞬时力矩的控制,避免了矢量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通常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磁链误差和转矩误差被直接用于开关状态选择,而引入模糊逻辑后,通过区分磁链误差和转矩误差的大小做不同的决策来优化开关状态选择,从而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给出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电机启动时定子电流脉动减少,转矩脉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平衡式双定子泵流量脉动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平衡式双定子泵的输出性能,分析了1个作用周期内不同叶片数对泵流量脉动性的影响,得到了叶片数与瞬时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双定子泵的起始相位角对内、外泵单独工作和滞后角对内、外泵联合工作流量脉动的影响.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作用数为偶数且在1个作用周期内的叶片数≤9时,偶数叶片输出流量的脉动性较小,叶片数9的奇数叶片输出流量的脉动性较小.研究结果为平衡式双定子泵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离心泵非定常流动压力脉动特性,采用滑移网格的大涡模拟技术对叶片包角分别为95°,100°,105°,108°的4副叶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包角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叶轮出口"射流-尾迹"、测点压力脉动频谱特性和叶轮径向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包角的增大,离心泵的水力性能下降;包角适当增大,会使叶轮射流-尾迹流动结构变弱.在设计工况下,蜗舌附近测点压力脉动最大;在蜗壳螺旋段压力脉动强度沿流动方向逐渐变弱,而在叶轮流道内压力脉动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强,在叶轮出口处达到最大;而离心泵叶轮所受径向力随着包角的增大而减小,适当地增大包角可以提高离心泵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战宏伟 《科技资讯》2013,(33):81-82,84
基于双斜齿轮泵的组合形式及工作原理,研究双斜齿轮泵的瞬间排量和流量脉动特性,得出流量脉动最小条件。分析双斜齿轮泵的传动受力、泵体受力及泵盖受力情况,为设计使用和进一步优化斜齿轮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底水流结构是影响泥沙起动、床面变形以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以长江中游武汉天兴洲段这一典型分汊河道为原型,开展物理概化模型试验,通过对比纵横向测点的流速差异,分析分汊河道近底流速分布特性以及近底水流脉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床地形对近底水流时均流速有一定的影响,分流区内时均流速沿横向分布较为均匀,而汊道段时均流速沿横向和纵向上分布均有波动,总体上河床高的地方流速大,且与测点处的水深呈负相关;脉动强度与该点处时均流速之比称为相对脉动强度.江心洲逆坡段的滩槽交界区域水流结构复杂,相对脉动强度大,在平直的滩顶段则是滩面处的相对脉动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柱塞泵流量脉动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建立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流量数学方程,对不同柱塞数目和分布等结构参数的柱塞泵流量脉动进行研究,得到通轴式双排轴向柱塞泵的流量脉动变化规律.以流量不均匀系数低为目标,得到低流量脉动率的柱塞泵结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7.
二从动轮式复合齿轮泵的流量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讨论了二从动轮式复合齿轮泵的结构原理,导出了排量、平均流量、瞬时流量和流量脉动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其流量脉动情况,并得出:在齿数相同时,该泵的排量、平均流量和瞬时流量均比普通齿轮泵增加了一倍,从而提高了泵的功率密度,当取齿数Z=2k 1时,该种泵具有流量脉动频率高,流量脉动率小的流量特性,使齿轮泵能够用于对流量品质要求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多变量非线性规划理论 ,研究适宜于管道系统降低气流脉动的优化方法。文中对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的 2D6 .5型石油气压缩机管道进行了优化设计 ,并与文献 [1]对比 ,表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球形转子泵原理,推导流量公式。分析流量的脉动规律,为球形转子泵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该文数值研究了脉动流条件下圆柱绕流场特性,对涡量分布、升阻力系数、升力系数频谱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脉动流作用会使圆柱尾涡剪切层变薄,提高脉动频率使尾涡长度变短、脱离加快,提高无量纲脉动振幅使主导涡的脱落速度降低,使旋涡生成区域更靠近圆柱表面;脉动频率与无量纲脉动振幅的增大使升、阻力系数的振幅均增大,而且与升力系数相比,阻力系数的振幅更大,变化更快;升力系数频谱图存在多个主频,包括旋涡脱落频率和相位叠加频率,其中旋涡脱落频率的振幅随着脉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无量纲脉动振幅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