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先将情感的分类、 性格、 外界刺激等因素进行数学矩阵的量化表示, 再通过构建适当的转换矩阵将性格与情感认知结构模型--认知鉴定情绪(OCC)模型相融合, 提出一种情感建模的新方法--Personality_OCC模型, 从而解决了结合人的性格研究人类情感的问题, 并通过汽车普适计算环境下虚拟驾驶员情感模拟验证了人的性格对于情感变化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化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化产业化的形成以及特征不断地被研究者所关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文艺在产业化语境下表现出消费主义价值观取向:艺术价值商业化、创作影像化以及接受被动化,这是文艺价值观在新语境的变化,具有不可回避性,但通过人文关怀的强调对其是具有可塑性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化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化产业化的形成以及特征不断地被研究者关注,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文艺在产业化语境下表现出消费主义价值观取向:艺术价值商业化、创作影像化以及接受被动化,这是文艺价值观在新语境下的变化,且具有不可回避性,然而通过人文关怀的强调对其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民俗承载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愿望,带有较强的象征意义。民俗学的研究,就是把深藏在民俗意象中的意蕴挖掘出来。陈勤建教授在研究民俗学过程中,对民俗的文化基因进行深入缕析,并把文艺与民俗的渊源关系、作家与民俗的关系以及文艺民俗学的学科性质等进行深入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的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类比,指出:音乐语言来源于人类的内心情感,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为材料,按照一定的音乐创作法则构建起来的人类情感主观性的描述。因而得出这样的结论:音乐语言虽然不同于文学语言,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更真实、更准确。它是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最贴切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批评追求自由,强调个性解放与情感至上,它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达理想与愿望。通过对浪漫主义批评理论发展的回顾,分析了浪漫主义批评理论的贡献与缺陷,从而尽可能地使浪漫主义批评理论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友情、爱情、亲情和人类同情心是大学生情感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情感在发展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动向:大学生十分珍视友谊;爱情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父母的感情开始表现出责任感;人类同情心也发展起来。大学生情感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日渐丰富、复杂而强烈;大学生的情感成熟表现出渐进性;大学生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构建大学生情感应以责任感的确立为目的,从家庭教育人手,追求各种情感形式平衡、协调地发展,应允许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曲折性,给他们一个摸索改正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一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二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琵琶女的身世经历,情感的起伏变化也自其心中源源涌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可谓"曲为心之声,弦弦皆有情".  相似文献   

12.
绘画艺术以描绘客体的形貌表达主体内心的情意,这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师造化"是借物传情、是表象,"中得心源"为本质。  相似文献   

13.
《楚辞章句》在注解《楚辞》的过程中体现了王逸本人的一些思想,其中关于文学本质的观点尤为突出和鲜明。具体来说,王逸的文学本质观包括:文学的本质在于"言志"、"述志";"志"中含有"情"的成分;"舒泻忧思"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楚辞章句》中提到的"情"大都指一己感情,只要内心的感情激荡欲出,就可以形诸文字。而且王逸指出,感情可以尽情地抒发,甚至到了呼天抢地不能自已的程度也无关紧要。只要感情抒发得足够动人,足够悲,就是好文。这就超越了汉代《毛诗大序》所规定的"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的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主张“思在物中”,糅合现代绘画艺术;拒绝说教,坚持以日常事物入诗并将其陌生化,以唤醒人们重新认识生活、感知艺术。“陌生化”是用文学技巧将熟悉的文学事实变陌生,唤醒读者去感受生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与威廉斯的诗歌理念不谋而合。威廉斯在《红色手推车》中,通过诗歌语言、结构,视听感官和意象上的“陌生化”手法,凸显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让读者真正听到、看到并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5.
王斐 《科技信息》2012,(9):246-247
This essay talks mainl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esthetic emotions and everyday emotions.Firstly we need to be sure that the work of ar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emotions both of artists and audience.The paper tries to prove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ressionism,formalism and representationalism.Then the paper differentiates the two kinds of emotions from three aspects.Audience need to keep psychical distance from arts,contemplating art in a disinterested way and use imagination to arouse the aesthetic emotions.Although aesthetic emo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everyday emotions,there are some relations between them.The meaning of appreciating works of art is mainly to realize much more delicate or significant emotions that we could not or do not want to acquire in our limited and realistic daily life,through which we broaden our lives and know more about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we live in.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及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学教育的危机不能单纯从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文学教育体制来思考。文学教育的合法性可以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层面来阐释。文学的"失语"、通识教育的需要和文学教育的"介入性"是大学文学教育必要性的三个层面。大学文学教育应该被视作艺术,其生命力在于文学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对话",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反思和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论失语症"与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失语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在借且西方的话语说话,离开了西立的话语,中国的学者就不会说话了,中国的文论长期处于表达,沟通,解读的“失语”的提高,其所遵循的依据是西方化的逻辑,它与来自西方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言意关系是困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老问题。在中国,从古至今,主张“言不尽意”的向来比主张“言尽意”的多。如果把“意”的外延确定为思想和情感,并且认为,一方面,明晰的语言可以把思想表达清楚,另一方面,虽然直接用语言在绝对意义上无法把感情表达完整,但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就能够让受话人“触景生情”,使受话人能够对说话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感同身受”。因此,“言不尽意”的根本性困境是不存在的,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还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哈罗德·品脱的语言哲学集中体现为:语言和艺术经过二十世纪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解构之后,两者的关系已经发生转变,语言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表现艺术的工具变为表现艺术的主体。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能够通过语言本身叙述其背后的另外一种语言。哈罗德·品脱通过割裂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系,以隐喻、沉默等为手段,揭示了这种语言背后的语言,赋予语言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