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差点儿(没)VP"句式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这一类句式也一直引起语法学家的关注。人们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来予以解释。文章主要就该句式的否定形式所表现出的两种结构与语义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带"得(的)"补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中,v 得 c表示结果意义的使用得最多,占这种句式语法意义的55.9%.结果补语的句法形式最丰富,结构最复杂,表义最精细.状态补语的句式则只有3种,且用例数量在三种中最少,这和变文恰恰相反.可见带"得"补语在金元时期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描述动作的结果,其次是评论动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NP了"是汉语语法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句式。论文从北京口语事实出发,发掘出该句式的更多类型,指出述谓性、变化性、完成性是句式的成句条件,并对"系列推移性"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汉语中有一种句式,这种句式中,后面说到的项目总是与前面提到的项目一一对应,可以称之为"列举分承式结构"。对这种句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在 Np(处所宾语)”位于动词前、后的两种句式的构成及语法意义,并试图通过变换来找出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尝试以认知心理上的“完形”感知的基本原则来作出成因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树库建设和应用角度分析了汉语语法研究数字化现状,指出现有的短语树库和依存树库均缺乏有效的句式结构信息.以黎氏语法"图解法"为原型,改造设计了一套可用于计算机实现的句式结构数字化图解方案,介绍了该图解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2项应用.最后结合图解树库的标注实践谈了对句本位语法关于结构层次和"活看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 不比 B VP"代替"A 没有 B 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 不比 B 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 数量"、"A比B·VP不 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 不比 B 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相似文献   

8.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左传>里的一句话.目前人们对这句话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曾对晋君(惠公)施给恩赐".但是,从上下文和说话人的语言特点看,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根据语法、修辞分析和前人已有的成果,此句应理解为常见的被动句式,意即"您曾被晋君赐予过呀".这是烛之武使用的一种语言技巧,这种理解更符合文章的原意.  相似文献   

9.
词的转类是指在不改变该词词形的基础上,把某一词的功能直接转换使用为另一词的功能.这一语法现象扩大了意义层面和表达层面之间的弹性空间,增添了语言在词汇和语法层面的构建功能,为句式修辞扩大了使用空间,是非常活跃的语法修辞手段,有很强的语用意义和修辞功能.同时,这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两类"宁可"句式在复句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制约因素为该格式的语义模式及语用目的,同时发现"宁可"句式的具体使用与焦点的凸显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