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进资料,对钽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鲁西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具有特征的低频(Ⅱ~Ⅲ级)和高频(Ⅳ~Ⅵ级)层序叠加样式;这种相互叠加的旋回结构受控于相互叠置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即复合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周期表现出非对称式突发性上升到缓慢回落的节律性,形成了不对称的旋回记录。  相似文献   

2.
高频海平面的波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由于区域海平面升降指标、构造沉降、降雨和沉积物年代等诸多因素的困扰,长期难以达到统一的认识,影响全球变化的2个重要因子——海平面升降和气候变化之间驱动与响应机制的讨论。以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钻孔为例,基于旋回沉积学和磁化率值大小变化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以SX97钻孔记录的地磁倾角变化与从亚洲其它湖泊重建的地球磁场长期变化曲线相对比,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学框架。进而以环境磁学参数χARM/SIRM为高频海平面波动的替代性指标,讨论珠江三角洲百年-千年尺度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的初次海侵发生在约9.2 ka BP,在9.1~7.7 ka BP和4.0~3.2 ka BP分别存在2个高海平面阶段,几次显著的低海平面时期,如1.2~1.5,3~3.2,4.0~4.75,5.25~5.75,6.2~6.3和7.25~7.75 ka BP与全球变冷事件或东亚夏季风的减弱相一致,说明在全球尺度,高频海平面的波动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存在同步响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生储盖组合的层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钻井、岩芯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中识别出6 个钻井长期旋回层序和6 个相对应的地震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1)在以中、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与长期基准面旋回关系最为密切,有利储层发育位置主要出现在基准面上升早中期和下降中晚期,转换处则是烃源岩或盖层的发育位置。(2)各长期旋回层序的生储盖组合具不同的特征,明显受基准面升降的频率、幅度及其所影响的湖平面升降变化速率、相组合、相序、可容纳空间和A/S值的变化控制。(3)按生储盖组合在垂向上和纵向上的配置关系,可划分为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仅发育储盖的3种基本组合类型,第一种和第二种分别形成于中—高可容纳空间的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第三种形成于低可容纳空间的基准面完整升降旋回过程中。由第二种与第一种,或第二种与第三种基本组合类型的叠加组成2 种跨层序发育的复杂组合模式。相对前3种基本类型,复杂组合模式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张超 《科技资讯》2013,(2):154-155
通过对潜江凹陷谭参1井的测井曲线原始数据的分析,运用旋回厚度累积偏差曲线进行处理,可识别出谊区晚白垩世地层的旋回叠加样式,将渔洋姐划分为6个低频旋回,3个上升旋回,3个下降旋回,而每一个低频旋回又是由数个高频旋回叠加而威。对比发现,该旋回的主控因素为构遗因素。低频旋回所对应的旋回界面,可以用于反映层序界面的位置,据此渔洋组可以划分出6个三鼓层序。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西部桑植地区栖霞期相对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南方发育的中二叠统地层最为完整,该台地浅海环境的碳酸盐岩地层对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重构尤为重要.湖南省西部桑植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地层旋回发育,是层序地层分析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的理想地层.本文通过地层的旋回性分析,将栖霞组和茅口组下部地层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S1、S2和S3.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相和相对水深分析结果,重构出桑植地区栖霞期至茅口早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该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叠加四级海平面波动,与全球三级绝对海平面变化旋回有着良好吻合性,说明该区栖霞期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有关,主要受晚古生代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影响,反映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百万年级别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划分为四个沉积旋回,即四个地层层序,建立了该区泥盆纪海相碳酸盐锶、碳同位素地层曲线,并将同位素演化与沉积旋回结合起来研究该区泥盆纪的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7.
地球圈层长周期演化旋回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众多剖面的研究 ,以及对石炭纪以来包括全球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沉积作用、气候变迁、生物界演化等诸多资料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地球圈层演变过程的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 .研究表明 :各种地质演化过程的旋回性存在于多个层次当中 ;其中 ,超级旋回历时约 1 0 0Ma ,一级旋回历时约 4 0~ 5 0Ma ,二级旋回历时约 1 5Ma ,三级旋回历时约 5Ma ,以及更细微的旋回过程 .超级旋回由 2个一级旋回以弱转折衔接组成 ,而相邻超级旋回之间由强转折联系起来 .二级旋回随时间的发展过程显现为一级旋回的缩影 .超级、一级及二级旋回对称性较好 ,三级、四级及五级旋回形态上呈正旋回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对沉积环境反应敏感的Sr、Ba、Cu、Fe、Mn、Ca、Ni、V等元素,结合δ13CV-PDB、δ18OV-PDB数据及沉积学特征,对粤北韶关盆地乳源地区泥盆系棋梓桥组—天子岭组的古盐度、古气候、古水深、氧化-还原性等古环境参数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棋梓桥组Z值普遍较低(121.56~123.34),Sr/Ba值(质量分数之比)变化明显(4.77~24.66),沉积时期古温度为17.49~25.49℃,Fe/Mn值为13.12~38.45,Sr/Cu值为6.41~32.64,V/(V+Ni)值均大于0.54,古水深曲线与沉积相特征显示为一次海平面升降旋回;天子岭组Z值较高(125.53~128.12),沉积时期古温度平均为20.54℃,具有异常高的Sr含量,Fe/Mn平均值为44.22,V/(V+Ni)值均大于0.54,古水深曲线与沉积相特征显示4次海平面升降旋回。研究区的弗拉斯阶(天子岭组)整体继承了吉维特阶(棋梓桥组)的海侵格局,由西向东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海平面升降旋回性增强,气候向...  相似文献   

9.
以织纳1井晚二叠世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利用煤田测井准确识别含煤地层中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进一步划分高频旋回层序地层。结果表明,借助第二主成分(PCA2)数据能够识别出的米兰科维奇周期最全,误差总体最小,可作为该井段用于米兰科维奇旋回识别的最优参数;提取的400 ka和100 ka偏心率旋回曲线显示该井段分别记录了约18个400 ka长偏心率旋回和约72个100 ka短偏心率旋回,据此估算的沉积时限约为7.19 Ma;结合偏心率旋回曲线和小波波谱的变化特征,发现该井段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8个四级层序,而最大海泛面附近的沉积速率变化可能受到了海平面变化和物源供应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下,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及沉积物供给对珠江口盆地层序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近系经历了3次大的构造运动,构造运动造成盆地的整体抬升或局部抬升,形成层序边界的区域构造不整合,控制了二级层序发育的周期旋回。海平面的升降控制三级层序发育模式,在一个变化周期内,当海平面下降至坡折以下往往伴随着河流回春作用,在陆坡下形成由斜坡扇、盆底扇、低位楔组成的低位体系域;当海平面小幅度地下降至陆架坡折附近或短暂下降到坡折以下,低位期沉积则以泥质浊流沉积和滑塌体为主,斜坡扇和盆底扇不发育;当海平面未下降至陆架坡折带之下时,不发育低位体系域。沉积物供给量影响层序中准层序组类型,形成进积、退积和加积3种地层叠置方式。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以及沉积物供给3个主控因素从不同级次影响着层序发育的过程,形成了珠江口盆地不同特征的层序样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灌县九甸坪剖面横切龙门山的懒板凳飞来峰。文章根据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对该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从中识别出下泥盆统甘溪组、上泥盆统茅坝组及下石炭统总长沟组,并与邻区相应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林唐家湾地区上泥盆统桂林组发育8种微相类型,即灰泥岩、球粒-泥粒岩/颗粒岩、生物屑粒泥岩、棘皮-泥粒岩、枝状层孔虫-颗粒岩、层孔虫-棘皮-泥粒岩/颗粒岩、枝状层孔虫-棘度-泥粒岩/漂砾灰岩、鲕粒-球粒泥粒岩/颗粒岩。由于海平面变化及水体盐度变化形成3种沉积旋回类型。桂林组碳酸盐岩是在地形平坦的浅水台地或台隆上沉积的。由于受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只出现过短暂的风暴潮高能沉积,并导致生物组合分异度低。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阿尔伯达西部的上泥盆统凯恩组中上浅旋回沉积比较发育,每个旋回自下而上是由潮下带逐渐变为潮坪沉积而形成的。潮坪沉积为浅灰色粉晶白云岩,风化后至黄褐色,具水平纹理、泥裂和鸟眼等构造;潮下带沉积包括深灰色纹理细晶白云岩、虫迹细晶白云岩和层孔虫细晶白云岩,这些旋回发育于海侵初期,是在海平面上升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沉积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上浅旋回中的潮下带沉积和潮坪沉积的厚度可用来推测古水深和潮差。  相似文献   

14.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前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鞍塘组在龙门山前缘多次出露和钻遇,由于其岩性的差别较大,对其沉积特征和控制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四川盆地西北部多个剖面的测量和龙深1井的分析,结合古构造背景和薄片观察,对川西卡尼期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龙门山前缘马鞍塘期(卡尼期)沉积从北向南主要分为三个区:马鞍塘车站沉积区、汉旺-佛爷洞礁滩沉积区、龙深1井饥饿沉积区.结合当时构造背景,认为马鞍塘期沉积地层主要受到龙门山早期断层带控制.该断层带为正断层性质,但同时也具有走滑特征.由于断层间的互相作用,在龙门山后山带形成"龙门山岛链",在龙门山前缘形成川西北马鞍塘组的三个具不同特征的沉积区.  相似文献   

16.
龙门山地区印支期正断层及其对沉积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关口断裂两盘沉积对比分析,认为关口断裂在印支早期业已生成,断裂性质属正断层;受印支运动正断层的控制,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在中三叠世雷口坡期具有东西分异的特点;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为界,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东西部差异性明显,沉积水体在川西地区较浅,而在龙门山地区较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亦发育于此张性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北东-南西向碳酸盐台槽内,沉积水体较深;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地区继承性存在的一系列正断层发育,使得古地势西低东高.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剖面详细描述及测量的基础之上,湘北九溪下奥陶统盘家咀组主要发育有灰色-深灰色泥屑(晶)灰岩、粉屑灰岩、生物屑灰岩,以及少量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灰质云岩、含灰云岩。通过对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生物遗迹、垂向组合等综合分析,认为盘家咀组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斜坡—深水盆地。大陆斜坡相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上斜坡和下斜坡两个亚相,包含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原地深水沉积3个微相;深水盆地相以盆地边缘亚相为主,包含等深流沉积和原地深水沉积两个微相。其中等深流沉积发育砂屑等深岩、粉屑等深岩、泥屑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4种等深岩,在垂向上发育单一岩性的、不完整的、完整的3种等深岩层序。剖面相分析表明,盘家咀组为一个低海平面-海平面上升-高海平面的海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产于下泥盆统坡脚组的滇东南木利生物礁是华南泥盆系众多生物礁中层位最低的。礁类型特殊,属发育在砂泥质陆棚坡折带的堤礁。该礁长约8km,宽150-200m,高70-80m,由间隔黑色页岩的三层礁体组成,每个礁体可划分出6个亚相和5个生长演化阶段。通过锑矿定位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该礁对锑矿有极重要的层、相、位控制作用,控矿机理为礁型古“油气捕”转化为“矿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