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产纤溶酶的华根霉12#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筛选到74株制霉素抗性突变株。所有抗性突变株经进一步固体发酵筛选,获得了4株稳定高产纤溶酶的正突变株,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2.9%、21.5%、22.3%和18.0%。  相似文献   

2.
以产植酸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N0010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处理出发菌株的孢子,经筛选获得变异株N28,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出47%,且产酶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紫杉醇产生菌HD1-3的孢予分别进行了紫外线照射(UV)、亚硝基胍(NTG)和UV NTG复合诱变处理,筛选制霉菌素抗性突变株.试验所确定的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紫杉醇产生菌HD1-3孢子诱变的适宜条件为:将孢子悬液经过3.0 mg·mL-1 NTG、处理20 min后,在电磁搅拌下,用紫外灯(30 w,距离30 cm)照射处理45 s.共筛选出17株正突变株.经发酵筛选试验,获得了一株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紫杉醇的诱变菌株——UN25-3,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的(232.73±4.61) μg·L-1提高至(327.14±7.63) μg·L-1.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线分别对龙轻16和QB_1两种啤酒酵母进行诱变,并通过双乙酰和醋酸铅的酵母CM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了抗双乙酰和低H_zS合成能力的菌株,这样的菌株用于生产可以改变啤酒的口味,也可做为己标记的菌株,用做原生质体融合的出发菌株,进一步进行高种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红曲色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优质红曲米中分离出一株红曲霉菌株,经亚硝基胍诱变得到一高产水溶性红曲色素变异株MF-098-122。对其产色素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以大米粉为碳源,硝酸钠或蛋白胨为氮源,pH6.0,培养温度30℃,培养120h,其水溶性色素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束诱变对小球藻进行诱变处理,以期提高细胞油脂含量。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诱变菌株进行初筛,其中6株菌油脂含量高于出发菌株。再通过苏丹黑染色观察、尼罗红染色和酸热解法提取油脂等进行复筛,其中45s2-14产油量最高,达到0.070 7g/m L,45s2-1单位鲜菌体产油量达到26.9%,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将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具有优良溶磷性状的溶磷细菌突变体用于磷细菌肥料的生产,使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对溶磷细菌Y2041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溶磷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体Y2041-01,该菌株溶磷圈直径(12.02 mm)与菌落直径(2.48 mm)比值达4.85,比出发菌株Y2041的平板溶磷能力(2.22 mm)提高118.47%.将Y2041-01在含有Ca3(PO4)2的无机磷培养液中培养5 d,有效磷含量达33.85 mg/L,比出发菌株Y2041(28.73 mg/L)的溶磷效果提高17.82%.通过传代培养,磷细菌突变体Y2041-01的溶磷能力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2,3-丁二醇高产菌株,采用两种诱变方法(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对阴沟肠杆菌SDM(E1)进行处理。经紫外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2,其2,3-丁二醇产量为27.37 g·L~(-1),相比于出发菌株提高11.33%。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对E2进行化学诱变后,筛选出菌株E3,2,3-丁二醇产量为37.32 g·L~(-1),相比于菌株E2提高36.32%,相比于E1提高51.77%。以E3为出发菌株、玉米芯为底物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效率的研究,确定玉米芯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温度80℃、时间2 h、碱浓度3%、固液比1∶3;纤维素酶解的初步条件为温度45℃、时间72 h、转速140 r·min~(-1);同步糖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0.3 g、初始pH 5.7~6.0、温度36℃、底物浓度100 g·L~(-1)(10%),发酵时间72 h,菌株E3的2,3-丁二醇产量可达到35.61 g·L~(-1)。本文研究结果为木质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2,3-丁二醇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材料,并为木质素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一株α-糖苷酶抑制剂产生菌株PW638.通过多相分类学研究将菌株PW638初步确定为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该菌经10 L发酵罐水平发酵,发酵液中可积累一定量的A-糖苷酶抑制剂.它们能够显著地抑制重组人源A-淀粉酶和糖苷酶,并能有效降低小鼠餐后高血糖.因此,对于白浅灰链霉菌PW638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新型天然A-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0.
从厌氧消化池活性污泥中采集样品,利用特定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分离筛选得到2株菌,分别编号为A、B.通过特定荧光反应检测鉴定A、B均为产甲烷菌.利用甲醇液体培养基对A、B两种菌株进行培养,20d后两株菌均产生甲烷,且通过自制气体收集装置测定其产气量发现,B菌株的产气量高于A菌株.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变异株St-930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紫外线多次诱变,使糖化酶的活力比原菌株提高,并对其产酶条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15067基因组的DNA作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四碳二羧酸转移酶结构基因dctA的全长序列;将其连入lac启动子下游,构建带有LuxAB基因标记的pTR-Plac-dctA重组表达载体。利用三亲本杂交技术将表达载体转入费氏中华根瘤菌中,构建大豆根瘤菌工程菌株。研究表明,转基因工程菌株侵染大豆幼苗后与出发菌相比,固氮酶活性有了显著提高,为提高大豆产量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下颌后磨牙及其桩核修复体包埋于复合树脂模拟的牙周组织中,形成18 mm×16 mm×22 mm的包埋块,利用数字化光学测试手段得到两者在垂直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变,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级载荷作用下,桩核修复体的应变大于原始牙,建议避免使用过大的咀嚼力;(2)桩核修复体虽然充分利用残根的生理几何特征,但分散牙体传递的[牙合]力却是一个渐进过程;(3)光测技术为口腔医学领域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役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渡槽检测及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某大型渡槽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结构的现役状态,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不停止运营的检测方法,检测了其混凝土强度、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荷载试验及相应应变、挠度等测试.在检测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技术,对该跨桁架拱结构的现役状态及初始设计状态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构件仍在弹性工作阶段,结构的承载能力可基本满足工程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北京市远郊东三岔地区一处废弃的铅锌尾矿中筛选到一株强高度抗镉的细菌.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Biolog快速鉴定、部分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此菌株为成团肠杆菌(Pantoea agglomerans).抗性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极强的抗镉能力,最小抑制浓度(MIC)达2 000mg/L,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大庆油田采集的原油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HD-322-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红外光谱法和排油圈法对产物进行分析。菌株HD-322-2的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达到98%,生理生化性质分析的结果亦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认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D-322-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为脂肽。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排油和降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骨胳石化症II的致病基因,从一患该病的家系成员收集血液,制备基因组DNA.应用PCR(聚合链式反应)技术和直接测序分析ClCN7的24个外显子,寻找基因变异.结果表明,除一些内含子中存在个别多态性外,所有成员均未检测到ClCN7基因突变,提示该基因不是本病常见的致病基因,在这个家系中ADOII可能归因于其他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平板筛选法从大庆盐碱地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淀粉酶并能在广泛NaCl浓度范围(0~25%)和广泛pH值范围(pH值为6~10)生长的耐盐碱菌DQ-1,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DQ-1呈球形,大小约为0.5~0.8μm,最适培养条件为:NaCl 3%,30℃,pH=7.5;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多种涅斯捷连科氏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初步确定DQ-1菌株可能是耐盐涅斯捷连科氏菌属的一个亚种。DQ-1产生的淀粉酶最佳反应条件为NaCl 2%、pH值在7~7.5、温度40℃,酶在0~12%的NaCl中具有活性,在pH值为5~12不失活,说明DQ-1产生的淀粉酶是一种能广泛耐盐碱的极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