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刘强 《科技信息》2007,(11):204-204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萌 《科技信息》2008,(15):284-284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师生观、学情观、教学设计观、学法指导观、评价观几方面阐述了高中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快乐学习”数学的内因、外因、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一课一得”进行探讨,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陈小艳 《海峡科学》2006,(9):151-15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班集体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则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了还要会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素质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导知、导能、导智与学生获知、启智、培能的过程,是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主导与主体、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物理教学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一定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1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与学有机组成的双边、双向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便只能是教师的“自言自语”。反之,只有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那只能算是自学,不能称为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中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得好,同时也体现出教师“教”得妙。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平 《科技信息》2010,(33):247-247,228
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学”服务,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首先要搞清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四点:学数学的目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对待作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互作用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的设计,还要关注学生“学”的设计,特别要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交互作用。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积极地介入和引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能够为自己的部分学习行为或者全部学习行为负责;加强学习过程监控、完善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物理教师的课程之一。可是长期以来,这门课的教学一直处于学生学的被动、教师教得松劲的状态.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中学物理教学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教学是双向活动,老师教,还得学生愿意学,而学生愿意学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因素。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努力才能达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又表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学生学习的自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常量与学生变量的互动关系,研究二者的互动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前提条件。首先“学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教什么”,而是受制于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其次,“怎么教”与“怎么学”是对立的统一,但“怎么教”对“怎么学”却具有主导作用。对教与学的关注应是对韩汉语教学过程中处理教师常量与学生变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错了位”,要做好“复位”工作;教师要从“演员”的位置恢复到“导演”的位置上来;学生要从“听众、观众”的位置上恢复到“演员”的位置上来。(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教师要树立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的信心;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悟”能力;要“先学后教”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做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要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未来教师,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方面做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环境中和学生共同营造新的课堂,以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错了位” ,要做好“复位”工作 :教师要从“演员”的位置恢复到“导演”的位置上来 ;学生要从“听众、观众”的位置上恢复到“演员”的位置上来。(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教师要树立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的信心 ;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悟”能力 ;要“先学后教”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从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为归宿,即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挥。我们所说的“教”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采取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学为本,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根本目的,以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有用之知识,建构知识,让学生乐学,摒弃灌输的旧有思想。陶行知先生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常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这里的“学”,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学,学会学习,不是坐而受教,墨守陈规。  相似文献   

20.
“教读课文”教学应注意“讲读”与“教读”的区别,注重教师的“会教”、学生的“会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