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由于养兔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有较 丰厚的经济回报。所以广大农户养兔积极性比较高 涨,而兔大肠杆菌病是影响农户养兔成活率的主要 疾病之一。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 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 腹泻成胶冻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 1、发病情况,杨某饲养的150只兔子(兔子品 种比较杂)其中大母兔20只,大公兔5只,125只仔 兔、幼兔和青年免。4月18号发病仔兔出现死亡,每 天死亡3-5只,随后青年兔也陆续发生死亡,5天 共死亡27只,死亡率为21.60%。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鸡球虫病的发病规律 ,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将 78只 1 4日龄公雏随机分成 6组 ,第 1组为对照组 ,第 2~ 6组分别按 6× 1 0 4 、1 2× 1 0 4 、1 8× 1 0 4 、2 4× 1 0 4 、30× 1 0 4 个 /只人工感染孢子化混合卵囊 ,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测定O P G值和Hb含量。结果表明 ,感染后第 3天 ,感染组均开始食欲下降 ;第 4天排出血便 ,高峰期在感染后 5~ 6d ;感染后第 4天有卵囊排出 ,O P G值在第 7天达高峰 ;病变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盲肠 ;感染后 4~ 6d的H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以第 5、第 6组临床表现最为严重 ,死亡率均为 2 3 0 8%。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儿,女,33天,因呕吐腹泻3天,抽搐10分钟而入院。患儿采第1股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生后生长发育正常,入院前2天开始恶心、呕吐件腹泻,诊为“腹泻病”、“轻度脱水”,给予补液对症治疗,患儿于入院当天呕吐减轻,脱水纠正。入院前30分钟患儿突然抽搐,全县大发作,无尿便失禁,经按压人中,肌往鲁米那等治疗约10分钟缓解。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颜面苍白,前由紧张无膨隆,双瞳孔等大同国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心肺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入院后3小时内患儿又抽搐2次,状态同前…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上旬,四川省泸州市一大型猪场627头保育猪和育肥猪相继发生水样腹泻,发病率达95%以上,死亡率为6%.发病猪日龄为6~14周龄,体质量20~40kg,仔猪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采用发酵床饲养)第5天开始出现水样腹泻,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感染严重的猪由于腹泻、脱水、心衰而死亡.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致病原为猪鞭虫.  相似文献   

5.
用 1只野生型小鼠和 3只SH2 磷酸肌糖 (SHIP)靶基因突变小鼠进行群体死亡率研究。小鼠的遗传背景均为G5 7BL 6和12 9混合基因。该群体的小鼠利用价值较差 ,在临床症状出现 10d内死亡。两只突变鼠出生即亡 ,一只因脱水而死。野生型小鼠仍健康。对所有小鼠进行全面剖检。野生型小鼠血清中病毒抗体呈阴性。通过血液、盲肠、和鼻咽分离培养 ,未检测到细菌性病原菌。对 4只小鼠的组织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突变小鼠主要病变为肺部 ,呈黑褐色膨大 ,肺部有明显的巨噬细胞的浸润和扩散 ,这些巨噬细胞是含有细胞质晶体、多核、嗜曙红、…  相似文献   

6.
按正交及配对实验设计,将水貂病毒性肠炎(MVE)细胞培养灭活矿油苗和铝胶苗接种于48只水貂、12只豚鼠、12只家兔,检测三种动物免疫后6 ̄40天的血清HI抗体水平和水貂免疫后11 ̄31天的SNI,结果表明:(1)该两苗对水貂的体液免疫效力相同;(2)豚鼠、家兔、水貂接种疫苗后6 ̄40天的HI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故豚鼠或家兔可作为水貂免后产生抗体水平的模型;(3)水貂免疫后11 ̄31天的HI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牛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临床呈现腹泻症状。近年来,川西北草地牦牛特别是牦犊牛腹泻经常发生,危害严重。为了弄清牦牛腹泻与寄生球虫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9月——12月在川西北草地的红原、若尔盖两县八个场(乡)进行了牦牛球虫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在“豚鼠自然发生慢性肺炎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的研究”中,认为肺脏病变的两个类型——肺间质纤维化(PIF)和血管周围淋巴增生(PVL)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无关,因而病因学仍然不清。为了确定上述慢性病变的性质和发病机理以及为了搜寻其他可能的致病因子,特别是支原体或病毒的证据,作了详细的电镜研究。作者使用1、2、5、6、9、10、12、13周龄和成年的直到一岁的群养豚鼠,公母均有。对照组是取自无PIF和PVL病变的另一豚鼠群的2只12周龄的豚鼠。取肺脏经处理作超薄  相似文献   

9.
1990年3月下旬,成都市郊某专业养猫户所饲养的69只波斯猫中,有30只发生疾病,死亡24只;其典型症状为高热稽留、呕吐黄色粘液,腹泻、严重脱水和全身状况呈进行性衰竭。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普遍下降至3000以下/mm~3,嗜中性白细胞比例下降至30%左右、淋巴细胞比侧上升至60%左右;尸检主要病变在胃肠道、特别是小肠呈明显的出血性炎症变化,经诊断为猫传染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对新西兰白兔肌肉的刺激性和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估生产场地变更后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动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两个生产场地各3 批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其对新西兰白兔肌肉刺激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将12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 只,雌雄各半。两个生产场地均设佐剂对照组和森脑疫苗试验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分别于左、右侧股四头肌肌内注射佐剂和森脑疫苗。临床观察至第3 天解剖。大体剖检、常规病理制片、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显微摄影记录。全身过敏试验取豚鼠6只,每只腹腔注射0. 5 mL,间日一次,连续3 次,每日观察每只豚鼠的行为和特征。首次致敏和激发前称量每只豚鼠的体质量,然后分成两组,每组3 只,分别在第一次注射后第14 日及第21 日静脉注射供试品1 mL,观察30 min。结果注射森脑疫苗后,有与佐剂对照组相似的肌肉刺激性损伤。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注射森脑疫苗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生产场地变更后森脑疫苗与生产场地变更前森脑疫苗效力相同,具有可靠的动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正> 豚鼠的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炎。作者于5年内剖检、检查445支豚鼠,肺炎有87支(占19.5%)。这87支豚鼠全部分离出3株特异性细菌病原体,兽疫链球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本文报导一种致死性、流行性肺炎。这个豚鼠群有200—350支,是作检查病料中有无抗酸性菌时接种用的。接种时豚鼠约五周令大,体重约200克。每个豚鼠留于群中约9周。结果这群豚鼠于皮下接种病料后出现死亡。大多数病啄鼠没有临床症状,只有个别有呼吸困难。本病致病低,只有0.7%,但致死率高,几乎100%死亡。传染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时期急性腹泻的病原中,人类轮状病毒(HRV)占45%左右,也就是说H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但临床上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我院1994年10月至1996年4月应用潘生丁、氯丙嗪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腹泻患儿中,男23例,女22例。发病年龄2—32个月,其中4—20个月32例,占71.1%。母乳喂养28例,混合喂13例,人工喂养4例。本病起病急,大便多呈黄水样或蛋花水样便。有呕吐症状28例。轻度脱水8例、中度脱水33例,重度脱水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20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抽检中存在的脾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病变出现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实验动物送检及饲养管理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动物经安乐死后,取其脾,制成切片后进行HE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结果 在抽检的360只啮齿类动物(包括170只小鼠、80只大鼠、100只豚鼠以及10只地鼠)中,来自不同机构的10只SPF级ICR小鼠和10只SPF级SD大鼠出现了白髓细胞减少、红髓髓外造血增加、巨噬细胞增加等病理变化。结论 抽检中所出现的脾病变可能与实验动物的年龄、实验动物长期接触某种毒性物质、自身免疫缺陷、感染或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相关。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抽检时,应尽量避免送检幼龄或老龄动物,同时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为北京市实验动物质量监控及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对送检的400只啮齿类实验动物,其中包括180只小鼠、80只大鼠、120只豚鼠及20只金黄地鼠,采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对镜检肝细胞肿胀的样品又分别进行了PAS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此次进行实验动物质量的抽检,检出病变主要为小鼠、大鼠、豚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细胞肿胀,并均有糖原沉积病变检出,脂肪变性在豚鼠检出;此外小鼠及金黄地鼠,尤其是部分金黄地鼠出现明显肝脏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小鼠和豚鼠的心脏发生增生性炎;小鼠肾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本次抽检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基本健康,部分啮齿类动物的饲养管理仍需加强,本监测结果可为科研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个8个月男婴,因腹泻、流涕鼻塞住院。患者腹泻8天,每天10次左右,并轻度失水。前5天腹泻均为蛋花汤样、无粘液、无浓血,并有呕吐、厌食、精神疲倦、低烧38.5℃等临床症状;后3天排黄色烂便、有粘液、无脓血、无呕吐、体温正常。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16.
用咪喹莫特诱发小鼠出现银屑病样改变,通过优化病理切片技术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7天,诱发银屑病样皮损,对其进行PASI评分,分析皮损程度;取皮损组织,制作石蜡病理切片,对浸蜡、脱水、染色等步骤进行温度、时长的优化,比较传统切片染色和优化方法对Baker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模型组小鼠涂抹咪喹莫特7天后出现红斑、鳞屑和皮肤增厚等银屑病样改变;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发现其表皮增厚,角化不全,出现Munro小脓肿,棘层肥大等银屑病样病理变化.经本实验室常规方法处理的切片,组织不完整,结构不易分辨,影响组织病理学评分,从而影响对该动物疾病模型的鉴定;经改进处理后的切片,组织完整,结构清晰,染色均匀,能进行直观观察并准确评分,从而能准确鉴定银屑病疾病模型是否正确建立,为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成功制备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通过切片和染色方法的改进获得较高质量的皮损组织石蜡切片,提高了疾病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鉴定标准,也为进一步的银屑病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平  石伟 《黑河科技》1999,(2):29-2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1993-1997年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急性肠炎45例,菌痢15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8岁,其中18~30岁32例,31~45岁20例,46~52岁8例;腹泻水样便<10次/日25例,腹泻脓血便<10次/日比例,腹泻水样便>15次/日20例,腹泻脓血便>15次/日5例,病程1~2天41例,3~5天16例,>6天3例。对照组中除腹泻程度较治疗组略轻以外(<15次/日),余项无显著差异。1.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按脱水程序的轻重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庆大霉素静…  相似文献   

18.
苜蓿人工种子在60%RH中脱水3天,仍保持100%萌发和62.5%的成苗率,贮藏5天时失去发芽力。在45%RH中干燥3天后无萌发能力。非脱水状况下,人工种子保存在4℃中1个月,其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为91%和87%。人工种子直接播种于添加营养液的灭菌混合土中发芽率达100%,成苗率为41.6%。播种在无附加营养的混合土中虽然发芽率达100%,人工种子存活2个月以上,但不能转换成苗。人工种子在转换培养基上转化成苗后,移植至混合土中盆栽3个星期后幼苗成活率达80%以上。盆栽幼苗再移植至试验小区,成活率达98%以上。3个月后形成30cm高的致密草层,平均株高为48.8cm。  相似文献   

19.
由显微观察发現:随着脱水温度的升高石膏晶型有两个突变。粒度为30mm以上的二水石膏在200℃脱水后,其晶型与二水石膏相似。在300℃以上脫水石膏成纖維状結晶。在800-900℃变为細小晶体。粒度为20mm以下,在200℃脱水后已呈現纖維结晶。吸水性能:200~300℃的脱水石膏在20天內最終吸水率約为7%。600~900℃內的脫水石膏,放置20天,最终吸水率小于1%。从吸水考虑以600℃脱水可用于生产。脱水温度分别选为200,400,600,900℃。脫水后配料,使炭硫比为0.65,经煆燒后証明:脫水温度对脱水石膏的分解速度沒有影响。以下压式稠度計測定脫水石膏粉的粘结力,此力即表明脫水石膏粉流动性的优劣。脫水温度为400℃和600℃的脫水石膏粉流动性最好。为保証較大粒度石膏有足够的脫水速度和較小的吸水性能,脫水温度选用600℃为宜。粒度愈小,脱水后流动性愈好。实驗中选用粒度为1.5~5mm的脫水石膏粉流动性最好。在同硬石膏对比实验可看出,任何温度和粒度的脫水石膏都不如硬石膏粉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专利     
将去皮大蒜放入含20%食盐、温度为5~8℃的溶液中浸泡10天,盐渍后的大蒜用水洗涤,然后进行脱水处理。将脱水大蒜在容器上摊平,均匀地撒上纯胡椒粉,静放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