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La2O3对Ni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Ni基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不同量的La2O3,并利用激光形成熔覆层。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环块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相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层中添加La2O3能细化和净化显微组织;降低基材对熔覆层的稀释率;减小固溶体的晶格常数;提高熔覆层的显微硬度;降低熔覆层摩擦系数并提高其耐磨性能。该文还探讨了La2O3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35#钢为焊接母材,应用连续驱动摩擦焊接方式,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并经过极差分析后,探究了中等直径焊件多级加压方式下各工艺参数对轴向缩短量的影响规律,并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焊件轴向缩短量影响程度依次为:二级摩擦位移、二级摩擦压力、一级摩擦压力、一级摩擦位移;观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发现焊缝处得到了细小的铁素体与珠光体相互融合的优良组织,焊缝组织达到正火态;通过对焊件焊缝及热影响区显微硬度测试后可以得出,各焊件焊缝的显微硬度值明显高于母材,不同焊接工艺参数组合方式对焊件接头晶粒存在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焊件接头硬度.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由材料流动不足而导致的焊接缺陷以及降低焊接过程中的作用力,提出了半固态搅拌摩擦焊. 本文以2024-T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焊接过程中温度及显微组织分析. 温度的模拟及测量结果表明:当搅拌头的旋转速度为1600r·min-1、焊接速度为150mm/min时,稳态时焊核区的温度峰值达到了518℃,超过了焊材的固相线. 空冷条件下常规搅拌摩擦焊与水冷条件下的半固态搅拌摩擦焊焊核区的显微组织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搅拌头摩擦产热的方法可使搅拌区呈现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悬浮着近似球形晶粒的半固态组织.   相似文献   

4.
影响碳化物硬质颗粒堆焊材料耐磨性的冶金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不同碳化物硬质颗粒的几种堆焊材料进行了宏观硬度及显微硬度测定,分析了堆焊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并在不同的磨损条件下测定了堆焊材料的耐磨性。研究结果表明,堆焊材料中碳化物硬质颗粒类型、数量、尺寸以及基体金属的成分、显微组织和性能等各方面均会明显影响堆焊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铜基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研究烧结压力和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致密化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和行为的改变。结果表明:当烧结压力由0.5 MPa增加到1.5 MPa时,材料的孔隙度显著减少,材料的摩擦因数明显减小,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烧结压力由1.5 MPa提高到2.5 MPa时,材料的孔隙度进一步降低,但降幅较小,材料磨损性能稍有提高;当烧结压力达到2.5 MPa以后,继续提高烧结压力对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大;当烧结温度由900℃升高到930℃时,材料密度显著增加,材料的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烧结温度由930℃增加至1 000℃时,材料致密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但材料的磨损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在搅拌摩擦焊技术发展的10余年间,从最初的铝合金焊接发展到多种金属轻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焊接,因其固相连接的技术优势得以迅速推广。文中对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的成果与主要研究方向予以阐述,总结了焊接材料、搅拌头结构与材料、金相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拟,以及焊接工艺与设备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对于焊接材料研究,已经涉及具有高温流动塑性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各类焊接材料与搅拌头结构及焊接工艺参数的工艺数值优化也在不断规范;金相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研究则为焊接机制研究及搅拌摩擦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运动学和动力学模拟作为焊接工艺参数优化手段得以广泛使用;搅拌摩擦焊设备的研制国内已经起步,并由单一的固定式搅拌摩擦焊机向多种类型、智能虚拟化方向发展,为搅拌摩擦焊的推广奠定基础。随着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对连接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推动,特别是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必将带动搅拌摩擦焊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迅速发展,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材料的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构密切有关,而显微组织结构又决定于材料的成分和加工工艺.在开发高性能先进材料的过程中,正确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显微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三维原子探针(3DAP)是在场离子显微镜(FI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在FIM样品尖端叠加脉冲电压使原子电离并蒸发,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该离子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搅拌摩擦焊和冷金属过渡焊进行铝合金与镀锌钢的焊接试验,通过对焊缝截面显微组织、界面层成分及显微硬度的对比分析,研究影响焊接接头拉剪载荷和失效形式的因素。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拉剪载荷接近于母材,焊缝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显微硬度高于冷金属过渡焊接头,铝合金-钢异种金属界面层的结合为通过"洋葱瓣"状结构的机械咬合和冶金结合,界面层厚度约为20μm,为Al-Zn固溶体;冷金属过渡焊接头的拉剪载荷较铝母材降低了37.8%,在熔合线附近断裂,熔合线附近为柱状晶,焊缝根部存在热裂纹,显微硬度较铝母材的降低了30%,界面层厚度约为5μm,为Al-Fe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活化烧结工艺制备Ni-Cr/BN自润滑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羰基Ni粉、Cr2O3和C粉为原料,添加六方BN(h-BN)作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粉末冶金活化烧结工艺制备Ni-Cr基自润滑材料(Ni-Cr/BN)。研究烧结温度、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摩擦试验机和硬度计分析和测定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硬度。研究结果表明:Ni-Cr/BN复合材料是以Ni-Cr合金作为基体,以Ni与Ni3B的低熔点共晶组织(熔点1097℃)作为粘结相;于1100℃保温1h可以制备孔隙度高达48%的Ni-Cr/BN材料,其布氏硬度为18,抗拉强度为24.8MPa,磨损率为74.4gg/min,平均摩擦因数为0.266。  相似文献   

10.
摩擦条件对摩擦材料表面第三体的连续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选用两种轨道车辆用低合金制动盘材料与铜基粉末冶金材料为配对摩擦副,在不同速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摩擦试验,观察第三体的形成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变化规律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摩擦条件下,第三体的显微硬度可达800~900HV,远高于基体材料的硬度;连续、致密的第三体,使材料具有最低的磨损率;当摩擦转速和压力过低时,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形式,当摩擦转速和压力过高时,黏着磨损将成为主导;在第三体的形成破坏过程中,摩擦速度、压力过低或过高均可能使第三体的破坏速度大于形成速度,使材料的磨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多晶体晶粒尺度三维组织建模及可视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基于Monte Carlo Potts模型的仿真技术对单相多晶体各向同性晶粒组织进行了三维建模,利用OpenGL图形接口,在所建多晶体组织模型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和任意角度观测,结果表明,所建几何图像模型可以很好地仿真预定细观组织结构参数的三维多晶体组织,不但满足模型化研究所要求的统计意义上的准确性,而且非常符合实际材料显微组织的多变性特征,可望用作细观尺度多晶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和细观力学计算的基本组织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铁基粉末烧结材料和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综合机械性能显著高于粉末烧结材料。粉末烧结热锻材料的显微组织近似致密组织,密度可达7.60—7.70g/cm^3;表观硬度增加约50%;摩擦学特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热热压技术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测定了材料的弯曲、压缩、劈裂拉伸、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讨论了材料制备的工艺条件、显微结构等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水热热压和纤维增强是改善混凝土一类脆性材料强韧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膨胀石墨的制备、结构和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在制备方法上重点介绍了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和一种氧化插层与膨化过程可同时进行的特殊方法——爆炸法.在结构与性能上重点介绍了微观结构,根据微观孔的形成特点和大小进行了四级孔隙的分类.在应用上重点介绍了膨胀石墨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吸附性运用.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探讨反应因素对膨胀石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关系及其深层次的影响机理,并深入研究含油废水动态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6063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解低钛铝合金熔配6063合金,挤压成型材后,研究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国内6063型材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做了对比.,电解加钛6063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显著增加.用电解低钛铝合金熔配6063合金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磁场作为一种调控材料组织结构的新方法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相变过程能够决定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磁场能够改变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从而改善或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成分分布以及性能特征.评论了磁场下相变研究状况,介绍了磁场下测量材料相变的一些常用方法,重点描述了磁场对铁磁性合金结构相变和扩散型相变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讨论了磁场在热处理过程、晶界工程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状况,分析了磁场对非磁性物质相变过程、组织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陶瓷材料进行的显微电镜断口分析表明:压电陶瓷材料断裂方式主要是溜晶断裂和解理断裂或是两的混合,且溜晶断裂优于解理断裂;应用Sol-Gel方法制备的陶瓷材料其显微结构好,宏观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8.
Bimetallic nanomaterials consisting of magnetic metals and noble metals have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for their promising potentials in fields such as magnetic sensors, catalysts, optical detec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Bimetallic nano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wet-chemical methods with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nanowires or nanotubes and their assemblie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The particular properties of bimetallic nanomaterials, especially their magnetic, catalyt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re presented. The advance in electron microscopy makes it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nanostructural materials at much higher level than before, which helps to dis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相似文献   

19.
硅藻土/牡蛎壳制备可回收废水除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牡蛎壳和硅藻土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烧结制备可用于废水除磷的型体材料.探讨烧成温度,硅藻土添加量对牡蛎壳试样成型性能及其除磷效果的影响.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计法测试各样品的除磷效果,用XRD法表征样品的晶相组成,用SEM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EDS测定元素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壳除磷材料只有在低温下烧结才有一定的强度,烧成温度高于700℃材料易粉化.650℃为最佳烧成温度,硅藻土10%+牡蛎壳90%为最佳配方,除磷时间为12 d时,除磷效率达到93.86%.  相似文献   

20.
自从Maeda等人发现Bi-Sr-Ca-Cu-O材料的超导电性以来,Bi系体材料和薄膜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了实际应用的需要,直接在Si或SiO_2衬底上制备Bi-Sr-Ca-Cu-O膜是很必要的,因此需要知道Si对Bi系材料超导电性的影响。本文报道了掺Si对Bi-Pb-Sr-Ca-Cu-O体材料的超导电性的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