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控制流量,防止网络拥塞,使资源能够更有效更公平地被各种业务流共享,提出了一种端到端流量控制服务,为没有流控机制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流量控制机制,以减少的开销为应用程序控制某一IP路径上可输出的流量,具有一定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计算机视觉中多目标追踪任务的挑战。针对网络中使用的锚点造成重识别训练模糊的问题,通过可生成参考点的可变形Transformer,提出了一个端到端的多目标追踪系统(tracker Transformer,TKTR)。由骨干网络模块提取特征图,将其送入可生成参考点的可变形Transformer架构,以检测目标并生成代表检测框中心的参考点;利用参考点对候选目标进行空间位置约束并计算检测框的交并比来关联目标。实验结果表明,TKTR利用Transformer的查询特征向量对目标进行位置约束,提高了追踪精度,并且降低了ID切换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目前尚不支持媒体多径中继传输模式,提出一种支持媒体多径中继传输的IMS会话协商管控机制.将多径传输功能以一种业务形式引入至IMS系统,将基于应用层中继的多径传输框架MPTS-AR与IMS系统相结合,使得IMS网络侧能够对媒体传输进行多径管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最大程度地重用IMS现有的网络架构,保护IMS系统的已有资金投入,提高方案可实施性;而且使得IMS网络侧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媒体传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端到端传输的可靠性是传输层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网络连接的间歇性,延迟可容忍网络(DTN)往往缺乏稳定的端到端路径,这使得传统的端到端可靠性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在这类网络之中。分析DTN中端到端可靠性机制的基本原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拥塞程度自适应的端到端确认机制,即APR(Active-Passive Receipt),采用主动反馈与被动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网络的拥塞状态自适应地调整确认消息的传输方式,限制网络的总体开销,同时保证较合理的传播延时,以求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平衡网络开销和延迟性能,并获得较高的消息到达率。  相似文献   

5.
3G多媒体业务的发展给UMTS的QoS保证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QoS需求出发,描述了无线接入网的网络结构以及3G核心网的承载业务类型,分析了网络组件、业务类型与协议栈之间的对应关系,讨论了UMTS QoS管理机制在各组件中的功能实现,引入因特网的区分服务模型在核心网中构建基于DiffServ的网络模型为不同业务提供QoS保证,最后指出UMTS端到端QoS机制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分布式网络研究平台--CERNET2/PlanetLab--上部署端到端的测量与分析系统,对长期监控得到的丢包、延时、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端到端网络性能和故障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利用分布式探针集中-式中央处理分析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了CERNET2上的分布式节点资源监控系统和网络端到端主动测量平台. 系统在进行分布式网络测量和性能分析的同时,提供了包括ping、traceroute在内的故障诊断工具,方便网络管理人员查找和排除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立 《科技信息》2013,(7):91-92
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既为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又对无线数据业务的优化提出了挑战。为应对未来网络发展对智能化资源分配能力的需要,解决增量不增收的现实问题,研究基于用户分级和业务分类的无线资源动态调控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业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端到端的策略协调,基于用户分级和业务分类的BSC综合调度优先级调控方法以及基于用户、业务、时间、位置的多维流量控制。经过理论研究和现网试点测试,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通过核心网以及无线侧的配合,实现不同业务和用户情况下的业务服务等级调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证明了在节点处理速率恒定的情况下,一个流的最大分组在除首节点外的任意节点都不会遭遇队列延时,根据此结论得到了该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将该结果推广到实际网络中,得到了当多个流共享同一条传输路径时任意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CDMA上行链路中,由于信号的异步传输和多径传播,会引起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使得传统的RAKE接收机性能变差.并行干扰抵消和串行干扰抵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止干扰,但并行干扰抵消抗远近效应能力较差,串行干扰抵消会引入较大的处理延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干扰抵消接收机结构,具有低复杂度,低延时,抗远近效应等优点,可以有效克服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性能明显优于上述两种干扰抵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区分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多径衰落的小尺度模型在实际传播环境下的不同,针对无线信道多径衰落的特点,分析了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根据当前网络实际情况进行带宽估计而采取相应拥塞控制机制的TCP协议,并对不同TCP版本和改进后的协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协议能够根据网络的状况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在既存有网络拥塞又有多径衰落导致丢包的情况下,其算法的吞吐率比TCP-Sack提高了约17.8%。  相似文献   

11.
基于AIMD算法的随机模型推导了当网络采用主动队列管理时的TCP吞吐率公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CP拥塞控制机制,新机制在发送端采用了修改过的AIMD算法,在接收端采用了RTT预测补偿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它在与现有TCP竞争带宽时具有TCP友好性,与普通TCP相比,其流量抖动较平缓并且可以在TCP连接具有不同RTT时提高宽带分配的公平性,因此适合于承载多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P-RED算法的计算机网络TCP拥塞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源端到目的端的往返传输时延将给TCP拥塞控制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带来极大的不利.基于此,应用控制理论中的Smith原理,并与随机早期检测(RED)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预测能力的RED(P—RED)算法,以使TCP拥塞控制更加及时.控制的稳定性更高.此外,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并导出了算法中主要参数取值的理论范围,从而对参数的设置起指导作用,从理论上保证了控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分离TCP拥塞控制和可靠传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将拥塞控制从传输控制协议(TCP)分离而改变成一个独立于各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代理方法。拥塞控制代理一方面执行主动拥塞检测协议,检测网络可用带宽,控制各网络连接都以线性增加,成倍递减方式调整发送数据速率,可有效保证网络稳定;另一方面通过一个应用接口提供网络连接的状态信息,利于网络多媒体应用采用自适应传输机制而提高传输质量。模拟结果证明,受拥塞控制代理控制的网络连接对TCP连接是友好的。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通信协议的开发难度随着复杂程度的增加而日益增大,潜在错误也越来越多,其中对协议规格说明理解的偏差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规格说明进行验证和确认,并对协议的实现进行一致性测试.一致性测试就是测试协议的实现是否与相关国际标准中的规格说明相一致.协议的规格说明主要是以自然语言描述的,对其进行形式化是为了精确描述协议,因而可减少这类错误的出现.Z语言是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和集合论的形式规格说明语言,采用了严格的数学理论,可产生简明、精确、无歧义且可证明的规格说明.本文以TCP协议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Z语言对协议进行形式化,为协议一致性测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Ad Hoc网络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DSDV(Destination 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Ad hoc Dem 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3种路由协议的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性能,在原理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予以验证。结果表明,DSDV适用于跳数较少的TCP连接,DSR和AODV适用于跳数较多的TCP连接,复杂场景中DSDV总体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善TCP公平性的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传输协议。理论和试验表明TCP连接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公平的,这些情况包括多拥塞网关、不同的往返延迟和不同报文大小等。该文提出一种"显式公平控制"(EFC)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网关和端系统都增加机制来单独进行公平控制。在TCP的报文头中增加一个"速率标签"来携带目前的发送速率,网关可以使用报文头中的这个信息对报文区别对待。试验结果表明EFC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TCP连接的公平性。该文还讨论了如何在Internet中逐步使用EFC算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工业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太网是一种针对商业使用的非确定性网络,不能满足工业控制中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持续竞争的实时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该协议能够保证实时信号的发送有确定的最大时延,而且该协议与现有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兼容。描述了协议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实时信号的最大发送时延和信道吞吐量特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均证明了该协议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多层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流体模型的微分方程设计多层网络拥塞控制.此外,该方法利用流体模型的稳定性保证网络性能参数的均值在多层网络环境及大数据流的情况下向平衡点收敛,同时也有效限制了AOM参数的设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能在多层网络中避免拥塞,并当网络出现大数据流时,该多层AQM系统能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及保持路由器队列长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