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了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色氨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了测定条件.与玻碳电极相比,该修饰电极明显降低了色氨酸的氧化峰电位,提高了氧化峰电流.在pH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测定色氨酸的线性范围为 2.5~140 μmol/L,检出限为0.12 μmol/L.对10 μmol/L色氨酸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 %( n= 8).一些常见物质对测定无干扰,应用于人体尿样中色氨酸的含量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卟啉/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多巴胺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聚合一层无金属卟啉,制备了卟啉/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多巴胺(DA)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计算得到了不同修饰电极有效面积Aeff以及DA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一些重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双层膜修饰电极具有更为明显的催化效果,微分脉冲伏安结果显示,催化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5×10-5mo·lL-1~3×10-7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6×10-8mo·lL-1(S/N=3). 相似文献
3.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安培法研究多巴胺(D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得到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有效面积Aeff以及DA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一些重要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条件下DA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受吸附过程控制.微分脉冲伏安结果显示,催化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5×10-5 mol/L至5×10-7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4.0×10-8 mol/L(S/N=3). 相似文献
4.
酸处理对多壁纳米碳管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研究了酸处理对多壁纳米碳管形态的影响。分别用浓硝酸及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酸对未经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WCNTs)和石墨化多壁纳米碳管(MWGNTs)进行处理,讨论了不同处理时间,不同酸体系对不同碳管的处理效果,并采用TEM对其进行形态分析。结果发现,用硝酸长时间处理MWCNTs使纳米碳管发生短切,长径比变小,并且侧壁被整层剥离,管壁变薄;硝酸对MWGNTs的短切与剥离现象不明显。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在0.5h内就可以将MWCNTs氧化殆尽,而使MWGNTs氧化殆尽则需要2h。在短切过程伴随着可以将多壁纳米碳管的管壁整层剥离的现象,用硝酸处理MWCNTs时该现象比较明显,处理MWGNTs时效果不明显;而混酸的氧化速度太快,处理两种多壁纳米碳管过程中的短切与剥离现象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滴涂法制备了3DGR/MWCNTs/GCE修饰电极,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其进行表征。以循环伏安法(CV)、恒电位库伦分析法(CPC)、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量法(CC)研究了甲巯咪唑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2.6的B-R缓冲溶液中,甲巯咪唑在3DGR/MWCNTs/GCE修饰电极上是受扩散控制的双电子和双质子转移的氧化还原过程,扩散系数D=3.461 4×10-6 cm2/s、电极有效面积A=0.061 8cm2.在1.0×10-6~1.0×10-4mol/L浓度范围内,还原峰电流与甲巯咪唑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94×10-7 mol/L.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茜素红-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1.01的0.2mol/L盐酸底液中,尿酸在修饰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1.0×10-4moI/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p=4.94×10-7 0.248c,相关系数R=0.9957,检出限为1.0×10-6mol/L,人尿样品中尿酸测定的回收率为101.3%-106.5%.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电位过氧化活化玻碳电极的方法制得了同多钼酸修饰电极,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保持了同多钼酸的电化学活性,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所制得的修饰电极对酸性水溶液中的地过氧化氢,氯酸钾,亚硝酸钾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催化过程的EC平行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ZnO-MWCNTs膜修饰电极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获得了一种用于测定羟胺的电化学传感器.ZnO-MWCNTs膜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基底可以很好地被用来固定金纳米粒子.利用ZnO-MWCNTs膜和金纳米粒子的协同,羟胺在nano-Au/ZnO-MWCNTs膜修饰电极上有更好的电催化效果以及稳定性.在最佳条件下,用计时电流法对羟胺进行了测定,在0.25-3.0×103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可达0.08μM(S/N=3),反应时间小于3s.由于其制备简单,稳定性高等优势,该修饰电极在羟胺的定量测定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颖简单的制备纳米银修饰电极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吸附的氨乙基硫醇(AET)自组装膜固载一价银离子,利用脉冲恒电位法还原制备纳米银修饰电极。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观察到金电极表面的纳米银颗粒,同时可观察到修饰电极上银的溶出峰。 相似文献
10.
多壁纳米碳管溶胶的制备及对阳离子染料耐尔蓝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加热多壁碳管与浓硝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备了可溶性的多壁碳管.在超声作用的帮助下可以把这种酸处理的多壁碳管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黑色的水溶胶.此水溶胶可以与阳离子染料耐尔蓝发生相互作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这种作用的结果是耐尔蓝吸附于胶粒表面;进而导致溶胶出现共聚现象,并且用电化学方法表征了共聚物.实验结果显示耐尔蓝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吸附于多壁碳管胶粒表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以丁二酮肟(C4H8N2O2,DMG)为修饰剂的碳糊化学修饰电极(CME)。该电极在pH=8.8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对Ni2+浓度的负对数有线性电位响应。线性范围是5.0×10-7~1.0×10-3mol/L。电极修饰简单、性能稳定,每修饰一次可稳定测试10个标准系列。对钢铁试样中的微量Ni进行了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磺基水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多巴胺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在修饰电极上呈现两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其峰电位随着pH的增加而负移.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段呈线性关系:在3×10-7~9×10-6mol/L浓度范围内,其回归方程为ipa (10μA) = 0.23548 0.30552c(mol/L),相关系数r=0.9930;在10-5-10-4mol/L浓度范围内,其回归方程为ipa(10μA) =2.35604 0.0685c (mol/L), 相关系数r=0.9913.检出限为3.0×10-7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用于注射液中多巴胺的检测,其回收率在97.7%-101.6%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聚氨基丙酸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研制了聚氨基丙酸修饰玻碳电极,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AA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较空白裸电极负移450mV。在实验条件下,以线扫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测定AA的线性范围为2×10-3~1×10-2mol/L。该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醌氢醌玻碳修饰电极的催化活性以及用该电极测定抗坏血酸的条件,测定结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5.
32头地方性氟病黄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糖-4组为试验组,每天饲料中分别添加硒0.25mg.kg^-1,铜15mg.kg^-1 ,dsg 0.25mg.kg^-1 铜15mg.kg^-1 镁1mg.kg^-1另设正常对照奶牛=、黄牛各8头,连续饲喂83d,探讨硒、铜、镁对黄牛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氟黄牛伴有低硒低铜综合症,血液自由基相对含量、丙二醛、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红细胞变形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黄牛,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受抑制,全血谷光甘肽、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黄牛,添加硒、铜、镁使高氟黄牛上述有关指标呈现相应的良性改变,且黄牛的整体状态和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说明硒铜镁是防治黄牛地氟病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丝网印刷技术在塑料薄片上制备印刷磁电极,在新鲜的邻苯二酚-甲醛-氢氧化钠体系中,于-0.1-1.2V(vsSCE)扫描范围内以循环伏安法制作修饰碳电极,该电极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Cu(Ⅱ)的测定,其灵敏度比未修饰的印刷碳电极提高50倍以上,线性范围2.5-50.0ug.L^-1,检出下限2.5ug.L^-1,12次重复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2.7%。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以石墨为基体的铁氰酸钴膜化学修饰电极。该电极在以NaCl为支持电解质的溶液中,循环扫描时,显示出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分别位于0.4V及0.8V)。实验证明该电极能催化氧化I-。在还原支的0.4V处,还原电流对2~200ppmI-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在氧化支的0.8V处,氧化电流则对0.5~20ppmI-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下限为0.2ppm。回收率为96.1%~105%。应用该电极测定了海水及食盐中的I-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以银盘电极为基体,采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方法,制备银基砷酸银修饰电极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该修饰电极具有化学传感器的特性,可用此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直接电位法测定砷含量。 相似文献
19.
宋发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4(3):222-226
用循环伏安法、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水体系中制得的同多钼酸-聚苯胺薄膜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从而对同多钼酸在电极上的固定原理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同多钼酸是通过两种途径被固定在聚苯胺薄膜里而被固定在电极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