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基础研究"十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省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总体战略和部署,根据“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着眼于“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全省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结合基础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多年资助工作的基础与经验,透选并实施“十五”优先资助领域,推动我省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我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资源,制定本计划。  相似文献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难点在县域。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态创新,发现并激活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新机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在于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构建县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影响县域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技术、人才和文化以及实现三者耦合共生、协同创新的社会网络。农业嘉年华是助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试验,是聚合县域技术、人才和文化要素、创建县域创新社会网络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技术素质的水利技能人才队伍,是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水利工程高效、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科学评价鉴定,是水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文章根据技能人才成长一般规律,分析水利技能人才评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创新评价机制,构建标准弹性化、手段信息化、方式多元化三位一体评价标准体系,助推水利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5):17-17
中国科学院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为契机,狠抓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科技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部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为关键,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把中科院新时期发展推进到创新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2):3-19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生殖、干细胞和全球变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11,13(3):3-20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农业、能源、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战略部署,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教育部985工程等,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加强科学前沿的超前部署,着力解决农业、能源、生命、信息、资源环境、材料、海洋等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启动了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重要跃升期。为更好地宣传"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刊将对"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本期介绍我国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时代新征程社会发展对人成长成才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面临新一轮改革与重塑。STEAM项目式教学,作为培养多学科融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塑造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本文首先梳理了“STEAM教育”和“项目式学习”的国内外发展脉络,探讨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结合的可能性,发现二者不仅有着教学理念的契合,而且具有理论基石的共通。“STEA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呈现出知识价值、现实价值、实践价值的辩证统一。在探析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以“小学科学制作红绿灯”课题为例进行了课程设计,以期探讨推进STEAM项目式教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在其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基础研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衍生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民族的科学精神,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基础研究工作放在了重要地位。地方基础研究工作是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历来重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于1999—2005年分别在苏州、四川、新疆、湖北和云南等地组织召开了地方基础研究工作会、研讨会和研修班,对促进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会议将传达和学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主要精神;介绍《“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1.
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的创新探索,是科技进步的先导与源泉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新春伊始,由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等共同组织召开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加强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目标是以工科院校为载体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也构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新时代课程内容新质的分析、新工科课程目标的提升、创新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转型,以及新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实践方法的转换四方面的研究,试图为新工科时代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新一轮教材建设提供理论佐证与实践坐标。  相似文献   

13.
基础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源头与先导。根据《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精神,研究制定《安徽省基础研究发展“十五”计划》,旨在推动我省基础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景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38-41
同步辐射高温高压实验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研设备研制项目和国家BEPC改进与未来发展专项共同支持,依托北京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自行建造的开放性实验设施。实验平台是一个由多种实验技术高难度集成的实验装置,可以在极端的高温高压样品环境下利用同步辐射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用于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该平台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开放运行,为国内的科学家提供实验机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国内高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史的文献资料入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从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到PET诞生及发展的历程,分析了PET从产生创意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展示了应用技术改进的艰难曲折道路。目的在于探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说明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与基石,是推动技术发展的不竭的动力;还着眼于总结在此发展历程中,科学家们的创新思路和经验:他们善于观察与发现问题,利用实验手段认识世界,注重前期工作积累,坚持不懈,实现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把基础科学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引入到技术创新中,直接造福人类的健康。这一研究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和宽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才是科学事业的基础,多年来由于极左路线造成了人才危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科学人才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但人才不仅有高低之分,而且有真伪之别,所以,在重视人才的同时,如何识别科学人才,也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科学人才,是指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评价人才的客观指标应该是看科学成果。一个人没有科学成果,可以是其它方面的人才,但无论如何不能算是科学人才。思想活跃、刻苦努力、  相似文献   

17.
自由的智力和自由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前发展面临创新焦虑,症结在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但创造力的根本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本文从自由的哲学反思出发,说明创新是自由科学的事业,其基础在于与功利智力迥异的自由智力的养成,进而指出中国教育的误区在于迷失了培养自由智力的宗旨,教育改革的任务是回归教育的本性。  相似文献   

18.
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育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一项关键工作,本文介绍了技术管理(management of technnlogy,MOT)教育项目在国外兴起的背景、MOT的内涵、MOT教育项目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技术管理人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体系设置特点,提出在我国发展技术管理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技性科学”这个新词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学研究的新特色。它是科学观的一次转向,形成了技性科学观。技性科学观告诉人们,进入现代以来,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和发现都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越来越不可分离;而现代技术又都是“社会性技术”,所有技术都与社会紧密相连,技术以社会技术系统的面貌呈现出来。技性科学观给科学技术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注科学技术创新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科学技术体系命运的社会因素,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技术形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